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断舍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一次断舍离0文·大花

惊蛰之后,北方的温度迅速回升,温暖的天气提醒我该换掉羽绒服和厚外套,给衣橱来一轮换季整理。

想到要整理衣橱,我有点焦虑,面对众多衣物,不知从何下手。衣橱对我来说像是个神秘的战场,每每换季我都有好好整理一番的打算,清理掉自己今年没穿以及不再喜欢的衣服,以减轻衣橱的负担。但次次上场我都败下阵来。一是战场过于庞大,二是拖延症往往在这时候发作,它们联合起来让我产生畏难情绪,结局往往是我将过季衣物洗干净全部塞进衣橱,期望在下一季时能够顺利解决这件大事。

或许是我的审美发生了改变且还在游移不定的变化中,自去年入冬以来,旧衣物全都入不了眼,新买的也很快失去了魔力,每天我都发愁第二天要穿什么,穿衣对我来说成了一大难题。拥挤的衣橱亟待清理,我打定主意,一定要在春天完成整理任务。有了之前一季复一季,一拖再拖的经历,在动手之前,我先搜集了朋友和收纳专家的断舍离经验,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行动计划。

经过几天的心理建设,我终于在周末开始正式干活。我把秋冬衣物拿出来,在床和沙发上摊开,先快速过了一遍,挑出一些多年不穿的。接着第二步:试穿剩下的所有衣服,同时决定衣服是留还是扔。为了给自己减轻扔东西的压力,我的保留标准只有一条:是否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不适合,比如衣服有点紧或肥、颜色不能衬托出气色、已经过时、不符合现在的年龄等都扔掉。有了这条准则,我在试穿衣服时目标明确,全身心聚焦于镜子里的那个我,判断身上的衣服是否能留下,保留的重回衣橱,决定扔掉的就收进已准备好的收纳袋,等待进一步的清理工作。

试衣服让我重回购物现场,只是审判标准更严格,失去了买买买的愉悦。在决定是否保留时,我会陷入纠结和自责。为什么现在穿上后看起来是这样?当初我怎么会买它呢?我的审美有什么问题?当时是消费欲过于强烈盲目购入,又导致了现在的浪费?它真的适合现在的我吗?对一些衣服诸如此类的反复追问拖慢了进度,原本计划用时一天的工作,最终耗掉整整两天才勉强完成。

万事开头难。仅仅是清理了秋冬衣物,就让衣橱整洁宽敞了许多。看着即将扔掉的一大包旧衣,心里不再像初下决心时那般备受煎熬,果断把它们送到了小区里的旧衣回收箱。

在清理的过程中,我想到以前次次失败,除了决策标准不清晰之外,可能还有很多衣服承载了感情和记忆,导致我不舍得扔掉。有一些衣物是母亲在她年轻时置办的,本着一切旧物件最终都会重新成为新物件的理念,她又在时尚潮流轮回时送给了我;有我非常喜欢但早已不合适的;还有母亲给我保留的小时候的衣服,其中一些是她的手工制品。

虽然做完了一次秋冬衣物大清理,但按照专家的整理和收纳思路来说,我的衣橱换季工作大概只能算是一场小型断舍离。如果要细分的话,分类后的同类衣服里必然还有再精减的空间。我看到书里说,断舍离不是要你一无所有,而是要你穿越物质的海洋,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在这次整理中,所谓真正重要的东西还没有显现。春夏衣物马上要登场了,或许我可以再做进一步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