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的亚洲狮
作者:袁越吉尔保护区的“九天节”,从音乐到舞蹈都是百分之百的传统形式
“想看狮子吗?跟我来吧。”
长途汽车还没停稳,就有一群身穿导游制服的人拥上前来拉客。一个长得瘦小精干的小伙子一直跟着我走到距车站
200米远的保护区大门口,嘴里重复着一句话:“我叫法基拉,是正规的导游,不会骗你的。”
我最终相信了法基拉,他答应帮我找辆吉普车,每天只要1500卢比(约合人民币300元),第二天早上带我去找狮
子。
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非洲移民后代
亚洲狮最后的家园
6点半时候天刚蒙蒙亮,法基拉坐着一辆敞篷吉普车准时停在旅馆门前。车上除了司机,又多了一个穿便衣的人。他
叫库迪,是法基拉的死党,因为英语好,被法基拉叫来助阵。他俩一个是印度教徒,一个是穆斯林,看来古吉拉特邦
(Gujarat)在宗教方面非常宽容。
保护区内的原住民以放牧为主
吉普车在晨曦中驶进了森林。雨季刚过,路两边的林木格外茂盛。远处不时传来阵阵鸟鸣,吉普车所到之处惊起一群
群飞鸟,甚至还能看到孔雀,孤零零地在地上觅食。“我们这里可不光有狮子,还有300多种鸟。”库迪用流利的英语介
生活在吉尔自然保护区内的亚洲狮
绍,“吉尔森林的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据库迪介绍,吉尔(Gir)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为1412平方公里,前年进行的普查一共发现了359头狮子,种群密度相
古吉拉特邦是甘地的故乡,民风、传统都保持得非常好
当大。要知道,四川卧龙保护区的总面积有3000多平方公里,是吉尔的2倍以上,却只有100多只大熊猫。
“不过我必须提醒你,现在这个季节很难看到野生狮子,因为树林太密了,狮子很容易躲在树叶后面,看不到。”
导游库迪
也许,这里茂密的树叶挡住了猎人的视线,亚洲狮才得以幸存。不过,库迪很快纠正了我的想法:“再过一阵树叶都掉
光了,就能比较容易看到狮子了,所以每年年底才是这里的旅游旺季。”
吉普车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缓缓前行。半个小时过去,除了看到一行狮子脚印外,我们连狮子的影子都没看到。不过
我们倒是看到了很多白斑鹿和黑鹿,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林间觅食,不怎么怕人,但也远不如非洲草原上的麋鹿那样对旅游
车完全不设防。库迪介绍说,保护区里还有311头豹子,以及数不清的豺狼和野猫。可是,因为林木茂盛,不利于捕食动
物追捕猎物,因此鹿的数量一直在稳定地增长。
车子跨过了一条铁路,看上去已经很久没有通车了。“这条铁路横贯整个保护区,但10年前被废弃了。”库迪介绍,
“1984至1995这10年里一共有12头狮子被火车压死。”
路上出现了一群水牛,两个头戴白帽的当地人一前一后赶着牛群穿过土路。“他们就是当地原住民,以放牧为生。”
库迪说,“他们每天都必须很早起床,把牛赶到很远的地方才能吃到草。”
牧民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你们不怕狮子吗?”我好奇地问。“不怕,我们有这个。”他们指了指别在腰间的锄
头,“再说了,狮子从来不袭击人类,只要不去惹它们。”说完,两人唱着歌,赶着牛群向密林深处走去。
我注意到,路周围有很多杂草,一看就知都属于同一种类。库迪告诉我,这种草很苦,牛不爱吃,所以现在林子里这
种苦草越来越多,牧民们没办法,只能越走越远。
中午,车子开到一个小村庄。每个小村庄大约由5?10户人家组成,居民们住在用茅草和泥巴搭成的房子里,屋内漆
黑一团。我奇怪地发现,这个村子的居民虽然身穿印度服装,但都是塌鼻梁厚嘴唇,长得像是正宗的非洲人。
“我们叫他们‘黑鬼’。”库迪介绍说,“他们是很久以前从非洲移民过来的。”
“难道这么多年他们一直保持着非洲人的相貌吗?”
“一般印度人不和他们通婚,因为他们是游牧民,在种姓上级别最低,甚至比贱民还要低一等。”
我再一次领教了印度种姓制度的厉害。看着这些面相纯朴的非洲移民的后代,我开始想象他们的祖先,追随百兽之
王,一起涉过千山万水,从非洲来到印度,彼此相依为命??难道狮子们正是因为他们的保护才得以幸免吗?
