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好消息·坏消息(1147)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在现代社会中,对子女教育的大力投入,常常被描述为一种不求回报的无私之爱。然而,发表于《老年学杂志·B辑》上的一项美国研究,从1994年起追踪调查了2万余名青少年的教育状况及其父母的身心健康数据后发现,即便不能从子女的薪酬收入、职业地位和获取各种医疗资源的能力中直接受益,那些期望、帮助子女获得大学以上文凭并最终愿望得偿的父母,也要比子女未能接受高等教育的对照组身体更健康、心情更愉悦,且更少出现抑郁症状。有趣的是,这一效应在那些自身经济社会地位较低、家里最不可能出大学生的父母中最为明显。
为什么有些叛逆期青少年极度以自我为中心,有些却仍能顾及他人感受?《儿童发展》上一项针对184名美国青少年的研究指出,关键在于14岁时的家庭关系是否稳定,是否能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但无论如何,18岁时问题都会有所好转。
一个德国神经学研究小组分析了6名24到32岁柏林市民半年中的日常活动和大脑扫描图像后指出,经常到户外走走,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哪怕只是很短一段时间,都能有效激活与集中注意力、保持工作记忆和改善情绪相关的脑区。
尽管许多成年人幻想到高原上开启新生,但对婴儿来说,这却意味着众多风险。《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的研究分析了厄瓜多尔126个医疗机构的数据后发现,因为血氧低和缺乏维生素矿物质,高原上新生儿的死亡率要比平原地区高出37%。
一个多国研究小组在《柳叶刀》杂志上发出警告,在中低收入国家的糖尿病筛查中,缩写为BMI的身体质量指数并不是一个可靠的衡量标准。在东亚和东南亚,男性身体质量指数超过23.8,便已经伴随着糖尿病风险的显著增加。 好消息青少年教育坏消息
上一篇:
消费·理财(1147)
下一篇:
我的狗绝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