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1135)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堵在路上的快递小哥
我和老婆都是网购大军的积极参与者、重度快递使用者。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家用电器、家具,我们都曾网购过。日常生活中快递小哥敲一下门,在门外喊一声“快递”,早已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期待。
最近这两年,“××买菜”逐渐渗透到社区,作为既要上班又要照看孩子,还没有老人协助的家庭,我们立即成了“××买菜”的用户,很快享受到它的便利和实惠。然而,曾经号称城区×分钟送菜到家的“××买菜”快递,慢慢开始爽约,“×分钟”送菜到家成了一种奢望。
有一次,我骑着电动车准备去幼儿园接孩子回家,在一个红绿灯路口,大家并排等候。突然我听到身后有位快递小哥给客户打电话,电话接通后,他清晰地说:“喂,您好,您买菜了吧,我是××买菜的,跟您解释一下,我现在堵在路上了,可能比预定的时间要晚到您家一会儿!”听得出来,买菜的用户表示理解。紧接着,快递小哥又拨通了第二个电话,再次重复刚才说的内容。
完整听到快递小哥的电话,我终于明白他们屡次失约的原因:按照当时的路况,其实快递小哥并没有遇到半点拥堵,问题在于他们同时接了好几个快递单,苦于分身乏术,担心不能及时送达,因此他们都提前想好了借口。他们可能是担心用户催单,最终因没有按时送达给差评,从而遭到平台处罚。
不久前,某外卖平台关于“多等5分钟”选择权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广泛争议。不让骑手喘息的是外卖平台,一直派单和压缩送餐时间的也是平台,最后却让消费者来背锅。个人认为,企业与快递小哥的矛盾,不能总是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等米下锅的消费者,最终会将信任票投给诚信经营者,投给及时送达的快递小哥。
(读者 简儿学)
幼小衔接辅导班
外甥今年6岁,上幼儿园大班,再有小半年就要上小学了。去年折腾了一年,学区房终于尘埃落定,一家人欢天喜地,可最近姐姐又有了新烦恼。
是这样,外甥所在的幼儿园大班一共30个孩子。去年秋天刚开学,班里有两个孩子去读幼小衔接班。今年年初开学后,班里又走了三个孩子,也是报了全天的幼小衔接课。再后来,看了家长们在微信群里的聊天,姐姐发现,除了这5个孩子,班里还有几个孩子也报名了,不过不是全天,而是幼儿园放学后再去“补课”。感受到别的家长的“鸡娃”热情,曾经坚定奉行快乐教育的姐姐也不淡定了,开始四处咨询课程,像所有的家长一样,她真怕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先是费用问题,姐姐大致咨询了一下相关机构:最受欢迎的幼小衔接班是暑假班,一般是6周,每周5天课。这样的课程,3000块钱算是“起步价”,好点的机构就要五六千,价格贵的接近9000元。至于春季班和全年班,费用从一万多元到五六万元不等。
学区房都买了,这点补课费倒不心疼。姐姐只是想搞清楚,上这样的辅导班到底值不值?曾送孩子上过此类辅导班的同事告诉她,确实有效果,提前接触小学课程倒是次要的,主要是帮孩子养成好习惯,这也是当年他们所选择的教育机构的宣传重点。同事说,上了半年的课程,以前活泼好动的儿子也能静下心来看书学习了,上小学后成绩一直不错,这其中,好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功劳。
同事又说,当年这类幼小衔接班还不像现在这样火爆,教育机构的水准也良莠不齐。有闺蜜给孩子报了别的机构,他们的宣传做得也挺好,但真正上了几天课才发现,老师讲的东西都是照搬小学课程,甚至连教材都是小学课本。后来上了小学,老师发现这孩子上课积极性不高,问了才知道原来这些内容他早在辅导班就都学过了。
有在小学当老师的亲戚劝姐姐,在幼小衔接班学过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的孩子,上小学后确实在短时间内会表现出一些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持久。从往年孩子们的表现来看,进入二、三年级后,上衔接班的优势几乎完全消失了。而零基础入学的孩子,如果能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赶超上衔接班的孩子。
那好习惯的养成呢,是不是越早越好?姐姐随即向亲戚抛出了问题。亲戚无奈,让姐姐自己看着办。姐姐想给外甥报个暑假班,要报就报最好的,没想到她电话打过去,这家高端幼儿培训机构答复说他们是小班授课,暑假班的名额已经报满了。姐姐有点后悔,想报名价格低一些的机构又不甘心,后来辗转经别人介绍,终于如愿让外甥跻身高端暑假班。朋友之前有过相关从业经验,她告诉姐姐,这些所谓高端的幼小衔接班喜欢走饥饿营销路线,为的就是制造新闻达到宣传效果,至于授课的内容,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读者 蒋霖)
身边的新能源
清明假期回老家探亲,由于疫情反复的原因,算起来即使离京仅150公里的老家也将近4个月没有回去过了。所以,假期未到,我就提前请了两天年假,带上小儿,奔往父母家。
老家空气清新,宽宅大院,每次回家都觉得整个人放松了,睡觉尤其香甜。但是,我自小就怕黑,尤其小时候灯光很少,虽然天空像幕布,满天星星眨着眼睛,很美,但我就是从小怕黑怕到了现在。
老家的卫生间在院落西南角,所以晚上上厕所就成了一件大事,要么拉上母亲和我一起,我甘愿听母亲千百遍地数落我,在自己家有什么好害怕的,也要求她站在外面等我,要么我自己打着手电筒去,但是手电筒照亮的范围太小了,总还有很多区域是黑的,比如隔壁的男厕,我总是自己吓唬自己,怕突然有怪物蹦出来。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起来,每到过年的时候父亲会从屋里接一个插线板出来,连上长长的电线,在厕所放一盏照明灯,照亮一大片区域。除了过年,我在一些假期、周末也总会溜回家,这样的恐惧感日常还会有,但也不好意思叫父亲单独为厕所扯一个灯。毕竟一个白炽灯一晚上应该会耗费一两度电,而且睡下以后也没人再使用了。遇上下雨之类的天气,还会有漏电的潜在危险。
这次清明回家,傍晚到了,我发现厕所搭的顶部下面有一盏四方的白色小灯,亮度没有很高,但是完全够用。我问爸爸怎么平时也给厕所安上了一盏灯?父亲说,那是太阳能灯,便宜得很,只要30块钱。
我过去看了看,原来是顶部外面放着一个大约30厘米的正方形光伏板,下面用一根黑电线连着一只灯。只要不是阴天,晚上都会亮,前半夜使用完全没问题;遇上大晴天的话,灯可以亮一整个晚上。
回了北京,我带娃到隔壁小区的儿童设施区域玩耍。许久不去,那里也有了一些新变化。靠近足球场的位置多了一个高高的柱子,凑近一看原来是太阳能心率测试器。手搭在两侧的感应器上,依靠顶部太阳能的供电,柱子上的扩音器开始发出指示,两手不要动、测试开始、汇报心率测试结果。这个主要帮人们监测运动前后心率的不同。
还有几个健身自行车,也安装了显示器,可以显示运动时间、距离以及消耗的卡路里,这些器材的电力供应也都来自顶部小小的光伏板。
除了大人们使用这些器械,小朋友们对此也很感兴趣,团团围住研究个不停。有严谨的家长给孩子详细解释太阳能的工作方式。印象中的新能源都是高高的风机、西北地区成片的光伏板,没想到新能源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读者 翟会敏) 幼儿园快递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