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翰逊博士和施莱尔夫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塞缪尔·约翰逊是一位优秀的诗人、随笔作家和评论家。但我们知道的约翰逊都是詹姆斯·包斯威尔记下的约翰逊。风趣的人很多,“小说家特纳被认为是18世纪最风趣的人,当有人给他写了传记之后,他那些风趣的评论一条也没留下来”。约翰逊的留了下来,是因为当别人向约翰逊请教时,包斯威尔记下了他的回答。有人问他《格列佛游记》如何,他说:“一旦你想出大人和小人,剩下的就很容易了。”“他活在他的谈话中,他的谈话留了下来,因为有人在听。”
《纽约客》的戈普尼克说:“包斯威尔的约翰逊传需要补充:包斯威尔对他并不是非常了解,跟他待在一起的时间也不是很长(20多年间仅仅6个月);他很晚才认识他(约翰逊已经50多岁),那时曾经食不果腹的约翰逊已经被食物和名声塞满了;他低估了他的诗而高估了他的虔诚。”包斯威尔对约翰逊跟赫斯特·施莱尔的关系的记述也是不可信赖的。在约翰逊诞辰300周年的日子(9月18日)来临之际,彼得·马丁的《塞缪尔·约翰逊》和杰弗里·迈耶的《塞缪尔·约翰逊:挣扎》努力刻画出包斯威尔没有抓住的激进、浪漫的约翰逊。迈耶坦率地交代了约翰逊跟赫斯特之间的情爱关系,使他成为一个充满激情和痛苦的人,而不只是一个书呆子。
“每一位名人都可以用一个字来归纳:达尔文是进化,王尔德是风趣,穆勒是自由,约翰逊是他的字典。他编字典表面上给英语定型的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其真正目的是让越来越庞大的中产阶级读者相信,确实存在规则和可以给他们提供规则的人。街道上的年轻人、泰晤士河上乘船的人、晚宴上的女文人会拦住他,鼓起勇气问他某个词该怎么读。”
词典出版后,约翰逊从政府得到一笔津贴,此后能让他兴致勃勃的就主要是偶尔给期刊写文章,1765年他编了莎士比亚全集,1779年写了《诗人传》。
约翰逊小时候是一个天才儿童,他的父亲是一位书商,急切地希望推动他成长。他在牛津大学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充满怨恨地离开了,后来做乡村教师做得也不是很开心。27岁他到了伦敦,结交了一些文人。1765年的一个晚上,富商亨利·施莱尔夫妇在朋友家的晚宴上为约翰逊的谈吐所折服,了解到他很孤独,几个月后就接纳他为自己家的一员,在家里给了他一个房间。此后20多年里,约翰逊跟施莱尔夫人赫斯特保持着最为亲密的关系。赫斯特温柔活泼,喜欢逗乐。一次一位年轻的意大利音乐家皮奥齐登门拜访,唱了一段咏叹调,她站在皮奥齐背后,模仿他的动作和夸张的演唱。但赫斯特也很快开始尊敬这位音乐家,后来雇了他当她女儿的音乐老师。
约翰逊对赫斯特非常坦诚、深情,他向她解释说,自己总是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我很吵闹,或者一言不发,很阴郁或很开心,很尖酸或很和善。只有你能管住我,省得我要挂念着管住自己。”他希望她管住的是他的心理障碍,他的强迫症行为和情绪低落的魔咒:他在伦敦的小巷中行走时,要用拐杖碰一下所有的柱子,如果错过一个,他要折回去从头走;剥橘子时,他总要把皮放进他的衣兜里。他向她透露说,他担心自己会疯掉,还给了她一把挂锁,在他疯的时候把他关起来。她去世后,拍卖她的财物时,其中有一个东西上面的标签写着“约翰逊的挂锁”。
1781年,亨利·施莱尔去世后,赫斯特却决定要嫁给来自威尼斯的音乐教师皮奥齐。“她爱约翰逊,但是他的穷困一定引起了幽闭恐惧症。她跟一位天才和他的冲动在一起关了20年,现在她不希望把自己跟他锁在一起,她看向窗外,看到了另一种生活。”她在写给子女的信中说:“住在威尼斯就像到了月亮上。它是一个甜蜜的星球!”■ 书音乐施莱尔夫人彼得·马丁约翰逊博士包斯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