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爆炸:河道上的城市发展与隐患

作者:李晓洁

编辑·陈晓

十堰爆炸:河道上的城市发展与隐患0烟雾从水泥桥下隆隆冒出,像有人在桥下烧煤。烟雾钻出这条十多米长、没有弧度的水泥桥,散向没有风的夏日天空。与桥相连的是一栋二层米白色建筑,100多米长,同样建在河道正上方,远看仿佛镶在桥上。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的菜市场就在这里,市场一层的几家早餐店已经开门了。这是6月13日,端午节前一天的早晨。

还不到6点,住在附近小区的王大爷经过这条水泥桥去市场买早餐。他上了年纪,身材偏胖,一只眼角耷拉着,轻微失明,但也能看到桥下冒出的团团烟雾,不过他没觉出有什么异常。菜市场是附近4个小区、900多户居民的购物中心,一层有商铺,有早餐店、超市、理发店、饭馆、干洗店、药房、诊所;二层是活动中心,无人居住,有音乐室、舞蹈室、娱乐室,还有英语培训班、乒乓球馆等。平日里这儿总是嘈嘈杂杂,这些烟雾和日常的烟火气比起来,似乎有点不一样,但他也没有多想。

买完早点后,王大爷本想在店里吃,老板娘说外面烟大,还散着臭味儿,赶着他回家。烟雾还在散,桥两侧的水泥路已经拉起警戒线,穿警服的工作人员守在路边,告诉过往行人桥下管道有天然气泄漏,要封路了。王大爷颤悠着走回200多米外的小区,正在自家厨房吃早饭时,6点40分左右,他听到一声巨响,接着“咚”的一声,厨房天花板上的灯一下子掉到他面前。

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那声巨响意味着什么。尚俊一家三口租住在市场东侧的一栋6层楼的顶层,距离市场约200米。巨响传来时,他正站在窗边跟妻子说话,转头看见楼下马路的井盖飞了起来,自家墙壁还裂了一条缝。尚俊以为是地震,抱着还在屋内睡觉的儿子就往屋外冲。到了楼下才知道,是天然气爆炸了。

爆炸的核心就是菜市场。这栋二层的米白色建筑被彻底摧毁了,一、二层间的楼板被炸通。靠西边的两间商铺,房顶被气浪掀翻。还有些屋顶,天花板几乎全部掉落,裸露出钢筋,有的还悬着岌岌可危的吊扇。整栋建筑被灰色笼罩着,分不清是尘土还是烟雾。在市场东侧,还有几栋6层高的居民楼与它相连,都建在河道正上方,绵延400多米,几乎没有缝隙。从空中往下看,像是订书器上的一截订书针,遮盖住一段河道。爆炸后,好像订书针毁坏了一截,河水在建筑残垣间忽隐忽现。

尚俊在楼下站了一会儿,看到幸存者从废墟里走出来呼救,身上的灰土混合着血。“有人左半边脸几乎被炸掉,嘴都合不拢地‘呜呜说话’,还有人腿被炸断,全身是血地躺在地上。”

伤亡很快以更具体的数字显示出来。2021年6月14日晚,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称艳湖社区菜市场发生燃气爆炸事故,已经造成25人死亡,144人受伤;其中主要受伤人员是菜市场的商铺经营者,以及居住在附近的小区居民。

十堰爆炸:河道上的城市发展与隐患16月22日,本刊记者来到事故发生地。艳湖社区附近的公交站台,站名是“车架厂”。在当地人口中,他们更习惯称这里为“41厂”,是二汽(第二汽车制造厂)曾经在十堰开设的20多家分工厂之一,主要生产车架。过去近半个世纪,“41厂”的厂址和职工楼是这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因此,说起这次爆炸事故,当地人习惯用“41厂”而不是“艳湖社区”指代受爆炸波及的整片区域。

如今的“41厂”,工厂已经迁走,只剩一片密集的居民楼,共4个小区。其中艳湖小区体量最大、年份最长,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真正意义上的“41厂”职工楼。小区内有40多栋6层高的老楼,楼与楼之间距离狭窄,成捆的黑色电缆线在窗户下混乱缠绕,连接着一栋又一栋楼,最宽的水泥路面只有大约四五米。艳湖小区是距离菜市场最近的小区,受损也最严重,有整栋楼的玻璃和窗框被震碎,屋顶、墙壁裂开,还有住户被碎玻璃割伤,去医院缝针治疗。尤其是菜市场对面的一排浅黄色楼房,每一层窗户都空洞洞的,像是半途而废的烂尾楼。