我隐约觉得,亚洲狮的秘密,一定就在这些牧民身上。
亚洲狮幸存之谜
我们又在森林里转了一下午,仍然没看到狮子。仔细想想也不奇怪,因为吉普车不准开进树林,而树叶十分茂盛,游
客们大概只有在狮子过马路时才有可能看见它们。“明天我带你去狮子展示区吧。”库迪建议说,“政府在保护区外专门
开辟了一块地方,有人负责喂食,很容易看见狮子。”
“这和动物园有什么两样?”我拒绝了库迪的建议,准备明天再去森林里碰碰运气。
第二天一早,他们又开着吉普车接我进森林。这次我们换了条路,经过一个较大村子时,正赶上刚起床的牧民们纷纷
赶着牲畜从家里出来。我突发奇想,让车子停在一户牧民家,进去参观。这是个大家庭,有8个孩子。女主人正在牛棚里
收集牛粪,和上稀泥后做成肥料砖,卖给周围村子里的农民。牛棚的围栏是用带刺的灌木树枝做成的,两只看家狗异常凶
狠,对付个把猛兽毫无问题。
“我们这个村平均每个月都要有2?3头水牛被狮子吃掉。”男主人对我说,“政府答应赔市场价的40%,可这笔钱申
请起来很麻烦。”
“那你们不就等于替狮子养牛吗?”我惊讶地问,“你们一定很恨狮子吧?它们让你们白白受了损失。”
“我们不恨狮子,这森林本来是属于它们的,我们只希望能继续在森林里放牛,即使每年让狮子吃掉几头牛也没关
系。”
库迪介绍说,吉尔保护区内的牧民全都是素食主义者,养牛的唯一目的就是挤奶。“他们可有钱了。”法基拉用不太
流利的英语补充说,“每头水牛每天能产10升奶,每升牛奶的市场价是20卢比,这比种田划算多了。”听得出,法基拉和
库迪都很羡慕这些牧民,因为他俩都是农民,以种田为生。“种田太辛苦。”库迪不止一次说,“我当初就是因为怕吃苦
才自学了英语,然后跑出来做导游。可是保护区不愿雇佣我们这样的农民,嫌我们种姓低,没文化,总喜欢雇佣外地来的
人。可其实很多人都是靠亲戚关系走后门进来的,他们呆头呆脑的,还戴着眼镜,根本不懂森林,不懂狮子。”
我们继续上路,库迪断断续续地向我讲述狮子的秘密。原来,这里的狮子几百年来一直和牧民共同拥有这片森林。以
前牧民的密度比现在大很多,狮子的口粮里有2/3以上都来自牧民喂养的牲畜。印度政府从1972年开始有计划地把牧民们
迁出森林,把保护区中心部分完全让给了狮子。到1985年迁徙完成时,保护区的核心地段空出了一块259平方公里的森
林,被升级为“国家公园”,禁止一切人类活动。“国家公园”外围是一圈总面积达1153平方公里的缓冲区,虽然不准种
田,但允许少量原住民留在这里生活。目前缓冲区里有54个原住民小村子,一共放养了1.5万头牛。但因为政府严格限制了
放牛的区域,牧民们不得不减少了养牛数量。比如上午访问的那户人家,原先养了100头牛,现在只能养30头了。
“森林里的鹿跑得快,狮子抓它们很费劲。”库迪说,“牛又大又笨,狮子最喜欢。于是,自从政府把牧民从核心区
迁出来后,狮子也跟了出来。现在缓冲区的狮子数量明显增加,密度超过了核心区,因为狮子们喜欢跟着人走,能吃上牛
肉。”
吉尔保护区的主管拉加(Raja)先生告诉我,保护区不想让狮子养成吃家畜的习惯,而是想培养它们猎取野生动物的
本领。1985年大迁徙完成后,家畜在狮子口粮中所占的比例迅速下降到1/3以下。可是,根据印度动物学家Kaushik
Bannerjee发表于2006年的一篇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牲畜在狮子猎物中的比例又有所回升,达到了50%左右。报告的结论
是:如果把保护区的牧民全部迁走,狮子的生活状态必将发生重大变化。
“牧民告诉我说,狮子近几年来开始吃腐尸了,而以前它们可挑食了,比如非洲狮就是从来不吃腐肉的。”库迪说,
“亚洲狮的生活习惯已经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我们在森林里又转了一天,还是没见到一头狮子。也许,游客看不见狮子恰恰说明了狮子们在这里生活得很不错。
傍晚时分,我们访问了居住在森林外的一户牧民。他们当年自愿迁出了保护区,政府分给他们一块土地用来种粮食。
可是,男主人告诉我,牧民祖祖辈辈以放牧为生,不会种田,所以总是种不好。他们现在养了十几头牛,有时偷偷进保护
区放牧,但因为保护区的管理很严格,不敢进得太深。“不过,住在森林外面有一点好。”主人补充说,“孩子进城上学
很方便。”
男主人的肩头有一处很深的伤疤,是他和一头闯进他家的豹子搏斗时留下的。即使狮子对人很友好,但豹子却分不出
“好歹”,饿极了会吃人。
也许,他就是被那只豹子赶出了森林。
后记
我在吉尔保护区的时候正好赶上古吉拉特邦一年一度的“九天节”。村民们在空地上搭了个舞台,每天晚上零点开
