在快餐店看见全球化

作者:harps

在快餐店看见全球化0有一天早上我准备给自己装午饭盒子,发现孩子他爸昨天忘了烧足够的米饭,锅里已经没有了,于是决定干脆上街买点什么。

牛津城里可吃的店我早就摸索完了,味道过得去还不用走很远的,大概只有两间比萨店、肯德基,市场里一个类似小饭堂的泰国快餐,以及一间酸辣粉、热干面、牛肉面、盖浇饭等什么都做的陕西小店,我在那间店只买大包子和凉皮。到了中午,我已经很饿了,一份凉皮吃不饱,所以我决定去吃泰国快餐。

泰国快餐很简单,一份米饭加一个菜卖6.5镑,一份米饭加两个菜卖8镑。一般每天有五六样菜可以选:绿咖喱鸡、红咖喱鸭、辣椒炒烧肉、甜酸肉、炒粉。并没有标榜是正宗泰味,但是热乎乎的葱酱油气满是亚洲城市路边的芬芳。疫情尚未结束,城里游客不多,牛津市场百业萧条,几处铺面外撑着装修的脚手架,但没有什么人做工。泰国快餐飘出的香味独力撑起了屋顶,肆无忌惮,简直令饥饿的人怒火中烧,就像在身无分文的人眼前晃动装满金子的钱袋一样。于是我瞬间决定去吃泰国快餐。

泰国快餐不仅香气旺,生意也旺,中午时分肯定要排队等一会儿。店员都是泰裔,有人不断地从后厨端出新炒的菜,整盆倒进卖空的格子。店员互相之间说家乡话,招呼顾客则是流利强大的泰味英语。饥饿的顾客在气势上就矮一头,在收银的大妈面前都不由自主地露出谄笑。

等待的时候我观察了一下队伍,发现这支小小的队伍居然来自五湖四海。有一个有点年纪的英国女人,灰白头发圆眼镜,宽大的毛衣和长裙,一副知识分子常有的“我所思兮在雁门”的心不在焉。两三个东南亚人在说说笑笑,并没有游客的拘束与好奇,应该是城南某些店的打工人。他们的相貌不像泰国人,皮肤黝黑,可能是印尼人,也可能来自东帝汶。东帝汶是个极小的国家,但是据报道在牛津有至少5000东帝汶人。东帝汶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所以牛津的东帝汶人大都持葡萄牙护照,讲东帝汶的德顿语。很多城南的饭店餐馆后厨都有东帝汶人,甚至中国店。每周从城南中国店给我送货的人就是东帝汶人,他总是笑嘻嘻的,我出来接箱子的时候他已经在自己的车旁边挥手了。队伍里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年轻孩子,像是欧洲大陆来的学生,与本地孩子气质不同,可能也是无法抗拒飘得老远的香味才过来的。

能把这些人聚集在3平方米的空间里,全凭泰国大厨的高超手艺。只要有比较,欧洲人吃亚洲菜也不是没有鉴赏能力的。泰国快餐排长队,卖酸辣粉和盖浇饭的陕西小店外面有好几个人等外卖,新开的一间小饭店菜单覆盖中日韩,但是却没有生意,店员闲得搓手机。顾客都用胃投票。

演播人:三联中读声音与表达集训营二期的优秀学员 芳华

三联中读声音与表达集训营讲师汤伟评语:

芳华是这次训练营的学员,同时也是我的同行——她也是一位主持人。她的音色宽厚、气息扎实、吐字清晰,很容易被她的表达所吸引。但出于更高的期待,我会期望她多挑战不同的表达方式,运用更多变的技巧处理文章,突破自己的表达舒适区。 生活圆桌快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