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精选|当下的群体焦虑与我们未来的境况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无论从社会现实,还是收入对幸福的影响上,“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挣到荣华富贵”都无法必然获得美好人生,为什么还要执着于这些特定的叙事呢?除了跟财富、成功相关的社会叙事,困扰我们的还有“结婚”“生子”“白幼瘦”等,它们引发的婚姻焦虑、容貌焦虑、年龄焦虑等在社交媒体上此起彼伏。保罗·多兰认为:“当我们盲目追求某些特定叙事,并希望周围的人都按此行事时,我们就掉进了叙事陷阱。”

——2020年度生活方式:逃离算法

往期精选|当下的群体焦虑与我们未来的境况0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我们要关注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强迫自己活成他人眼中应该的样子。保罗·多兰在文章中写道:“我们需要重塑身份来贴近更加真实的自我,这种自我是不断流动变化的,因此也不要给自己贴标签(比如父亲、教授、健身爱好者),这会让自我变得僵化。”我们还要尊重和理解世界的多样性,你因为遵循社会叙事获得了幸福,可也许别人并不会,所以,不对别人的选择评头论足。

往期精选|当下的群体焦虑与我们未来的境况1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为了吸引大家来“探店”、“打卡”拍照,很多餐厅、咖啡馆设计成了“网红风”,艺术展览设计成了适合拍照发朋友圈的“网红展”,甚至餐厅中的沙拉和甜点,也被设计成适合合影的“网红菜”。为了迎合修图软件引导的审美,有的人真的整容成“网红脸”。然而,在图像社交网络上的生活,是真实的生活吗?

往期精选|当下的群体焦虑与我们未来的境况2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对于年轻人来说,个人空间的变迁和重组正在不断上演。就像《单身社会》的作者克里南伯格在采访中跟我说的:“很少有人想永远独居,这不是人生目标,我认为它是一种人们开启和结束一段关系前后的可靠选择。”

往期精选|当下的群体焦虑与我们未来的境况3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疫情把每个人强制拉到了生命有限性这个沉重的话题的面前。看似停滞的生活之下,人们重新审视彼此。爱情、亲情、作为邻里的你我,会以何种姿态面对生命之脆弱?

往期精选|当下的群体焦虑与我们未来的境况4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在消费观的演变中,不同学派的社会学家们始终批判消费者是被商业狙击的牺牲品,是生产商和品牌愚弄操控的对象。但当消费者以生活方式为依据寻求身份认同的时候,意味着他在购买商品和文化上有决策权,因为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对自己的时间安排和金钱支配的消费模型。这种转变,鼓励消费者以一种精明冷静的心机谋划符合自己个性的生活。

往期精选|当下的群体焦虑与我们未来的境况5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无论财富、权力、美貌,甚至情感,一切都是相对的,与一个人的欲望相关。每次你渴望一些你无法得到的东西,你就变得更匮乏一些。既然我们如此需要在与他人的对比中确认自己的价值,那么,关于世界的问题,最终都会变成自我的问题。在对别人的嫉妒中,真正引发的是对自我的深切怀疑。

往期精选|当下的群体焦虑与我们未来的境况6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随着技术的发展,微创甚至无创的微整形会逐渐成为主流。因为操作便捷,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微整形也被誉为“午休整形”,只需一个中午就能变美。1997年,美国整形手术类占比为56%,而微整形(非手术类项目)仅为44%,如今比例约为85%。如今的中国,也在微整形这条路上奔走。

往期精选|当下的群体焦虑与我们未来的境况7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从资本角度讲,网红经济的逻辑十分简单,它是生产流量和吸引流量的单元,而流量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变现。“流量”是一个互联网语言,可以理解为用户的访问、点击行为;变现,就是你来过了,点击了,看过了,乐呵了,然后:花钱!正当说来,这就是最日常的营销。而那些形状各异的当下网红,实质就是各个商场导购的升级版而已,值得那么多人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激动吗?

往期精选|当下的群体焦虑与我们未来的境况8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自恋是一个没有定论的话题。卢贝克说:“如果文化能朝一个方向转变,那么它也可以变回来。”人们不是爱自拍吗?那就让他们拍吧。究竟选择相信人们是充满坏的自恋的庸人,还是相信他们中间会孕育出最乐观最优秀的人,《时代》杂志关于千禧一代的文章说得非常好:“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事物的变化。”

往期精选|当下的群体焦虑与我们未来的境况9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狗仔队”看上去并不是一个光彩的词。当人们提到“狗仔队”这个词的时候直觉反应大概都会跟厌恶、下作、低级、烦人这些词联系在一起。但是当人们在看一篇八卦新闻时,心中产生的愉悦感和按捺不住的八卦心理又让他们忘记了那些词。人们总是习惯用身份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狗仔队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无论它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快感,人们都不会对狗仔队感恩。

往期精选|当下的群体焦虑与我们未来的境况10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这个名词与自我的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我们在这个竞争越来越严酷的社会中维护自我的武器,所以,如何清晰而深刻地认识它,是为了保护我们被越演越烈的竞争撕裂得越来越脆弱的心灵。

往期精选|当下的群体焦虑与我们未来的境况11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当扎克伯格还只有19岁的时候,他曾经在ICQ上对好友说,用户都是傻瓜,因为他们老是想着跟他分享个人信息。这段话后来被尼古拉斯•卡尔森(Nicholas Carlson)翻腾了出来。在一个集体性忽略隐私、强调自我表达优先、信息生产如同排泄般的全球化时代,一个不折不扣的后Web2.0时代,谁不是傻瓜呢?

往期精选|当下的群体焦虑与我们未来的境况12点击进入阅读本期>>

从系统的角度,碎片化是一个极端去中心化的状态。大量凌乱的、无关联的碎片是没有意义的,但如果有一种有效工具,或者通过人类自身的进化,能够有效地处理碎片,在碎片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结,在碎片化之上浮现出新的、更有意义的层级,那么,碎片化也许就是人类新的进化的基础。 读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