60岁的江山曾住在艳湖小区里。他是“41厂”的老职工,已经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1966年,二汽厂址确定在十堰,建设需要全国支援。5岁的江山随父母从黑龙江第一重型机械厂来到十堰,同样地,还有长春、沈阳、上海等各个地方的工人来支援。“十堰就是个移民城市。”江山对本刊记者说,“一开始什么都没有,是湖北郧县(现郧阳区)下面的一个山沟沟。1969年成立县级市,人口20来万,二汽的职工就有19万。”

二汽的成长史就是十堰的城市发展史。用数字做代号的工厂散布在十堰,构成了一座“汽车城”。除了工厂,二汽还在十堰建造桥梁、公路、公交,之后是学校、医院、电视台、小区……在十堰,出租车司机、酒店员工、普通退休工人,几乎每个本地人都能为你讲上一段十堰与二汽的52年发展史。十堰市博物馆还专门开辟了“十堰与车”展馆,山与水之外,“汽车城”成为十堰的第三大名片,融入本地人的生活与记忆。

1980年,江山19岁,他进入“41厂”工作,成为第一代“职工子弟”。那是二汽高速发展的时期。根据二汽主办的刊物《东风汽车报》报道:“1985年,二汽拥有了年产1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在汽车产销量、上缴国家利润和税收方面,均占全国汽车企业60%以上,创造了上世纪80年代的辉煌。1991年,二汽第100万辆汽车在总装配厂下线,实现了第一个百万辆的目标。”江山告诉本刊记者:“‘41厂’是二汽的八大主机厂之一,在二汽的几十家厂里效益非常好。”

高效益带来更多员工,也催化了各种社会单位在“41厂”聚集。先是车架厂幼儿园、车架厂子弟学校建成,之后是大规模建设职工楼。江山对本刊记者回忆,上世纪80年代,“41厂”开始建造艳湖小区,40多栋6层高的职工楼,每层两户,断断续续到90年代末全部完成。起初,艳湖小区免费供职工居住,1995年,职工楼改制,江山以3万元的价格购买了河道边一套两居室,70多平方米。也是在同一年,菜市场在小区南侧的河道上建成,因为“职工反映没地方娱乐,也需要有个购物的地方,二汽就建了这个市场”。

十堰爆炸:河道上的城市发展与隐患22003年,“汽车城”有一次重要变化。那一年,二汽总部(已在1992年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决定迁移武汉。在退出十堰前,二汽管理的学校、医院、居委会等机构逐渐移交给市政府,但二汽系统下的基础设施还在影响着十堰,天然气管道就是其中之一。

在十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官网上,一则消息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东风汽车公司开始发展管道燃气,1993年,东风公司煤气厂建成投产。江山记得,最开始东风公司煤气厂的服务还算不错。“2003年煤气转燃气时,东风公司煤气厂给每家每户发了绿色的小册子,我们买了报警器,如果有泄漏,报警器能检测到,发出声音。”此外,煤气厂的员工还不定期到家排查,用仪器在管道上喷雾的方式检查是否有泄漏。

也是在煤气转燃气的2003年,东风汽车公司搬迁至武汉,东风公司煤气厂仍旧负责“41厂”片区的燃气业务,但江山的使用感受发生了变化。2006年,因为楼下的摩托车修理铺太吵,耽误女儿学习,他搬离职工楼,去了附近新建成的艳湖花园。新小区仍然是东风公司煤气厂供应燃气。“但没有人提醒安装报警器,也没人来厨房检查管道。”江山对本刊记者说。

2013年,东风公司煤气厂与中国燃气共同注资3.97亿元,合作成立十堰东风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东风中燃”)。股权结构上,中燃燃气实业(深圳)有限公司控股85%,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控股15%。借助东风公司煤气厂原有的服务网络,东风中燃在十堰市城区和街道成立了十多家分公司及营业厅,负责燃气管网的运营和维护。十堰的街道上、河道边,经常看到印着“东风燃气”的黄色牌子,意味着你脚下或建筑物旁边的黄色管道,是东风中燃负责铺设和运营的。

在2021年6月17日下午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副主任王勇对这起爆炸事故原因做了初步分析。王勇说,十堰市的燃气管道大规模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事发燃气公司的管道使用近20年,2013年由煤气改为天然气运行,管道已经严重腐蚀。另外,燃气管道铺设在河道边,河道上方是集贸市场和居民楼,这违反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要求——地下燃气管道不得从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下面穿越。

