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路牌和地名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依江宁)

在南京市区的很多小巷,要想通过门牌号找人或者找单位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一位在快递公司的朋友就谈到他的一段经历。不久前他到堂子街5号去投递某户人家的新年贺卡,“堂子街”这条东西向的街道,东头路牌名为“朝天宫西街”,往西走400米门牌成了“堂子街”,再往西走又是“柏果树”的门牌。他从东绕到西,又从西绕到栋,愣是没找到堂子街5号。无奈之下,他只得向附近居住的老人询问,发现自己转了几圈的一幢住宅楼正是苦寻不着的“堂子街5号”。一封普通的邮件竟然投递了半个多小时。

朋友说,如果门牌缺失经常找不到主人,只好用自行车将包裹拉回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用电话联系包裹的主人,每个月话费都高得惊人。朋友碰到的类似地名不止一处。同事在幕府东路新买了房子,从五塘广场往东,“幕府东路113号”、“幕府东路117号”等门牌号依稀可见。过了“五塘村东站”公交站台,门牌号就彻底难觅“芳踪”了,道路两边全是彩色的广告门牌。粗略统计了一下,整条幕府东路可见的门牌号不足50个。连接着瑞金路和瑞金北村的一条长约近1公里的巷子,被人叫出了3种地名,瑞北路、大清河、大清河路都有人叫。在珠江路,部分地名还被建筑给淹没了,一位当地的老人介绍:“在新华海大厦的位置,5年前其实叫‘小贵山’。”然而,除了以前居住在这里的居民,鲜有人会知道这个地名。随着城市的改造和商业化的改换,路牌和地名都一起迷失了。

一块小小的门牌是城市很细节的部分,却能够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服务水平。在国内国外一些旅游比较发达的城市,路牌、门牌都做得很规范,方便初来乍到的游客,拿本地图就能游遍城市的各个角落,很细致。南京要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上一篇: 火车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