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物到胃内容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杯中物到胃内容物0(图 谢驭飞)

文/张天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酒精入口那一瞬间并不算愉快,享受的是咽下去之后它对大脑皮层产生的刺激快感。为了让这个过程不那么难挨,需要各种陪衬。首先当然是营造氛围,做做小游戏推波助澜,所以有的酒吧就会有气氛组,其次才是下酒菜,再次是器皿。如果什么都没有,那也无妨,酒鬼们照样能喝进去。

为了助兴,古代有文化的会轮流作诗,作不出来的、不合韵的要罚酒。《红楼梦》里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讲的就是这么一段。如果在水边那就更好了,人们可以把酒杯放到水里,漂到哪儿,哪里的人就喝一杯。此外,投壶、酒筹也是很好的助兴小游戏。《梦溪笔谈》里记载过石曼卿和他的酒友刘潜的喝酒方式,氛围营造得那叫一个浓烈:披头散发光着脚,戴上枷锁喝酒是“囚饮”;爬到树梢上喝酒是“巢饮”;把自己捆起来,伸头喝酒、喝完缩回去就是“鳖饮”。这更像一场Cosplay或者体操汇报表演,一般人操作不来。至于粗人们,营造氛围没那么复杂,猜拳行令就可以了。

下酒菜最繁复的当属《武林旧事》记载的张俊请宋高宗吃的那顿饭,连带干果蜜饯,“劝酒菜”“下酒菜”“对食”“插食”一共上了172道。事实上,“有酒没菜,不算慢待”,无论是描写北平“大酒缸”的文章,还是冯骥才的《酒婆》、鲁迅的《孔乙己》都提到,民国时苦劳力们喝酒很少要下酒菜,一把花生米、一碟茴香豆足矣。没有也没关系。

挑个好杯子也能助推仪式感。《笑傲江湖》里祖千秋说,若无佳器,一杯酒都不能饮得,否则就算糟蹋。然后举了很多例子:喝关外白酒当用犀角杯,喝葡萄酒当用夜光杯,喝玉露酒当用琉璃杯……《酉阳杂俎》里记载,魏晋有人用荷叶盛酒,再把荷叶中心刺穿,与荷叶柄相连。人们再从叶柄底端嘬着喝,取名“碧筒杯”,据说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冰”。

其实真正爱喝酒的人,哪管什么高脚杯大海碗,有一个深不见底的胃就足够了。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里面有很多喝酒的场景,看着都过瘾。西班牙巴斯克山区的农民喜欢用牛皮做的袋子喝酒,一群人围坐轮着喝,水平高的人可以“举起酒袋,手一捏皮袋,酒就开始迸射进他的嘴里”,而且可以连着喝很多口。

《纽约黑帮》中说,19世纪末纽约底层人民的喝酒方式能把所有人都比下去:“在早期的低等场所里,饮料是每次3美分,成桶的烈酒放置在柜台后面的架子上,通过细细的塑胶软管导出里面的酒。顾客把钱放到柜台上之后,就把软管一端放进嘴里,尽情地饮用。他一停下来呼吸,酒馆服务员就关闭开关,如需饮用,需再次付钱。一些懒汉擅长吞咽,能够长时间屏住呼吸,所以他们花3美分就能美美地喝一顿。” 美食生活圆桌喝酒

上一篇: 道具与人设
下一篇: 初学者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