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龙兴寺

作者:王星

青州·龙兴寺0

山东青州,如今这是一个需要加上些注解才能让许多人了解的地名。比如寇准、范仲淹、欧阳修、胡宗宪乃至让梨的孔融、扪虱的王猛都曾任青州地方长官。比如李清照、赵明诚夫妇曾在这里居住了20年。再比如青州曾是山东唯一一个作为朝代首都的地方:公元400年南燕国慕容德定都于此,而慕容德正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那位心比天高的慕容复传说中的祖先。

在历史上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青州却是个堪称显赫的地名。有关青州最早的记载可见《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海是渤海,岱是泰山。青州是《禹贡》所记载的古九州之一,大体指泰山以东至渤海的一片区域。大禹建夏朝后,分天下为九州。依据五行学说,东方属木,木为青。于是最东边一州便得名‘青州’。”实际到青州后,听青州博物馆研究员、前任副馆长夏名采这样介绍说。

乘火车到达青州时,天色已黑。火车站显然是新修的,尽管青州并非终点或始发站,但在习惯了沧州、德州等经典火车站地名的乘客听来,北京到青岛的动车能在这样一个县级市停留已经出乎意料。后来听说,青州周边铁路已经纳入山东省“十二五”铁路规划网络,日后青州有望成为山东省中部唯一的重要铁路枢纽。

我的住处是在博物馆附近。沿着彩灯辉映的宽敞大道走了一段,向南转,一圈古建筑出现在眼前。“右手是范公亭公园。范仲淹的亭子。李清照也住在这儿。”出租车司机热情地介绍说。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载:“皇祐中,范文正公镇青,龙兴寺僧舍西南洋溪侧有醴泉涌出,公构亭泉上,刻石记之。其后青人思公之德,目之曰范公亭。”不过,李清照的故居却未必确实在此地。赵家祖籍密州,早年徙家青州,营建了可称壮观的私第。范公亭毗邻青州古城墙,很难想象显赫一时的赵家会将私第选址此处。照此来看,范公亭公园中的李清照纪念馆更多只是一种“纪念”性质。

青州博物馆就在公园南侧。青州博物馆始建于1959年,坐落在青州市中心的清代园林公园“偶园”内。如今的博物馆是1984年异地新建的。对于新馆,博物馆方面的官方介绍是:“占地39亩,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整体设计为一古典式民族建筑群,展厅分别为单檐、重檐歇山式建筑,四围合抱,间之以回廊相连。厅廊均以金色琉璃瓦覆顶,檐牙高啄,金碧辉煌。”

青州·龙兴寺1( 贴金彩绘石雕卢舍那法界人中像(北齐)残高:150厘米 “卢舍那法界人中像”是佛教造像中极为特殊的一种题材,其特征是在雕塑或泥塑的佛像身上,用绘画或刻画的手法再现各种佛经故事,用以表现《华严经》中将法身、根身与化身统一于一身的卢舍那佛。卢舍那法界人中像非常罕见,目前全国出土不超过20件,而龙兴寺就发现3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尊卢舍那法界人中像右肩部界格空隙内,描绘有3个胡人的形象。胡人的形象在北齐时代的青州地区并不罕见。青州博物馆还藏有一组北齐线刻画像石,表现了身为商人的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其中“贸易商谈图”中就有胡人屈膝跪谈的场面,“饮食图”中还有墓主人用餐、身后胡人仆从撑伞遮阳的景象。 由于雕像本身及其雕像上的彩绘极其珍贵罕见,自1999年在北京、香港公开展出过两次之后,这尊与另一尊北齐贴金彩绘石雕卢舍那法界人中像已长期封箱保存。 )

住处在博物馆南侧,绕过博物馆的正门,再向南折是一段完全没有路灯的马路,耸立在明暗交界处的一块石碑上有文字依稀可辨:“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龙兴寺遗址。”

从广义上讲,此时已经算走进青州博物馆了。青州博物馆之所以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相当程度上是由于1996年在毗邻博物馆的龙兴寺遗址中发掘出的一批佛教造像窖藏。这批佛教造像包括从北魏、东魏、北齐至隋、唐、北宋时期的石灰石、汉白玉、花岗岩、陶、铁、木及泥塑等各类佛教造像400余尊,其中以北齐时期用青州本地出产的石灰石雕刻的石像为最多,绝大多数造像上有彩绘和贴金,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的佛教造像群之一,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青州·龙兴寺2( 贴金彩绘石雕左胁侍菩萨(东魏)残高:36厘米 在龙兴寺佛教造像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这尊原属一背屏式三尊造像一部分的左胁侍菩萨。他颇具亲和力的笑容成为这批造像乃至整个青州博物馆的“形象大使”,频频在各种海报及展板上出现,“微笑”也进而成为青州造像的象征符号之一。不过,同是“微笑”仍有差异,青州风格分成北魏晚期到东魏时期、北齐时期两个类型。粗略可概括为:前者清秀,后者丰润。 )

从年代次序上看,青州博物馆的新馆并不是因龙兴寺的考古发现才迁址此地的。不过,在当年发掘工作的主持人夏名采看来,博物馆新址毗邻龙兴寺遗址并非偶然的巧合。“当时要选博物馆新址,提出三个方案。”次日,在青州博物馆的展厅里,夏馆长介绍说,“一是在老博物馆原址扩建,我说附近街道没法改造。第二个方案是在现在的艺术学院,当时那边交通很方便,但我说以后没余地发展。我一门心思想把新馆移到这儿来。”

