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说“最后的武士”又回来了?
作者:宋晓军7月1日,中国最高领导人在“建党百年”讲话中提到了进入新时代后的“九个必须”。当天晚上,正当我对“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内容思考时,有朋友发来了一个链接,内容是美《国会山报》对一天前刚去世的美前防长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的回顾性报道。大致浏览后,我马上想起我在2018年第30期《三联生活周刊》上写过的一篇题为《“最后的武士”又回来了?》的专栏文章。于是就确定了这期专栏的标题。
先说时隔近3年来两篇文章的联系。简单说,2018年7月12日美陆军首次在太平洋第一岛链发射了反舰导弹,当我通过美媒了解到此举是为落实美智库“改变对中国的军事态势”的建议后,我就想到了2001年后马歇尔(Andrew Marshall)开始对中国军力进行评估一事。马歇尔是冷战期间美国防部内部智库“净评估办公室”的主任,昵称“最后的武士”。而据7月1日《国会山报》那篇报道的描述,2000年拉姆斯菲尔德访问中国时在军事博物馆看到解放军登陆台湾的展览内容后,转年他担任防长后就让他的助手马歇尔对中国军力进行评估。报道还称,拉姆斯菲尔德是最早意识到中国“军事威胁”的。2018年我写专栏时,拉姆斯菲尔德和马歇尔已退休,特朗普政府刚好推出“大国竞争”的“国防战略”,所以我在2018年的文章标题中用了“又回来了?”的句式。
巧合的是,拜登政府上任后在国防政策上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在国防部成立“中国特别小组”,对中国军力状况和发展进行评估。但在马歇尔和拉姆斯菲尔德也分别于2019年3月14日、2021年6月30日相继离世后,美国防部“中国特别小组”的评估至少在消息层面还未披露,拜登政府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也未出台。不同的是,中国高层则在2021年7月1日就新时代“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也就是说,拜登政府“最后的武士”对中国军力的评估还尚未露出“真面目”,中国已依据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开启了“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新征程。那么当下美“最后的武士”的接班班底该如何评估中国军力呢?其实这也是我在本文标题中用了“再说”一词的用意。
最后我想说的是,拉姆斯菲尔德和马歇尔在冷战期间无疑是“辉煌过”的,一个史上最年轻的国防部长,另一位为美国赢得冷战对苏联提供了“精准评估”。但借用美传记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卡普兰(Fred Kaplan)2006年2月在《石板书》“战争故事”栏目中一篇专栏文章的标题说就是:拉姆斯菲尔德失败了。在文中卡普兰不仅说他2001年再当防长后策划的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都失败了,更强调的是2001年后他与助手马歇尔一起推进的美军“军改”失败了。卡普兰以拉姆斯菲尔德在防长任上推出的两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QDR)里国防预算的数额为例,论证了他与马歇尔在21世纪初大力推进的美军“军事转型”输给了与军火商“连体”的将军们。如果从这个视角上看,拜登政府的新“最后的武士”班底会不会更在意和重点评估中国军队在新时代的“改革强军”呢?说到这儿,我想说就在我写这篇专栏文章之前,我特意浏览了一下7月4日的《解放军报》,我看到在头版一篇有关解放军官兵认真学习“七一讲话”的报道中有两句话是这么写的:改革强军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 中国军情最后的武士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