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巡航导弹一样回家过节
作者:宋晓军( 美国战斧巡肮导弹 )
今年春节前夕,罕见的冰雪天气让很多准备驾车跨省回家过节的人产生了畏惧。腊月二十八,本来准备驾车从北京回西安老家过年的小李在与我通电话时,同样表现了他是否要回家的犹豫。小李最后感叹说:要能像巡航导弹的航迹规划一样回家过节就好了。
巡航导弹的首次实战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当时美军将攻击时间定为1月17日凌晨3点——H时。为了在第一波使用“战斧”巡航导弹,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的7架携带空射“战斧”的B-52G轰炸机在提前H时11个小时的时候就起飞了,而位于波斯湾和红海的多艘战舰也于提前H时90分钟时就发射了第一枚巡航导弹。这样,在战略空袭开始两小时内,7架B-52G共发射了35枚空射“战斧”BlockⅡ巡航导弹,共攻击了包括电厂、输电设备和军用通信场站等8个目标。同时,在战略空袭开始后24小时内,由7艘战舰共发射了116枚海射“战斧”BlockⅡ巡航导弹,共攻击了包括电厂、输电设备、指挥控制平台和领导人住所等16个目标。
然而,尽管美国国防部在1992年4月向国会提交的海湾战争最后报告中,将“战斧”BlockⅡ巡航导弹描述为“作为白天攻击巴格达市中心的唯一武器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报告中也根据它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从航迹规划的角度看,原有的问题主要在于导弹任务规划时间过长(72~22小时),而且一旦航迹规划装进导弹就无法更改,这就相当于出行前设定了路线后就无法更改一样。
1993年改进后的“战斧”BlockⅢ巡航导弹问世,但是在航迹规划上的改进仍十分有限。一是加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数字式景象匹配相关器缩短了任务规划时间(2小时?19分钟)。二是在航迹规划中为了保证这个作战平台协同作战,设定了远、中、近三种航迹,即导弹在航迹途中若速度快了,就通过弹上计算机调节发动机油门,选择远的航迹,反之就选择近的航迹;如果速度刚刚好就选择中的航迹。但这只是解决了在单一航迹上的协同打击问题,还是无法随机和在较大范围地改变航迹。
简单地说,所谓巡航导弹的航迹规划,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找出巡航导弹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安全抵达目标点的最佳路径,而这对于以亚音速(885公里/小时)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从1998年开始,被美国军方称为“战术战斧”(有些媒体称为“战斧”BlockⅣ)的巡航导弹,就像当下流行的iPod升级为iPhone一样,开始利用克林顿政府时期突飞猛进的微电子技术进行了航迹规划的改进。2002年11月10日,“战术战斧”在美国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南加利福尼亚西部的中国湖上空进行了飞行试验,2004年9月29日,海军在五角大楼举行仪式,欢迎“战术战斧”正式加入海军武器库。据美国军方宣称,“战术战斧”可以在目标区上空盘旋2个小时,可以根据战场环境随机改变航迹,并通过快速航迹规划在15个目标中选择任意一个实施打击。到目前为止,生产商——雷神公司已经接到了2200枚“战术战斧”的订单,生产线运转可持续到2009年。
由于安装了存储量更大、处理能力更强的弹上计算机,以及与可对战场环境进行实时监控的卫星、预警机和无人机通信的数据链,“战术战斧”可以随时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接收指令,并在4分钟内重新规划航迹。重新规划航迹的关键在于弹上计算机通过特定的算法(如可行性方向算法、通用动态算法、实时优化算法、神经网络算法等)处理大量的数据,根据地形障碍、原定飞行线路上敌方的拦截威胁以及目标位置变化等情况,迅速规划出一条从导弹所在的导航节点与目标点之间的最佳航迹。
可以假设,如果小李车上的导航系统可以随时接收来自气象卫星对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和来自贝加尔湖方向冷空气的运动情况,并可以随时接收气象台对在哪里可能形成雪天以及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在哪里可能封闭道路的通告,再通过计算机处理算出最佳行车路线,这样小李“像巡航导弹的航迹规划一样回家过节”的愿望就基本可以实现了。当然,事后我知道小李还是开车回西安过节了。他最得意的是:用车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规划的行车路线让他在石太高速公路上寻找出口时很爽。■ 过节一样巡航导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