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坏的预期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最坏的预期0

沪深交易所公布了上市公司2008年报披露时间表,从2009年1月中旬至4月底,1600多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将相继亮相。不过,时间分布上,半数公司都选择在截止期的4月发布业绩,春节长假前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仍是业绩淡静期,一个适合抛开业绩、炒作题材的时期。

其实,业绩预期不能再坏的时候,业绩已经和股价高低无关了。截至1月9日已经有57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年报预告,预喜和预警的公司基本各占一半。2007年和2006年,年报预增的公司分别达到了79%和67%,现在的数字只及52%,3年来业绩蒸蒸日上的势头戛然而止。并且,272家预警公司中,由盈转亏的公司达到了96家之多,这也是历年来罕见的现象,业绩的大幅度下降已成不争的事实。这样的业绩预期中,沪深指数虽在新年前出现了连续下跌,却无深跌,更在年后翻盘,业绩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威慑力。

预亏的公司数量可能创下历史之最,但这些由盈利转为亏损的公司不但跑赢大盘,甚至产生了不少牛股。ST新天,去年10月25日即发布了全年业绩预亏公告,每股从2007年的盈利0.02元转为亏损0.47元,可正是在公告后股价发生了逆转,股价从1.92元涨到了3.94元;罗平锌电10月24日预亏,也是在那个时候触底,随后股价涨幅超一倍;今年1月9日刚预亏的巢东股份也是股价翻番。主导这些个股股价翻番的自然不是业绩支撑,但两三元的低廉股价加上背后的资本运作,就使得它们成为平静市场中的亮点。比如,ST新天资产重组的传言曾经不断,最近又开始停牌,公告称公司正在讨论重大事项。其实际控制人中信国安集团很可能再次牵头解决上市公司的资金困境,提升公司业绩。

2008年刚一结束便颇有上市公司开始修正去年的业绩预报。如生产商务信息用纸的安妮股份、生产中纤板的威华股份均报道了第四季度盈利明显下降,安妮股份预计2008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比2007年增长幅度在20%~30%,此前在三季度报告中预计增幅为30%~50%。曾经有分析师认为,2008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业绩增长迅猛,足以抵消第四季度的下滑,从而使得全面年报不至于输得太惨,但不在少数的“业绩修正”粉碎了这一幻想。不过,A股市场上这些被修正了业绩的上市公司的股价却没有被“修正”,安妮股份创出了自去年10月来的新高,股价上涨了近80%。

企业由盈转亏,归结起来无非是三个原因,一是外围危机导致需求下降;二是存货减值;三是行业景气处于下滑。所有这些原因均和宏观经济有关,正因为如此,抛开宏观经济背景再来判断业绩对股市的影响已经没有意义。2008年10月,全球股市暴跌,六七个交易日内,道-琼斯指数暴跌2500点,投资者已预感到实体经济的危机。当时,“百年不遇”、“‘二战’后最严重”等字眼迅速成为主流共识,预期之差,经济学家们已经难以找到更悲观的字眼了。此后,市场也罢,舆论也罢,对大势的基本判断就没有再变化过。应该说,这就是最坏的预期了。至于A股市场,实体经济的最坏预期稍微迟滞,也只晚了两周,10月底股市见底。如果说资本市场是一个以预期为中枢的市场,所有最坏的预期已经在那个时候发生了,接下来的只不过是小幅度的修正。

2009年,股市另一大坏预期来自于大小非的解禁。据统计,2009年共有6893亿股限售股份上市流通,解禁规模比2008年增加了近4倍。其中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化、上港集团和中国联通5家公司合计解禁数量即高达4882亿股,占比超过70%。以2008年12月18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高达3.53万亿元。此时,沪深股市的总流通市值也不过4.8万亿元。然而,这也是已经被彻底消化的信息,2008年的最后10天曾经是A股有史以来最密集的解禁期,市场并未出现暴跌,相反,集中解禁的金风科技、海通证券和中国太保等均在同期出现了上涨。大小非解禁这一困扰市场多时的重大压力已经变得不敏感。如果说真的存在A股投资者未能预期的利淡因素,那就是海外战略投资者对中资银行股的抛售。此前,A股投资者获得的信息多是海外银行将长期持有银行股的信息,元旦后的密集抛售使A股也受到连累。不过,若深入分析,这一抛售并非不可预测,海外投资者自身难保,口头承诺算不了什么。

因为2008年底的全球危机,2009年是最少不确定性的一年,对市场的预测也变得相当简单:5次降息加上预期中的降息,利率近乎于零,正与预期中的负面因素构成了资本市场的两根主线,被从银行驱赶出的资金与如此确定的利淡因素正形成此消彼长的力量。■ 股票投资预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