“一般来说,煤气的腐蚀性更强,燃气换气时需要更换新的管道。”杨道明对本刊记者说。他是博瑞燃气公司(简称“博瑞燃气”)的经理,主要负责十堰市房县2000多户居民的天然气管道铺设和后续维护工作。此次爆炸事故发生后,县级领导去房县检查天然气公司的资质、证书,实地勘查管道情况。博瑞燃气90%以上的工作合格。

杨道明告诉本刊记者,天然气管道的铺设,“地下埋管是最安全的方式,因为与空气接触少,腐蚀小,PE材质管道能用50年。铺设在空中的钢管管道,如果维护合理,大约能使用20至25年”。但在河道边、桥梁下铺设燃气管道不是一个安全的选择。“夏季涨水要担心腐蚀和冲毁,日常还要担心意外,比如桥上发生车祸或其他事故,冲撞了管道怎么办?”因此,博瑞燃气的管道宁愿绕远路增加成本,也不经过河道和桥梁。绕不过的河道

但在十堰城区,河道似乎很难绕过去。十堰水多,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坝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境内有2489条河流,其中流域面积超过5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63条。相比其他城市,十堰的河道为了防止污染,多经过硬化。硬化后的河道中间留有一道沟渠通水,两侧是平整干净的水泥地。非雨季,居民可以从道路两侧进入河道,摆摊、散步,甚至跳广场舞。

上世纪90年代,十堰城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但作为山区城市,十堰可利用的土地很少。十堰市规划设计院的城市规划师孙继书曾回忆:“1994年地市合并,人口不断向中心区聚集。中心区房地产的兴旺又带来了鸡窝式的开挖山体建房、挤占公共绿地、见缝插房、加密加层拔高等不良现象,道路出现拥堵,中心区环境质量出现不良趋势。”也是在这一时期,城市中心区的河道硬化后,两侧有建筑兴起。

如今的十堰城区,仍然能看到不少河道上存有建筑物。有的河道中间架起加油站、小商场和酒楼,充当桥梁;有的在河道两侧的水泥地上加地基、框架,支撑起居民小区或菜市场。直到2002年左右,政府规定不得跨越河道加盖建筑,但早年的一些建筑遗留至今。

“41厂”的菜市场就是一栋遗留建筑。它1995年在河道上建起,但与其他河道上的建筑不同,菜市场朝东还紧邻着几栋居民楼,绵延400多米,比一般河道上的建筑更长。另外,菜市场比其他建筑更封闭。江山记得,1995年菜市场建成后,因菜市场一层的地基比路面高一米左右,“河道下方有垃圾、污水,有人在河道边种菜,泛着臭味儿,一到夏天还有成群的蚊子”。住在河道两边的居民对环境有诸多抱怨,“41厂”就用水泥阶梯封住河道与菜市场之间的空隙:一是防止居民乱丢垃圾,减少蚊虫;二是防止小孩玩耍时不小心掉下河道。之后,随着河道硬化,400多米长的建筑与河道之间,唯一的通风口就是建筑两端的河流进出口。如果天然气检修人员想要检修这段管线,除了每年7、8月间为短暂的洪水期,河道两侧有积水,其余时间都能进入河道,检修管道。

为了管理市内错综复杂的河道,政府号召民间热心人士日常参与检视十堰城区的河道。李哲就是一位热心于河流生态保护的民间志愿者。他的职责是日常巡视河道,发现有垃圾、污水排放或其他影响河道环境的问题,就上报给政府部门。在爆炸事故发生前两年,他去观察过艳湖社区菜市场下面的河道。那是2019年春季,正是枯水期,河道内水还很少,李哲从水泥桥下的河道入口往里走了十几米,没敢继续再走,“河道上方被建筑物覆盖得太长,里面黑黢黢的,往深了什么都看不清”。李哲没带手电和雨鞋,担心再往里走会缺氧,便退了出来。

我们还不清楚,是否因为相似的原因,负责这段的检修人员疏忽了对河道内天然气管道的检修,但建筑导致的河道封闭,确实是造成爆炸的一个原因。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副主任王勇在6月17日的安全会议上说:“事发建筑物在河道上,铺设在负一层河道中的燃气管道发生泄漏,因建筑物负一层两侧封堵不通风,泄漏天然气聚集,并向一楼、二楼扩散,达到爆炸极限后,遇火源引爆。”19家商铺

