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要刊速览(464)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环球要刊速览(464)0警报级别绿色

《明镜》周刊在过去3年中对巴基斯坦不断恶化的局势做过3次封面文章,符拉特本人曾详细描述过巴基斯坦这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巴基斯坦是一个非常矛盾的国家,支持反恐让这个国家成为美国的盟友,同时这里又是“基地”分子的孵化器。另一名记者在2007年10月陪同贝·布托返回巴基斯坦,详细描述了贝·布托未来的执政理想,在贝·布托被杀害后,符拉特为了完成这期封面故事又返回了巴基斯坦。

本期封面故事的照片是在贝·布托遇刺当天拍摄的。20年前符拉特曾采访过贝·布托,当时的贝·布托只有35岁,刚赢得大选,成为巴基斯坦第一位女总理。在符拉特的报道里面,贝·布托是一位迷人的女性,但是她领导的政府和政府业绩并不特别显赫,腐败一直是她的政府的软肋。在贝·布托去年10月返回巴基斯坦后,腐败问题仍困扰着这位前总理。

环球要刊速览(464)1终极节能汽车大赛

1辆汽车,100公里行程,1加仑油耗,10万美元奖金,自美国节能汽车X大奖为每个自命不凡的汽车改装狂人和环保主义者设定了以上竞赛条款以来,已经有43支队伍踊跃加入到这场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中,并将于2009年参加资格淘汰赛,2010年最终进行决赛。作为曾激发了保罗·艾伦、博特·鲁坦等极客投身廉价民间太空探索热潮的X大奖基金会,再次企图在环保汽车领域击败故步自封、迟缓而靡费的跨国企业。除了对能耗的要求,委员会还要求每辆参赛汽车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不能多于200克/公里,并且拥有足够立刻批量生产的技术设计成熟度。按照X大奖创始人之一、彼得·泰曼德斯的话说,就是“我们不需要昂贵而脆弱的玩具,而是一出场,就能把传统汽油动力汽车送进历史博物馆的真家伙”。

环球要刊速览(464)2西蒙娜·德·波伏瓦

前卫又教条,受人尊敬又被人质疑,让人仰慕又让人讨厌——这样一个波伏瓦,令全世界几代女性的内心都充满了混乱。作为萨特的伴侣,她从理论上对男性宣战,自己却是感情的牺牲品:有控制欲望但内心脆弱,强硬却又屈从,宽容又嫉妒。这位20世纪的女性激进分子到底如何在真相和谎言之间构建了自己的传奇?哪个她才是真实?在波伏瓦诞辰100周年,也许应该解开这些谜团。克劳德·朗兹曼是唯一和波伏瓦共同生活过的男人。1952年他们在聚会上相遇,他是一个无名的27岁记者,而她是大名鼎鼎的萨特同样大名鼎鼎的伴侣,44岁,已经出版了《第二性》,正在写作《名流社会》,她认定自己对爱情来说已经衰老,但他们仍然相爱了,并一直共同生活到50年代末。以后的日子他也每星期去看望她两次,直到她1986年去世。

环球要刊速览(464)3国家机密

法国前总理维尔潘的办公室主任布鲁诺·勒梅尔出书了,回忆他在2005到2007年间在总理府任上的所见所闻。他的书告诉读者,权力同时也是毒药。勒梅尔从2002年开始担任维尔潘的顾问,希拉克任期最后一段日子就任总理办公室主任。2005?2007年,章节的题目就能看出当时政界三大巨头的境遇:《总统热门维尔潘的雄起和跌落》,《尼古拉·萨科齐不可抗拒的上升》,《总统希拉克的最后失败》。希拉克交出权力之前颇具悲情的衰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他们也同样记住了爱丽舍宫之梦如何成为萨科齐摆脱不掉的烦恼,维尔潘的政治梦想和天才又如何被现实粉碎。但勒梅尔对这3个引领国家命运的人有足够的尊重,在他笔下,希拉克是个疲惫的智者,萨科齐意志坚强。这本书的价值,当然首先在他作为当事人所目击的细节。

环球要刊速览(464)4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

贝·布托的遇刺,证明巴基斯坦仍然是整个世界对抗伊斯兰极端组织的中心战场。在这里,既是联军追捕本·拉登和“基地”残余分子的战场,也存在极端恐怖分子训练人体炸弹的学校。在众多伊斯兰国家中,巴基斯坦以其温和的文化容忍度和社会现代化而闻名,这同样使得它成为其他极端势力所痛恨和觊觎的目标。不仅如此,贝·布托的去世让巴基斯坦人民党这个全国最大规模的政党失去了核心,面临瓦解危险,尽管它以此赢得了许多选民的同情票,很可能在这场被推迟了6周的大选中获胜,然而却无法立刻找出一个能够拥有足够民心来调和国内各种矛盾的领袖。无论是贝·布托的丈夫扎尔达里,还是19岁的幼子比拉瓦尔,都暂时没有这个能力即刻填补真空。 杂志环球新闻浏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