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1128)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拿不到的返费

每年临到岁末,苏城很多制造业、服务业单位都会迎来招聘的旺季,为接下来的假日用工荒提前做准备。特别是随着近期疫情防控升级,一些和外资电子厂合作的中介,为了吸引求职者,纷纷开出了高额返费。

所谓“返费”,是企业应对招工难、工人流失率高,鼓励员工长期稳定工作而采取的一种奖励措施,本质上是企业付给中介的招聘费用。中介为了完成任务,给企业输送更多的工人,就拿出一部分招聘费与成功入职者分享。

于是,“入职有返费”就成了很多求职者追逐的目标,因为这样不仅能够领到正常的工资,还能额外得到一笔返费收入。但事实上,要想成功拿到返费并不容易。

小磊是我们楼上的邻居,本来是做房产中介的。去年下半年苏城房产行情不好,业务量萎缩,小磊的收入大受影响。眼看着攒钱回家过年的目标无法实现,他果断决定跳槽。

其实,小磊以前在电子厂流水线上工作过,所以通过以前的中介和工友,他很快就找到了新工作。这份工作同样是在电子无尘车间干活儿,只要正常上班做满3个月,就能拿到高达8000元的返费。

在电子厂上班,除了要严格按照规定穿戴好防护服、帽子手套等,还不能随意说话、走动,更不能随身携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入车间。虽说流水线上的工作强度并不大,但对于像小磊这样的年轻人,上班一连几个钟头不能摸手机看微信和新闻,还是挺难耐的。

除此之外,如果频繁去厕所方便或者去休息室饮水,也会影响车间生产,甚至可能带来污染,所以很多电子厂都不允许员工随意出入车间。

不过,作为电子厂的“老人”,小磊对此早已习以为常,适应得很好了。他一心想干满3个月,等拿到返费奖励,就准备辞工回家过年了。

小磊周一到周五每天正常上班8小时,晚上加班2小时,周末两天则是工作8小时,这样算下来一个月的工资看着挺不错。但工厂打卡考核非常严格,不能有迟到早退的行为,哪怕是打卡记录上显示迟到1分钟也是要扣钱的,更不能有违规操作、不服从管理的行为。另外,无论临时有急事,还是生病不适,只要请假,考勤就算“异常”,说好的返费就没有了。

好不容易等到做满期限,小磊满心以为能马上拿到返费,早点回家过年。谁知却被告知,返费还需等工厂的考勤单和中介核对清楚后才能发放,而两边的核对都需要时间。也就是说,如果现在离职,虽然做满了3个月,但等到发放返费的时候,员工已经不在职了,当然也就拿不到这笔补贴了。

无奈之下,小磊只能继续留在电子厂工作。面对着一脸严肃的主管,他很担心:这笔钱到底能不能拿到呢?(读者 清风吴语)

车辆年审记

春去春来又一年,车辆软件提示,我的私家车该年审了。此前我都是找人代审,给代办者400元钱,一切就万事大吉,这次又想照此办理,但闲聊中和同事说起此事,同事很不理解地说:“你的车况不错,年审费才200元多点,为什么不自己开去年审,还要多花钱请人代办呢?我的车比你的年限还老,每次都是自己开车去审,没那么多事。”末了又加一句,有钱除外。省钱才是硬道理,这次我决定自己去办理年审。

为了保险起见,我还是打了一个预约电话,询问当天等候检测的车辆有多少,对方答复说车不多,欢迎光临。于是,我按部就班先去洗车,然后开车去了年审点。

果然车辆不多。我先到大厅登记,交了机动车行驶证,交检测费260元。我随口问了句:“没有发票吗?”工作人员翻翻眼,问:“你要报销?”我忙否认。工作人员面无表情地说:“你先去做尾气检测。”我想进一步问清细节,却并未得到回应。

出门我询问室外的工作人员,听说我做尾气检测,对方说,你没进行车辆检测如何做尾气检测?我有点蒙。然后车间工作人员吆喝了一声,车辆检测线的工作人员过来拍照,并朝我挥挥手让我出去。

我在车间外溜达了一会儿,20分钟后,尾气检测结束,我心中暗喜,这不挺快的嘛!随后,我的车被送到标有“车辆外观检测点”的停放处,只见穿蓝色衣服的工作人员不停地接打电话,来回穿梭,给各车做外观检测。

我的车原本排在前面,可旁边并列的车,甚至后排的车都开走了,我的车还在原地。终于车被提到了检测车间门口,但是一会儿又原路倒回,别的车一溜烟地插到了前面。

看着自己的车受冷落,我心里不是滋味,开始怀念以前代办年审的便捷。终于,又过了许久,我看到自己的车进入检测车间。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我的车总算完成检测,停在了停车区。

我打印好检测报告,等候出证,却被告知当天网络不好,上午办的证件还没打印出来,只能等明天。算了算,按照当天的审核进度,如果没有插队的车辆,登记5分钟,尾气检测20分钟,车辆上线检测20分钟,总计不到1个小时,而我整整等了3个小时,第二天还要再跑一趟,好在省了140元钱。

自办与代办,省钱与省时,二者不可兼得,是花钱还是花时间呢?

(读者 姜云霄)

企业招工难

表哥所在的公司老板近来比较苦恼,因为公司招不到工人,连生产都受到影响。

这家公司是建在郊县的一家农药企业,厂里生产线很多,需要大量的操作工。以前,公司就在附近村子招工,很容易招到人,大家都觉得一个月挣上三五千块钱,离家又近,也不耽误家里的农活儿,还挺不错。可是现在招工越来越困难,好多人都是干几天就不干了。

我问表哥,难道他们都找到更好的公司了?表哥摇摇头,苦笑着说:“年龄大一点的干不动了,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靠卖苦力挣钱,想找轻松的工作,从我们公司出去的好多孩子都去各平台拍视频挣钱了。”

如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我们公司作为多年的老国企,现在招工也不容易,虽然每年毕业季都会从各大院校招来不少毕业生,可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就都走了。曾经有一个小女孩临走前对我说,他们班同学毕业时,有能力的继续考研深造,有门路的去考公务员,再或者去写字楼做白领,而进企业则是最后的选择。当然,如果能在企业里找个不错的岗位,譬如销售、管理等也是可以的,最怕的就是穿着工作服进入车间的生产一线,天天跟机器打交道,一眼就看到退休了。

前段时间,我关注了一个招聘平台,热度排在前面的都是各类生产短视频的新媒体文化公司,招聘岗位的收入均在五位数以上。想想也是,现在沉浸在短视频制作里的年轻人,不用在田间地头风吹日晒地劳作,不用在生产一线跑来跑去地跟机器打交道,学历要求不高,最后却能拿到比那些卖苦力者高出好几倍的工资,性价比看上去很高。所以,我表哥说年轻人都去拍短视频了,并不是夸张之词。

表哥说,他们老板现在都不敢发工资,每月只要发完工资,就有好多人辞职,可是又招不来新人,最后就得影响生产。

我们小区前面有一个写字楼,每天早晨,会有大量的年轻人涌入。他们看上去都不到30岁,宁可在写字楼里挣着比工厂少的工资,也不愿意进入生产一线。(读者 巴拉) 读者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