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快和你见面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青螺
中午,朋友约我去吃味千拉面。元旦时候,看到央视某个频道有一期专门介绍美食电影的节目。各部经典美食电影的片断来回穿插,著名的《蒲公英》也在其中。
《蒲公英》是日本导演伊丹十三的代表作。以前,我对《蒲公英》的印象仅限于某篇影评里的一句话,大意是:试想一部花两个小时给你讲述怎么吃拉面的电影该有多闷。所以一直以来《蒲公英》在我心里就等同于日本闷片,连看的兴趣也没有。后来呢,除了渐渐了解这部电影的名气和地位,我还得知其实《蒲公英》是部喜剧片。
坐在拉面店,突然想到这部电影。电影把吃拉面这件事演化为一种仪式。因为据说,导演透过小小的拉面想要表现的,正是自己对世间纷繁复杂的人情世故、生生死死的感悟。我没有看过电影,却对看过的那样一个没头没尾的片断记得清清楚楚:老人教一个年轻人怎样吃拉面。首先细细观察整碗面的姿态,观察面汤上的浮油、在汤中浮沉的葱??拿起筷子,温柔地刮面条,用筷尖碰一碰面上的猪肉,但不是吃它,留它到最后再吃,把它移到碗边,浸在面汤里。然后怀着抱歉的心情看着猪肉,心里说:很快和你见面了。终于要吃面了,吃面的时候,视线不要离开猪肉??
今天在吃面时候,自己不动声色地稍微模仿了一下这组程序(之所以不动声色,是因为动作幅度太大必会显得像是脑子有问题)。仪式还真是个奇怪的东西,让人确实有种不同的感受。怎么说呢?仪式无非繁琐,磨磨蹭蹭地,延缓了吃面的速度。一般吃饭时候,食物入口前我们是不会好好瞧它一瞧的。但是当你得按照仪式去吃东西,吃之前仔细观察它,仿佛就真的与它有了交流,它也不仅仅是食物了。
仪式的步骤看似匪夷所思,做起来也过于迂腐,但是作为艺术的表达,它在提醒我们:现在这年代,人总是容易活得浮躁。欲望膨胀、大吃大喝,还是会感到匮乏和空虚。也许我们都会这样过一辈子,没什么大问题。但是无论被这时代摆弄成何种模样,到最后,总还会出现一些,我们只有回归到朴素的道理上才能面对的问题。总还有一些事,只能安定、从容地去做。
读到网上一篇名为《人生和电影或许就在一碗拉面里》的影评里说:“在‘拉面仪式’的最后,那个老者在吃猪肉前讲‘很快和你见面了’,那是伊丹十三在生之欢愉的时候,念念不忘死亡。” 蒲公英故事生活日本拉面拉面间面和你电影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