2021年6月18日,十堰发布通报,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十堰市公安机关对包括十堰东风中燃总经理黄某在内的8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措施。通报显示:“该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未严格执行燃气管道巡线检查制度,相关设备运行存在严重缺陷。”但死去的25人已无法了解这些。菜市场一层的19家商铺是距离爆炸源最近的地方,经营者基本是从十堰周边来到“41厂”的外地人,他们选择河道上方的廉价租金商铺,开始从远郊往城市中心迁徙,直到被端午节前夕的这声巨响带走。

11年前,57岁的刘建民和妻子在菜市场西边第一家商铺位置开了间超市,售卖烟酒和粮油副食。超市起名“华容商行”,因为华容是妻子的名字。6月13日早上不到6点,妻子像往常一样早起去超市开门。刘建民当时还躺在床上,他听到一声轰响,以为是几公里外三峡路修路放炮,直到起床出门,往超市方向一看,“当时就蒙了”。

接下来的记忆不太完整,他想不起来现场有没有残留的天然气味道,也记不清其他人的伤亡情况,只是一路跑到被炸塌陷的超市位置,去负一层的河道废墟里寻找妻子。在碎砖块、弯曲的钢筋里翻找了一段时间后,他又跑出河道请消防员帮忙。找了快两个小时,在河道里没发现妻子。他回到地面,看见妻子被别人抬到了路边。“气浪把她冲飞了出去,右腿断了,耳朵里的血流到了脸上。”妻子被送到东风总医院,医生快速检查后,给殡仪馆打了电话。

刘建民的声音有点哑,语速很快地向本刊记者回忆他和妻子20多年来的打拼史。他们的老家在十堰市郧西县城,之前二人都在县城的工厂里打工。2000年后刘建民所在的工厂改制,他失去工作,获得了1万多元的补偿款。之后,刘建民一个人去武汉一家塑料厂工作了几个月,又回到郧西县,先后在私人工厂和电机公司上班。2007年,妻子所在的工厂也倒闭了。2009年刘建民所在的工厂项目结束,当时他身体不好,腰肌劳损,不想继续在工厂干,因两个女儿都在十堰工作,他就和妻子商量,找到了十堰这家市场开超市,想离孩子近一点,一家人能经常见见面。

店铺有50平方米,这么多年的租金保持在一年1万元左右,算是非常便宜。两个人没有做过生意,一开始生意不好,只能靠意志力坚持下来。和街坊邻居熟悉后,老小区的顾客也不少,慢慢有了口碑。在“41厂”开超市的10年,是刘建民家庭生活和收入最稳定的10年。早上6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每年的收入也比在工厂高。三个孩子在十堰安了家,郧西县老家已没人居住。如果不出意外,二人的规划是继续开超市,为以后养老挣钱。

租住在艳湖小区的尚俊原本也在菜市场附近开了10年餐馆,2019年餐馆转手后,他仍住在市场以北一二百米的居民楼里,出事的19家商铺经营者,是过去和他打招呼、开玩笑的一个个熟人,有着和刘建民相似的生活轨迹。他向本刊记者简单回忆其中几家:

华容商行是河道上游的第一家。一路往东,紧挨着的是天津钙骨包夫妻俩,丈夫以前是刷漆工,几年前刚改行卖包子,二人遇难。过了一家药房和营业厅,名剃美发厅遇难的老板50多岁,头发还很黑,事发前一天晚上,尚俊还找过老板理发,16元一次。芙蓉干洗店的老板2005年就来到“41厂”,店铺起初开在小区里,门面比道路矮一截,后来搬到河道上,上台阶显得气派。老板在事发地附近买了房,房贷即将还完。他喜欢打羽毛球,常和美发店老板相约早起打球,事发那天,二人去商铺取球拍,刚好撞上爆炸遇难。最东侧的几家店铺,何丽烧烤店开了20年,60多岁的店主遇难;彭家豆腐老板夫妇遇难;紧挨着豆腐店,一家做面条的店主遇难。

6月25日,十堰下了一天的小雨,事发地附近,河道周围的灰尘被拂去。艳湖小区里,新的窗户正在安装,淡黄色的墙面被更深一层的黄色油漆覆盖。河道边的天然气管道上刷了一层有防腐作用的黄色油漆,在灰蒙蒙的雨天里看起来明亮、崭新。

(为保护隐私,文中所有受访对象均为化名) 煤气爆炸刘建民燃气爆炸燃气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