“这儿”就是夏馆长一心寻找的传说中青州“正东甲寺”、曾名“南阳寺”的龙兴寺的可能遗址所在。经过几年的研究,借助对司空公青州刺史临淮王像碑、《益都金石记》、《益都县图志》等史迹文献的考证,尤其是参照《渑水燕谈录》中对“龙兴寺僧舍西南洋溪侧有醴泉涌出”的描述,夏馆长已基本将龙兴寺的遗址定位于当年青州城的西门附近。1984年10月,新博物馆在南阳河和旧城垣的南边开始动工兴建。1986年3月,工地上出土了一些石造佛像的残件。1996年秋,博物馆南侧的益都师范需要扩建操场,选中了该校西侧的50亩荒弃耕地。10月15日,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现身。1987年秋,博物馆东侧的驼山路拓宽,工地上出土北齐贴金彩绘石雕释迦像及菩萨像各一尊。

青州·龙兴寺3( 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 (北齐—隋)通高:165厘米 以中间一道斜坡为界,龙兴寺窖藏坑分东、西两区。这尊菩萨立像于2009年10月9日上午在西区北部出土,出土时的完好程度令人惊讶,仅高冠缺一角,右手断手掌。正面裙带上九组浅浮雕图案雕工细腻,而由于窖藏时背部朝下,立像背面的彩绘保存得较正面远为鲜艳。 )

经进一步勘探,龙兴寺遗址的范围最后确定为:东临文化路,南临衡王府西街,西临范公亭公园(即原青州西城墙),北接青州市博物馆。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45米。窖藏所在地是在中轴线北部大殿后5米处。“标记‘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基本是在当年龙兴寺的中心位置,你住的宾馆也在龙兴寺范围内。”夏馆长笑着说,“从位置上看,应该是当年的僧舍。”

实际走进青州博物馆内龙兴寺佛教造像的展厅时,现任副馆长王瑞霞有些遗憾地表示:“你来得不太凑巧,很多精品现在正在法国巴黎的塞努奇博物馆展出。”不过,到青州前就已听说,这批佛教造像时常在各地巡展,能看到它们齐聚的机会几乎是可遇不可求,何况其中有一部分出于保护考虑,已由国家文物局下令封存。然而,在夏馆长与王馆长这样的研究学者看来,“精品”固然精美,龙兴寺佛教造像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过去认为佛教文化有五大发展区域,例如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以敦煌为中心的西北、以南京为中心的长江南。山东地区虽然有造像保存,但数量不多,龙兴寺造像出土以后,带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出现了‘青州风格’、‘青州佛教文化圈’等一系列的研究。对这一区域的研究甚至不只局限在国内。有日本专家参观后表示:日本、韩国都有一些造像与青州地区的相似,有可能存在‘以青州为中心的环黄海佛教区域文化’。”夏馆长介绍说。

青州·龙兴寺4( 贴金彩绘石雕思惟菩萨像(北齐)通高:68厘米 龙兴寺出土造像中造型最优美的造像之一。佛经载:悉达多太子来到伽耶山麓,在菩提树金刚座下端心正念,击败了魔军的进攻,并臣服魔王;一天黎明,太子仰望天上星,顿然大彻大悟,成就天上正觉,时年35岁。思惟菩萨像正反映了这一场景。这尊思惟菩萨左脚踏青州特色的龙喷莲蕊,头后部有一铁柱,应为固定头光所用,嘴上部有黑色八字小胡。 )

夏馆长已经退休,仍住在博物馆边的宿舍里。直至今日他还保留着一个习惯,无事时便到博物馆的佛像展厅来转一圈,不时也会有些新发现:或者是看出了佛像上贴金的可能方法,或是在彩绘图案上发现了新的细节。相对于偶园中的“老馆”,龙兴寺遗址边的青州博物馆可称作“新馆”,但更新的一座青州博物馆又在筹建中。未来的青州博物馆将位于青州著名风景区云门山的东北角,占地3万平方米。在青州另一风景区驼山脚下,一座更具旅游色彩的新建龙兴寺正在加紧施工。留在真正的龙兴寺旁的现青州博物馆届时将成为“龙兴寺佛教艺术博物馆”。“我早就预见到要建这个博物馆。”夏馆长的笑容有几分狡黠,“10年前在北京停留期间我已经找赵朴初先生题了字,龙兴寺佛教艺术博物馆的牌子早就预备好了。”■

( 贴金彩绘石雕佛坐像(北齐—隋)残高:64厘米 龙兴寺北朝造像上大多可见手臂断处显露出铆眼。据考证,这些铆眼是古人为使用榫铆连接法连接手臂而凿出的:在铆眼中灌入铅锡合金或铁汁,凝固后便可达到连接残像的目的。仔细查看,还能从佛像胸部看到两厘米见方的金箔重叠贴金的痕迹。由于龙兴寺窖藏造像大量存在修补痕迹,故而又有猜测:当年佛像的雕刻者正是龙兴寺的僧人,而龙兴寺本身也是一家颇有名气的佛像制作或修复的工场。 )(文 / 王星) 考古文物博物馆青州博物馆青州龙兴寺佛教青州古城

上一篇: 寻找更聪明的Bot
下一篇: 加缪去世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