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水质已经稳定达标 ——专访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副主任张迅
作者:吴丽玮(文 / 吴丽玮)
三联生活周刊:目前事故处理情况如何?
张迅:1月9日中午到现在,从整体监测数据看,河南境内黄河水质已经稳定达标,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水标准。柴油污染基本解决在三门峡水库及以上地区。
三联生活周刊:此次事故应急措施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张迅:当时和我们一起去的环境应急专家对水质进行了实验,油污在运行过程中沿河道扩散,在浓度较高时,柴油在水中的可漂浮部分占比例较大,随着浓度降低和沿河道向下移动,部分柴油以溶解状态存在。相关部门最后确定了污染处置工程和水库调节功能相结合的方案。1月6日8点,三门峡水库开始单机发电小流量放水。
三联生活周刊:能具体解释一下小流量放水的作用吗?
张迅:目的是达到“高水位、宽水面”的效果,扩大柴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既有利于柴油的挥发,也有利于上游水和污染水相混合,便于稀释和溶解。这是通过水利工程调节的方式,同时在三门峡水库坝下至小浪底水库上建成三道截污装置,一道是活性炭吸附,第二和第三道是利用围油栏拦截,并且在围油栏之间用吸油毡吸附。
采取了上述措施后,三门峡坝下当时已经接近Ⅲ类水,第一道装置之后就达到Ⅲ类水质,第三道过后已经未检出这项污染物了。1月7日凌晨3点,两个机组发电放水,水利调节恢复正常状态。自1月9日12时,三门峡水库库区柴油浓度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水平。
三联生活周刊:在整个事故处理过程中,油污泄漏到各个流域后,我们都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迅:在初期应急过程中,主要是采取抛洒固油剂的方法,提高柴油回收。赤水河和渭河基本上都是采取围油栏、吸附、回收。中石油在赤水河和渭河一共设置了26道隔油带,刚发生泄漏时大量柴油漂浮在上游,其中大部分都在上游拦截掉了。1月2日8点左右,潼关断面的预警监测情况显示,这个断面的柴油类物质升高了,潼关也采取了措施,但不能完全拦截。当时发现有水质污染转移的情况,也就是污染从陕西进入赤水河,没有控制在渭河之内,进入了黄河,发现它有可能进入饮用水段,于是就开始采取措施。下游河南省采取措施很及时,当天就关闭了三门峡水库的闸坝,将污染控制在上游。■ 应急环境保护部张迅黄河水质黄河达标水质中心稳定时政环境污染主任调查专访已经事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