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帐篷就是我的宇宙”

作者:艾江涛

摄影·刘有志

海边,“帐篷就是我的宇宙”0海边,“帐篷就是我的宇宙”14月末的深圳,天气已经有些热度。不过,一想到在白色的沙滩上,迎着海风撑起帐篷露营,心中还是充满雀跃。出发前,涛哥为我们设定的露营地是大亚湾星罗棋布的小岛中的第二大岛:大辣甲岛。夏秋季节的周末,这里是当地人露营赶海的热门选择。我对于大辣甲岛的最初认识,来自一个朋友露营之后的图片分享:沙滩、礁石、湛蓝的海水,还有举手可获的螃蟹和贝壳。

在深圳生活多年的涛哥,拥有一家小型园林绿化公司。骑车、徒步、登山,涛哥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于户外爱好。与其他城市相比,深圳永远是年轻人的城市,也是不折不扣的创业之都。和我们一起露营的黄阳、陈伟,和涛哥一样,都是有一家小公司的老板,不过他俩对户外的兴趣主要在钓鱼。

我们约定的露营时间是周四,这个时间的大辣甲岛,可谓闹中取静。不过,出发前一晚,约好的船老大忽然发来信息,临海检查,出海的快艇都被吊了起来,我们出不了海了!涛哥安慰大家,除了大亚湾的小岛,深圳周边的双月湾也很适合露营,“那边的海滩是我在深圳这边见过的最漂亮的海滩,十几公里长,沙子很细,海湾里风平浪静,从岸边往海里走100米,水才到腰,游泳的感觉很好”。

第二天上午,我们已把目标调整为双月湾,不过路过小桂码头时,还是忍不住下去看看。大辣甲岛隶属惠州,从深圳小桂湾码头出发,坐船40分钟就可登岛。到码头一问,原来只要有合法的运营证件,快艇依然可以登岛。很快,花700元雇了一艘快艇,我们一行五人终于向着大辣甲岛出发了。

让我多少有些惊异的是,此刻的大亚湾海水湛蓝清澈,水质竟比我去过的渤海湾、三亚湾、北部湾都要好。快艇离开码头,划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海风拂面,闷热随之而扫。一路上,一座座不知名的小岛过去了,远处一片平坦的海滩上铺开的建筑,正是大亚湾核电站。很快,大辣甲岛就在眼前了。放眼望去,岛上植被茂密,郁郁葱葱,蜿蜒的海湾上礁石林立,一弯露出海水的沙滩,正是我们的营地。

大辣甲岛面积约1.8平方公里,是小辣甲、横洲、刷洲、牛头洲、大双洲等五个小岛环抱而成的列岛中的主岛,又称大六甲,取六岛相合之意。因为此处过往渔民多操闽南语,闽南语中的“六”念成“辣”,又称大辣甲岛。

我们选了一处既有礁石又有沙滩的地方靠岸,沙滩可以扎营,礁石滩则是赶海的最佳选择。

经过海水长期冲刷,礁石奇形怪状,结着累累贝壳的石头被打磨得异常锋利。绕过一个弯,坐在一块平坦的礁石上,脚下海浪声声,举目碧波万顷,远方则是叫不出名字的小岛还有轮船,这一刻,整个世界似乎完全属于自己。

涛哥和有志已把帐篷搭了起来。这趟出来,涛哥负责帐篷餐具等所有装备。除了一顶免搭的家庭大帐篷,我们还有两顶轻薄的山地露营帐篷。挂好露营灯,摆好野餐垫,在几块礁石间堆好柴火,做好入夜前的所有准备后,我们蹚着海水,去看钓鱼二人组的渔获,晚餐主要靠他们了。

出发前,涛哥给我看过他们之前辉煌的战绩:成筐的海鲈鱼。不过今天他们的海钓并不顺利,黄阳告诉我们,这里海边水草太多,极易挂住鱼钩,不远处几条渔船上的渔民下网之后,敲着船帮赶鱼,也不利于钓鱼。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黄阳他们的唯一收获是一条小石斑,我们仨的赶海小组,则收获了一些芝麻螺。回营地前,不甘心的黄阳又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码头上下了一个地笼。当晚的潮汐信息显示,潮水的最低点在夜里11点35分,那时才是赶海的黄金时间。

篝火升起来了。涛哥在海滩上捡来一块木板,冲洗之后就是切肉的砧板了。由于渔获很差,晚上的主餐变为腊肉煲仔饭。米饭加水打底,切好腊肉、腊鱼、腊肠摆放在上面,加盖焖20分钟,煲仔饭就做好了。围着篝火,吃着略微有点夹生的煲仔饭,饭后再来点热茶和水果,这便是我们露营的第一顿正餐。

