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置仓、后置仓
作者:邢海洋6月底,两家互联网菜贩同时选择了赴美上市。先是6月25日每日优鲜挂牌,可首日就破发,跌幅超25%,两个交易日下来股价较发行价缩水32%。大势不好,叮咚买菜赶紧缩减了它的IPO规模,本来打算融资23亿元人民币,到手只有5亿多元,一度还惊险破发。
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上市第二天叮咚买菜股价跳涨,最高将近涨一倍。事后有美国投资者表示,把叮咚买菜和即将上市的滴滴的代码搞混了。最近美国股市仍一片红火,中概股IPO也是相当热络,滴滴上市当天涨了19%,总市值达到800亿美元。
2015年夏天,每日优鲜在望京建了第一个前置仓,服务半径是周围3公里。截至今年一季度,它在全国16个城市建立了631个前置仓,累计交易用户超3100万。可每日优鲜极速扩张的同时,净亏损也在同步增加。过去3年,每日优鲜累计亏损近68亿元。叮咚买菜也类似,2019年亏损18.73亿元,2020年亏损31.77亿元,今年一季度净亏13.85亿元,两年多时间亏了64亿元。
亏损状态下还要上市,只能说企业太缺钱了,靠风险投资已经难融资,不得不放手一搏,直接面对大众市场的检验。两家买菜电商这两年大肆扩张,一路“烧钱”拼搏成了行业龙头。上市正是补血的好时机,却同门抢跑,一个输了股价和投资者口碑,一个输了融资额,以后业绩若不能迅速提升,就再难补血,等待企业的将是颇为艰难的财务环境。问题出在哪里?或许就出在了前置仓买菜,这个颇为乌托邦的概念上。
前几年,电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后,只剩下日常的柴米油盐了。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城市居民的家庭成员结构存在“上网的不买菜,买菜的不上网”的分化特征,导致了生鲜电商难入寻常百姓家。每日优鲜等电商在居民区建网点,像外卖一样派送生鲜,开风气之先河,也迎合了“80后”“90后”成家立业担纲家务的大潮流,一时间生鲜派送有模有样地做了起来。
既然要像外卖一样售卖生鲜,电商就得在居民聚居区建前置仓库,虽不必临街,但地理位置是不会差也不能差的,否则配送距离太远,超出了居民下楼自己买菜的时间,就没了优势。故而,前置仓赚的是临街店面和非临街仓库的租金差价,但考虑到送货员的人工成本,这个商业模式本身就很脆弱。更何况,前置仓概念刚兴起,前店后仓的盒马生鲜模式也出现了,直接形成了竞争。说白了,无论是前置仓还是前店后仓,都是建立在传统的生鲜零售模式之上,概念虽不断翻新迭代,但无非是传统菜市场多加了个外卖。至于盒马生鲜的炒菜做饭,不过是把大排档搬到了市场里,起初看着新鲜,时间长了消费者的新鲜感退去,其附加价值也随之而去。
几年过去,互联网渗透率再上台阶,“买菜的不上网,上网的不买菜”早成历史,大爷大妈们也看起了短视频,社区团购的后置仓模式出现了。从运营成本上看,社区团购的仓库建在远郊区,彻底摆脱大城市的高昂房租,而深入居民区的“团长”们很多都是兼职,无论场地还是人工,费用都最大化地节省了。这些年来,电商巨头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像售卖传统食品一样配送生鲜,社区团购恐怕是成本最低的。如果说将近一天的配货和送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可随着“买菜的人也上了网”,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的是性价比,那些追求即时消费的反而成了小众群体,被边缘化了。 投资物语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