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引发的各种联想
作者:球夫“丁香”二字最易让人望文生义:用字简单,似乎很古,发音先脆生、后萦绕,简单粗暴的“香”字让香的联想直通上下呼吸道。丁香烟听来就是比薄荷烟雅致,丁香精油听来就是比肉桂精油贵。如果有丁香胡同的话,丁香胡同的公厕就是比马相胡同的公厕干净些。但可千万别特意学老北京垮着把“丁”字重读、“香”字读轻声,一定要两个一声平稳地推开,才能让人联想到尖果儿而不是饺子馅儿。
看花的那种丁香,如果是戒台寺的,因为是佛祖的替身,显得特别智慧。做菜放的丁香,如果给你讲是法餐的白酱、白汁,甚至更洋气的音译的贝夏媚酱中的一味,听者估计马上就想摆上蜡烛、红酒和绿茶,品鉴时右手五指指尖攥在一起,放到鼻子前画小圈,陶醉地嗅,越嗅越觉得自己姓“路易”,最后再一板一眼地将丁香颗粒扎进洋葱,每扎进一颗,气质似乎就更优雅了一分。
在古代,大臣把舶来的、古名“鸡舌香”的丁香含在嘴里,中和口臭,以防熏着皇上,似是汉末刁存起的传统,后来“口含丁香”指代在朝为官,“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曹操寄当归给太史慈策反,给诸葛亮寄丁香不但策反,还许了官。如果捧着五香粉的时候,能想到在那汉末三国,手捧丁香,兴许心思活泛了一瞬间的孔明,那接下去无论是给肉去腥还是调制蘸料,岂不都与古为徒,顾盼生姿,气质更加仙逸了一分?
我长膘那几年也正在长自尊心,被授了红领巾、“三道杠”,姥爷都会拉着我拍照留念。照片洗出来后,姥爷会精心地装进自制的相册中。自制相册的原材料是也不知哪来的一摞日本料理菜谱,硬纸壳板光鲜亮丽,裁成大人手掌大小,两张一合,脊处缝起来,夹住十几页的透明塑料膜盛相片。按照潮流,我家也喜欢给串门的亲戚客人展示相册,可以从心灵手巧、知书达理多个角度一举炫耀。有一次有位亲戚指着一张我与小区丁香合影的照片说:“这是丁香,你像高老庄的猪八戒。”那时我还小,只觉得猪蠢笨肥胖,这是侮辱我。现在我大了,读了很多启蒙的、穿凿附会的书,看什么表面都觉得背后还有个深刻的意思,早已悟出八戒是职场赢家,自己也敢于随便先设个立场便开始议论一个事物。但还是想不明白,为何当日那亲戚要先说个雅致的花,紧接着说我像猪。于是后来,丁香总让我想起自己的一身囊膪,成长过程中忌谈灼烁鲜花,更忌与花合影。连同着,做菜的丁香也让我感到有些拧巴,得知它能给肉去腥后,更强化了丁香与囊膪的联想。 丁香生活圆桌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