野外,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简单而纯粹,人与自然的关系则回归到原始的默契。很快,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乐趣。有志的乐趣是烧火,他不断从远处的海滩上拉回一根根巨大的木头,腾空而起的篝火让人温暖踏实,也为我们赶走蚊虫。涛哥则喜欢围坐在燃气炉旁,煮茶煮饭,用削尖的筷子耐心地剜食小小的芝麻螺。陈伟三句话离不开钓鱼,出生于湖南汨罗江边的他,从5岁就开始钓鱼,他告诉我最长一次曾经钓过两天三夜,“钓鱼的乐趣就在中鱼的瞬间,鱼线在空气中摩擦的声音,切水的声音,很好听”。

晚上10点左右,潮水渐渐退下去了。提上在码头买的赶海三件套:水桶、夹子、小耙子,戴上头灯,穿着一双在海滩上捡的不成对的拖鞋,终于可以开始正式赶海了。此前,我曾长期关注几个赶海视频号,也是从他们那里,认识了辣螺、佛手螺、椰子螺、牛眼螺、猪仔螺还有青蟹、兰花蟹、梭子蟹以及黄鲷、石斑、黑毛鱼等各种海货,对我来说,赶海更像是实地印证一下自己从网上得来的知识。

海边,“帐篷就是我的宇宙”2石头缝里偶尔有佛手螺,苦于没有趁手的钳子,没法取下来。头灯照射下,海边清澈的水底,最开始给我们惊喜的是牛眼螺。牛眼螺最大的标识是螺壳亮晶晶的开口,吃的时候要用力敲击一下,螺肉才会露出。很快,我们发现大辣甲岛是猪仔螺的天下。礁石上,水底下,到处是外壳光润、鸡蛋大小的猪仔螺。此起彼伏的喊叫声中,我们就像一群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很快忘掉了时间。后来,大家慢慢总结出经验,不用看得太仔细,只要有大概的轮廓,下手一摸,光光滑滑的肯定是猪仔螺。很快就爆桶了,大家开始搜寻新的品种:海胆、猫眼螺、螃蟹。黄阳在石头缝中很快发现了一只大青蟹,钓鱼果然培养了他的耐心,足足搏斗了十几分钟,终于将螃蟹拖了出来。

满载而归,有志把篝火笼得更旺。一会儿工夫,涛哥端上来一盆海鲜大杂烩。吃猪仔螺的时候,我们才发现,除了把它的外壳砸碎,别无他法,后来从渔民那里得知,正因如此,当地人并不怎么捡食猪仔螺。

空气中浸润着大海的咸腥味。躺在帐篷里,听着哗哗的海浪声,还有篝火堆发出的毕毕剥剥的声音,海岛上虫子的鸣叫声,偶尔还有海鸟的叫声,耳边很快传来同伴的鼾声。不久,天光又一点点亮了起来。海岛一夜,虽然睡的时间很短,但精神却像泡在海水中的螺壳,重新变得新鲜起来。

海边,“帐篷就是我的宇宙”3微信中,当我问Jessica在汕头南山湾露营需要带什么东西时,她告诉我,一顶帐篷、一把椅子就行。起初,我并不明白,为何要带椅子,要知道,在我以往的露营经验中,席地而坐,或者找一块石头、一段木头便能落座了。等我到了营地,才明白一把户外椅子的重要性。用有志的话说,我们在海岛的露营算是户外生存,后来在南山湾海滨树林的露营,才算glamping。

glamping,也就是“豪华露营”的概念,源自“glamorous”(诱人的)与“camping”(露营)两个单词,最初兴起于澳洲与非洲,主要为那些想近距离欣赏野生动物,却又无法真正适应荒野生活的游人所建造。与glamping关联的露营酒店和设施管理完善的露营营地的兴起,将伴随登山、徒步、骑行等户外运动的露营,落地到那些喜欢大自然,却又难以忍耐野外艰苦环境的都市人群中。与此同时,种类丰富、不受户外轻量化设计限制的户外装备,又极大程度提升了舒适度,让露营变得真正诱人起来。

35岁的叶师傅,是我们将要加入的露营团队的灵魂人物。在他看来,去年疫情以来在中国异常火爆的glamping,更多受到日本“搬家式露营”的影响。不同于欧美等地偏于荒野的露营,家庭观念更重、更具生活仪式感的日本人,偏爱那种装备精良、环境友好、设施齐全的露营。据日本汽车露营协会2007年的统计,设备充足适合用来进行汽车露营的露营园区,在日本全国就有1300处以上。

