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琦:风险基金青睐的“攻城略地者”

作者:吴琪

​季琦:风险基金青睐的“攻城略地者”0从“携程网”到“如家”连锁再到“汉庭”酒店,季琦的每一次创业都大获成功

“我们4个人就像一张拼图,少了哪一块都不成。”1966年出生在江苏农村的季琦,曾经是上海交通大学精于技术研究的高材生。提到创业伙伴,季琦最为强调4人的平等性,“我们很早就约定过,不要说我们是‘某某人和他的创业团队’”。1999年,当分别掌握着互联网技术、旅游业经营管理、德意志银行投资经验的季琦、沈南鹏、范敏、梁建章4人走到一起时,“携程”成为他们创业的起点。

“我们第一次创业选择做一家互联网企业。互联网的实质精神是什么呢?就是平等。你不要小看互联网企业彼此不分上下互称姓名,这种平等实在降低管理成本。”网上的机票和酒店预订业务,可以让全国各地的旅行者统一起来向酒店和航空公司下单,让每人通过网络享受同等待遇,而这是被行政区划人为割裂的传统旅行社无法做到的。在季琦看来,这是携程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携程是以美国的两个商业模式为参照,很快吸引IDGVC的投资,获得了几十万美元的启动资金。现在回头看,季琦觉得携程能吸引IDG,一是因为团队不错,4人各有特色,互相配合;二是携程参照的商业模式在美国已经成熟,“互联网热火的时代,做什么都容易成功”。

1999?2000年,包括携程在内的各大互联网公司竞相“烧钱”的疯狂总让季琦内心隐隐不安,于是他便开始琢磨怎样才能获得“收成”。携程的营收主要是通过订飞机票、订房和订购旅游线路这3个主导产品实现,令几位创建人没有料到的是,其中订房收入占了大头,约占总收入的80%以上。看准了这一点,从2000年起,季琦开始有计划吸纳全国订房业中的优秀队伍。携程从此不再是一个虚拟的网络概念,而是网络与传统订房业务并举,业务量成倍放大。

季琦等“海归”们虽然在美国听说过风险投资,但对具体操作并不了解。当时国内很多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赊账等方式筹钱,VC是个极为新鲜的名词。季琦很快就看到了风险投资的好处:资金进入和退出机制非常灵活;风险资金的进入能规范公司管理,从财务制度到组织架构都有一整套的规则。当IDGVC愿意投钱给携程时,“说实在话,我们真是受宠若惊,别人能投自己就不错了”。IDG当时在美国做得并不算大,但它在中国的风险投资扩张迅速。季琦觉得自己很幸运,“我们两个高速发展的团队在早期就碰到了一起,互相促进”。

但是此时的国内创业者,对于怎么与投资方谈价格并不在行。“他们都有一套类似于MBA的算法,现金流、未来股价市盈率等等,我也搞不清楚他们的算法。我们的定价,说心里话,刚刚创业时候跟他们比就是农民,说不清是多少价钱,4个人商量个大致价格,也没有什么议价空间。”好的项目加上风险基金的进入,携程在运作30个月之后成功上市,2006年中的市值达到15亿美元。

但是当年携程在第三次融资时,遭遇到互联网时代的寒冬,季琦说:“当时没钱,很‘饿’,不知道严冬要多久。我们拼命融资,钱拿得太多了,达到800万美元,实际上200万美元就够了。我们第二年1月就赢利了,如果那笔钱少拿一点,少稀释一点,目前我们这几个创始人就可以跟大富豪拼一拼了。”季琦说这是创业者很容易遇到的问题,“在赢利前,没人能精确算出来,到底融资多少才合适。所以企业到了中后期一定要相信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有自己的判断。”

而创建“如家”经济型连锁酒店,来自做携程的经验。2001年,携程网的一位网友在网上发了个帖子,抱怨说在携程上预订宾馆的价格偏贵。这引起了季琦的注意,于是他对携程网上订房数据情况做分析,发现“新亚之星”的客房卖得特别好。再一看,原来“新亚之星”的客房特别便宜,在150~200元,属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季琦马上亲自去试住此类酒店,为了制定最符合客人需要的产品,他还在北京的地下室住了半年。

季琦发现,相当数量的业务出差人员为企业中、低职位员工,出差补贴都有一定额度,通常一天吃住总额在二三百元上下。另外,假日期间,为数众多的散客旅游也偏向于选择价廉物美的居住场所,舒适享受退居次要地位,简洁干净成为首要条件。

熊晓鸽说,如家还有一个聪明的做法,它们一般离四、五星级酒店很近,客人只用花费200元住宿,请人会谈或吃饭去附近的高档酒店,很有档次。这是如家在不知不觉中借用了高端酒店的资源。

做如家的时候,季琦等人已经通过携程赢利,手里有钱了。这时在融资上有过教训的团队,开始谨慎地吸入资金。“但是如家的扩张需要大量的经费,这点和携程不同,互联网开始赢利后就不需要投入了。”

季琦等人带着如家项目在市场上找了一圈,却几乎引不起风险投资基金的兴趣。“这时就显示出IDG的独到眼光,大家当时都不看好传统行业,IDGVC却能看到互联网冬天之后,服务产业在快速兴盛。”IDG在如家投了几百万美元,如家得以进入资本运营轨道。

2006年10月,如家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这是季琦等4人团队在3年时间里,第二次成功操作企业在境外上市。

“我是一个做事情特别需要激情和新鲜感的人。”如家成功后,退出如家管理层的季琦于2005年初投资2000万美元组建了力山投资公司并担任CEO。新推出的两个项目让人拭目以待:一是他为整合中国中档酒店而创建的“汉庭商务酒店”品牌;另一个是他将旧厂房改造一新的“X2创意空间”——一处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LOFT创意园区。相对于如家的“干净、经济、温馨”的口号,汉庭以“现代、舒适、超值”的特点来区分。他希望通过提供更宽大的床和办公区域、SPA豪华淋浴,以及免费宽带等,开拓一片新市场。

“汉庭”经营初期,在资本市场日渐老练和谨慎的季琦独资经营,把汉庭的资产“捂得很紧”。季琦现在打趣自己当初的想法,“我还是有点小农经济意识,以为自己投资几千万元就能做成,但是这几年市场发展更快速,我初期的想法太保守,后来选择了开放股权”。

2007年7月,汉庭融资了8500万元,创造了服务业首轮融资最大数额的纪录。

此时季琦选择资本的标准是,既要有一个好品牌,又要熟悉中国市场。“大的外资集团对中国高端市场非常了解,对中低端市场却不够重视。”这次融资是由鼎晖创投、IDG-Accel中国成长基金、成为基金、北极光创投和保银资本5家著名投资机构共同完成。能够懂得在中国做生意的IDGVC、再次投资了季琦,达成了第3次合作。 基金风险攻城略地基金季琦青睐携程股价风险风投携程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