始,一群群身穿民族服装的孩子们上台为村民们表演舞蹈,一连跳9天,最后由村里的长老们评选出优胜者,奖品是一只
锅。
古吉拉特邦是甘地的故乡。和别的邦比起来,这个邦民风纯朴,传统保持得非常好。像“九天节”这样的节日庆典,
从音乐到舞蹈都是百分之百的传统形式,丝毫看不出任何现代的影子。
甘地曾经说过:一个国家伟大的程度是用国民对待动物的方式来衡量的。甘地家乡的居民们正是运用了传统力量,保护
了地球上最后一群亚洲狮,为动物保护运动树立了典范。
可是,这样的方式能维持多久呢?■
亚洲狮简史
狮子大约在10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70万年前它们走出非洲,进入欧亚大陆,又从这里走向美洲。10万年前的地球
上,狮子是除人类之外分布最广的大型陆地动物。可是,因为狮子喜欢群居,又经常在白天四处活动,这使它们较易被猎
杀。相比之下,老虎虽然“浑身都是宝”,但它们不但比狮子更凶猛,而且生性狡猾,喜独居,只在夜间活动,因此老虎
在亚洲的生存状况反而比狮子要好很多。目前全印度共有超过3000只野生老虎,分布在27个自然保护区内,基本没有灭绝
的危险。相比之下,亚洲狮只在印度的古吉拉特邦还有一个种群存活,其余都灭绝了。
亚洲狮腹部有一道皱褶,这是它们和非洲狮最大的不同。另外,雄性亚洲狮的鬃毛比非洲雄狮要小,地位也不如非洲
雄狮高。亚洲狮的种群主要由母狮子负责领导,雄狮子只在交配时才出现在种群中,交配结束后便会和种群分开,继续过
独身生活。
古罗马斗兽场用的狮子都是亚洲狮。有研究称,亚洲狮大约在6000年前经伊朗进入印度,但却被印度中部的纳玛达河
(Narmada)挡住去路,始终没能跃过这条河进入印度南部。不过,印度北方曾到处可见亚洲狮的踪迹,2000多年前的印
度阿育王曾把狮子作为王权的象征,刻在了许多建筑物的廊柱上。不过,人口爆炸使狮子的领地越来越少,人们最后一次
在古吉拉特邦之外看见狮子是在1884年,打那以后,吉尔森林(Sasan Gir)就成了亚洲狮最后的家园。
其实,古吉拉特邦从气候条件来看并不适合狮子生存。这里的夏季很长,最高气温可达45摄氏度。每年除7?8月的雨
季外几乎不怎么下雨,非常干燥。另外,吉尔森林里的树木密度大,不利于狮子追逐猎物。但是,因为这里非常偏僻,再
加上当地土司的远见卓识,这才终于为亚洲狮保留下最后一处家园。
原来,19世纪时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人喜欢打猎,很快就用精良的猎枪把印度的亚洲狮杀到了灭绝的边缘。20
世纪初期,古吉拉特邦有位土司邀请库曾勋爵(Lord Curzon)来吉尔森林打狮子。这位英国贵族来了后发现,当地狮子只
剩下不到20头了。于是,他建议土司立法保护亚洲狮最后的香火。土司采纳了库曾勋爵的建议,下令禁止猎杀狮子。到上
世纪20年代,这里的狮子总数终于恢复到了100头以上。
印度独立后,当时的印度政府开展“多种粮食”运动,希望印度的粮食能自给自足。于是大批农民进入吉尔森林开荒
种粮,狮子的命运又到了危险关头。好在印度政府及时纠正了错误,于1965年设立了吉尔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严禁开
荒种田,狮子的种群数量从此开始持续增长。
据研究,每头狮子每年需要猎杀50头体重在60公斤以上的动物,而雄性亚洲狮平均需要10平方公里的领地,否则两
头雄性狮子之间就难免发生厮斗。仅从以上这两个数据就可以知道,目前亚洲狮的数量已接近饱和。另外,目前所有的
亚洲狮都生活在同一个保护区,一旦爆发传染病,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不少科学家建议印度政府另外开辟一处地方供
亚洲狮居住,甚至连地方都选好了,就是位于印度中部的一个老虎保护区。不过古吉拉特邦政府至今没有同意这个建
议。但是狮子们已经用脚投了票。目前已有4?5个狮子群落逃出了吉尔保护区,最远甚至走到了80公里以外的Diu海滩!
从目前趋势看,为亚洲狮另外找个家已经是不可避免。如果搬家成功,这将是500年之后狮子和老虎又一次在同一个
地方生活,彼此相互竞争。届时,也许人们终于能知道狮子和老虎究竟谁是百兽之王。动物学家倾向于把宝押在老虎身
上。他们认为,如果单打独斗,狮子敌不过比自己大一号的老虎。
当然,狮子最大的敌人肯定是人。 野生动物生态自然保护区非洲亚洲狮狮子保护最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