学习室内设计的叶师傅,毕业后曾在南方电网的一家供电局工作了两年多。带着望远镜抄电表,挨家挨户收电费,是这份工作留给他最深的记忆:“抄完表就在村里收电费,一天要收几十万元现金。每张钞票都亲手捏过,卖鱼的拿过来的现金就有鱼味,卖菜的上面可能沾有菜叶,卖牛肉的上面有牛肉味。”从供电局辞职出来后,叶师傅帮助家里做过一段时间服装批发。后来,随着电商兴起,主要客户为汕头周边实体服装店的服装批发也不景气,叶师傅便成了一位自由职业者,一边和音乐学院毕业的妻子一起卖卖手工皂,一边接些设计的活。这也让他有了大量自由时间去露营。

叶师傅的露营之旅,始于野餐。六七年前,他被instagram、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国外露营图片所吸引,开始接触户外。那时候,他发现身边还没有什么朋友玩户外,反而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大叔大妈组成的“驴团”比较活跃,100多元报个一日团,大家一起溯溪穿越,好玩,但是比较累,也有危险。叶师傅更喜欢在周末找一个安静的郊外野餐。“那会儿没有这么齐全的装备,可能就是坐在地上,搞个小煤气炉煮点水,搞个装东西的泡沫箱子当桌子用。”

玩着玩着,身边的朋友逐渐被他带动起来,大家从最初的野餐走向露营。对叶师傅来说,找到一处环境优美的地方野餐,更像是露营之前的踩点。去年疫情以来,叶师傅发现身边喜欢露营的人越来越多,网上能采购到的户外装备也越来越齐整。他的露营团队发展到十几人,已经露营20多次。

叶师傅告诉我,他们上周刚到附近的山里露营,这个周末选择的露营地是汕头濠江区南山湾的海边树林。南山湾拥有漫长宽阔的海滨沙滩,相比深圳惠州等地的大亚湾,开发程度并不高,选择在这里露营,既可驱车直达,交通方便,同时还能免受普通海滨浴场人山人海的困扰,享受沙滩篝火的野趣。

在地图上,并不能直接搜索到我们要去的海滨树林营地。在Jessica发来的最近的定位“锦峰路”下车,我们提着帐篷,走到路的尽头,拐入另外一条窄小的海边小路,再走一公里左右,在一大片高大的土麻黄树林中,看到围成一圈的汽车还有依次展开的帐篷时,我们知道营地到了。叶师傅选择的这块营地,是一大块树林环绕的草坪,往前100米远,高大的沙堤恰好挡住了猛烈的海风,再往前走就是海滩了。

下午3点,我们到达营地时,叶师傅和伙伴们的帐篷已经搭起来了。一顶顶灰色的金字塔帐篷掩映在树林之间,与户外帐篷相比,这种由科技棉制成的帐篷,内部空间更大更舒适,不但可以在里面搭建内帐,天气不好时还可以将火炉搬入其中,围炉而坐。每个帐篷外都挂着一盏崭新的煤油露营灯,帐篷旁的天幕下,金属制作的野餐桌上摆着整齐的户外餐具,对年轻的潮汕人来说,一套功夫茶具,还有手冲咖啡的用具,同样不可或缺。桌子下面摆放着冰桶和水桶。围着露营桌,大伙坐在方便折叠的露营椅上,已经开心地聊起来。比起前一晚的海岛露营,一切显得齐备而精致。

Jessica是团队中唯一的“90后”,现在还是澳洲国立大学人类学专业的研一学生,对于疫情期间只能在国内上网课的她来说,和一帮哥哥姐姐出来露营,无疑是最惬意的事情。刚到营地,Jessica便递给我俩一人一个折叠式的户外椅子。第一次和大伙出来玩时,叶师傅也提醒她带把椅子。“开始来,先带把椅子,就可以一起融入大家,就好像说,去一个景点买张门票一样。喜欢再慢慢添加装备。”叶师傅说。我和有志选择了四棵树之间的一小块空地作为营地,土麻黄树细针一样的叶子在地上落了厚厚一层,踩在上面格外松软。在给帐篷绑风绳时,叶师傅还特地教我营绳结的打法,一种可以灵活调节风绳松紧的绳结。

搭好帐篷,叶师傅戴着皮手套,拿起手斧和锯子,带我去附近的树林砍柴火。由于去年附近的南澳岛上发生过一次山火,当地对野外篝火的管理比较严格。砍回来的柴火,劈碎之后,要放在专门的焚火台或焚火炉中燃烧。

夜色很快笼罩了树林。大伙儿将自己帐篷旁的野餐桌搬到焚火炉边,围坐一圈,整个露营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篝火晚餐,开始了。

海边,“帐篷就是我的宇宙”4潮汕是美食之乡,这一点在露营野餐上也展露无遗。一起露营的伙伴,都来自汕头澄海区,多是叶师傅中学时代的朋友,其中不少人是设计师,也有从事玩具贸易的老板,当地是赫赫有名的玩具生产贸易集散地,交易量占据全国玩具市场六成以上。当我拿出一盘澄海卤鹅时,大伙都笑了,平常吃得太多,反而不愿动筷。

