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动物讲道理

作者:袁越

如何跟动物讲道理0近年来,野生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冲突越来越频繁,仅在2021年上半年我国就发生了西双版纳野生大象北迁事件和黑龙江东北虎闯村伤人事件,每件事都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国内外无数动物保护人士的关注。

绝大部分人兽冲突的根本原因就是人类发展得太快了,留给野生动物的资源越来越少。可问题在于,这个原因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于是不少动物保护人士认为人类应该想办法改变野生动物的部分行为,帮助它们更好地与人相处。

举例来说,由于人类居住地的不断扩张,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正变得越来越支离破碎,不利于基因交流,于是很多环保组织拨款建设了动物走廊,希望生活在相邻保护区的野生动物们能利用这些走廊相互串个门。但野生动物也是有领地意识的,不习惯贸然闯入它们不熟悉的地盘。于是一些动物保护人士想出了一个办法,偷偷把目标动物的粪便和尿液洒在动物走廊上,希望动物们放松警惕,很自然地就走过去了。

这个招数在人类行为学里有个专有名词,叫作“轻推”(Nudging)。大意是说,人类生性固执,很难强迫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只能顺着人性,采取一些巧妙的招数去诱导,往目标方向“轻推”几下。比如,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但强行禁止成年人吸烟一来侵犯人权,二来也很难做到。但我们可以尝试在香烟盒上印一些肺癌病人的病灶照片,以此来降低吸烟者的购买欲望,效果往往比明令禁止更好。

再比如,大家都知道汽油污染环境,但强行禁止城里人开私家车似乎也是行不通的。但我们可以尝试减少城市中心区的停车位,诱导大众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效果往往会更好。

美国科学记者乌特·艾贝尔(Ute Eberle)在2021年6月26日出版的《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上撰写了一篇文章,提出动物保护组织可以借鉴人类行为学里的这个“轻推”概念,帮助野生动物改变行为,减少人兽冲突。

前文提到的动物走廊就是很好的“轻推”案例。但那是引诱动物做出某种行为,比较容易理解。更普遍的情况是,我们不希望动物做出某种行为,比如闯入人类居住地,或者去农田里偷吃庄稼等等。以前人们大都通过建围栏或者开枪示警等方式吓唬动物,但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不可持续,往往吓走了一批,另一批又来了。

比如,生活在赞比亚的大象每年都要穿越国境线迁徙至刚果境内,这是它们的天性。但刚果治安不好,盗猎猖獗,赞比亚动物保护组织试图强制大象改变这一迁徙路线,但效果不佳。驯兽师肯·拉米雷兹(Ken Ramirez)采用了胡萝卜加大棒的做法,一方面在大象习惯的迁徙路线上种植了一批大树,挡住大象的去路,另一方面则在一条无需穿越国境线的迁徙路线上挖掘了一批人工池塘,引诱大象前来饮水。这个方案仅仅实施3年之后,大象便改变了迁徙路线,不再进入刚果境内了。

这个方法听起来似乎很棒,但仍然引发了一些质疑。反对者认为人类不应该轻易地改变野生动物的自然行为,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在某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吃到苦果。可是,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留给野生动物的时间不多了,环保组织手里可打的牌也不多了。“轻推”不失为一种危害较小的做法,值得一试。 野生动物大象动物生命八卦

下一篇: 热战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