晚餐的主菜是排骨汤和泡菜牛肉汤。在煤气炉上炖煮多时的肉汤,软糯醇厚,一碗下肚,浑身便暖和了起来。下来的重头戏便是锐哥的烤榴莲了。

做装饰材料生意的锐哥,最喜欢砍柴,当我们把捡来的木头放在草坪上时,锐哥先用锯子把木头锯成小段,便抡开斧头开始砍柴。他的动作很夸张,双手把斧头抡圆砍下去,木头往往应声而开。这也让我想起小时候,每到暑假在外婆家,我们几个伙伴总要比赛着砍柴,是那种很笨重的斧头,高举在空中砍下来,多半靠着重力的作用把木头劈开。叶师傅告诉我,砍柴很解压,每到户外,他都喜欢砍柴,后来锐哥来了,柴火都让他砍光了,他的兴趣便转移到了烧柴。“看一堆火烧,可以看一个晚上,特别是天气冷围着一堆火烤,再烤点番薯,就很幸福。”

锐哥的焚火炉明亮干净,今天还是第一次用,高高的折叠式的烟囱升了起来,通过两侧的耐高温玻璃,还能看到里面明亮的炉火。锐哥掏出一个巨大的榴莲放在上面烤。幸好榴莲的表皮已经裂开,否则我们真担心会烤爆。此前,我只在广州吃过榴莲鸡打边炉,只记得浓郁的榴莲香味,鸡却不想再动一筷子了。烤了十几分钟后,锐哥用刀子将榴莲切开,拿出喷枪继续在表皮炙烤。这让我想起电影《决战食神》中,郑容和饰演的米其林三星大厨用喷枪炙烤牛肉时的场景,大约在快速炙烤的过程中,追求一种焦香的口感。我用一把锋利的小刀切下已经完全软烂的榴莲,入口的香甜醇厚,虽然经过此前的各种脑补,此刻依然惊艳。吃过烤榴莲,面对用锡纸包裹后的一个个烤地瓜、烤玉米,我再也提不起兴趣了。

晚餐吃得差不多了,对一个潮汕人来说,下面的环节是喝功夫茶,而且,他们多数只喝凤凰山的凤凰单丛。叶师傅的露营团队,真正吸引我的地方在于每个人各有专长爱好,在野外,他们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如果说叶师傅喜欢烧柴,锐哥喜欢砍柴、烧烤,那么陈勃便喜欢泡功夫茶,Jessica喜欢手冲咖啡,叶师傅的太太则喜欢做手工皂。通过露营把大家连接在一起的,是某种隐伏背后的共同价值观:热爱自然,崇尚绿色健康、有品质的生活。当然,前提是大家的时间、财务都相对自由。我似乎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成长中的中产阶级群体。

叶师傅谈起露营的变化时说:“露营的人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年轻化。以前我到户外野餐露营时,更多看到的是老阿姨、大叔,年轻人越来越多,我觉得大部分是受网络影响,网上看到一些很美的户外露营照片,年轻人会模仿,我一开始也是看到别人发的照片,喜欢上了那种生活方式。”不过,在国内像Jessica这样的年轻人,更多还是喜欢到一些网红性质的露营酒店或营地拍照打卡。Jessica告诉我,这一点与国外不太一样,在澳大利亚,她的当地同学假期经常到户外露营。

在户外泡功夫茶喝,显然是受到长辈们的影响。陈勃家里一直做玩具外贸,高中毕业后,他就被家人送到新加坡读了工商管理,回来后帮忙打理家里的生意。疫情以来,外贸订单受到很大影响,他感觉以后当地的外贸更多要转向进口。从旁边的汽炉上取下热水炉,陈勃熟练地冲洗茶杯、泡茶。“你看三个茶杯合起来就是‘品’字,一般只放三个茶杯,一杯一口。你喝完就可以洗杯,每个人都可以喝,来十个人还是放三个茶杯,轮流喝。”

夜已经很深了,大家围炉而坐似乎并没有睡意。从职业到爱好,到户外装备,我们最后甚至聊到一个最适合午夜的话题:灵异事件。

第二天早晨,我们在Jessica的一杯手冲咖啡中醒来。略显喧闹的野餐车队昨夜已经撤离,在清新湿润的空气中,我们一边吃着烤牛油果面包,一面喝着咖啡,每个人很快感觉元气满满。

早餐后,下起雨来。大家都躲进了各自的帐篷中,或者看书,或者聊天。我盘坐在帐篷里,感受着雨水滴落在上面的声音,忽然想起叶师傅之前推荐我看的日剧《露营物语》中,主人公健人的一句话:“帐篷就是我的宇宙。”

海边,“帐篷就是我的宇宙”5 露营户外运动帐篷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