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21世纪文学风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西班牙21世纪文学风光0克里斯汀娜·菲尔南德斯·库巴斯

文 / 苌苌

说起西班牙文学,我们总想到塞万提斯和他的《唐吉诃德》,浑然不觉时日已过了400年。20世纪的几位南美作家,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等又将这一语言的文学性发扬光大,但在西班牙本土,当代的西班牙文学是什么样子?世界对此印象很模糊。这一切发生在全球化席卷世界的同时,清晰地说明了一个问题:全球化使得其提出者的文明越来越为世界认知,也带来将其他文明荡涤无存的威胁。小语种国家的文化越来越被边缘化,面对全球化不可阻挡的势头,主动而积极地应对与被动而消极地应对,导致霄壤之别的结果。许多处于被动应付地位的国家、民族和人们往往容易采取消极反对的态度和做法,这是可以理解的反应,但此种抵抗最终是无效的。在中国,美国是没有文化交流中心这样的设置的,似乎好莱坞式娱乐已经出色地代他们完成了这个任务。而像西班牙、法国、德国这些国家,则通过其由本国政府资助的,在各国大城市设立的文化交流中心,越来越主动地宣传本国的文化,尽管波及范围很小,但贵在坚持。12月18日到19日,在北京的塞万提斯学院——西班牙王国设在世界各地的旨在传播西班牙文化的交流中心以此命名,西班牙的几位当代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带来了以传播和讨论“N文学”为主题的西班牙文学节。西班牙作家就叙事文学、诗歌、文学评论与莫言、毕淑敏等中国当代小说家以及赵振江等西班牙语翻译家展开对话。

西班牙文学正在经历一个“花样年华”,欧洲的文艺批评家普遍认为这是历史上西班牙文学最活跃的一个时期。与我国比较相近的是,1975年,西班牙结束了佛朗哥独裁对文化的影响,如今四五十岁的中坚力量,都是在那之后成长起来的。因为上辈人没有什么机会发表好作品,小时候他们看得最多的是拉美文学,然后经历文化爆炸、百花齐放的时期。如今在这个4000多万人口的国家,面临的威胁是文学市场化的尴尬境遇。之前,这个文学节分别在圣保罗、伦敦、马尼拉和斯德哥尔摩举办过,西班牙当代文学界的重量级作家齐相聚,他们代表了不同的美学流派展示在当今文学框架下西班牙语文学发展的不同趋势的全景。其中,有西班牙最有名的文学奖项的获得者,有西班牙语评论界认为是当今创作界的主人公式的人物,有深受西班牙文作品读者喜爱的作家,每一位出席者都是西班牙当代文学的坚实形象的体现。借着这个活动,在我国同时推出了西班牙诗人安东尼奥·马查多(北京塞万提斯学院图书馆以其名字命名)、梅内斯以及洛尔加诗选的最新中文版,还有一套收录当代西班牙女性作家作品的“她世纪”丛书,这些图书出版得到了西班牙文化部下属的书籍、档案和图书馆总局的资助。人民文学出版社因其对拉美及西班牙作家的作品在中国的推广做出的贡献,而获得了西班牙政府颁发的第四届“亚洲之家”奖。

“她世纪”丛书形成了西班牙21世纪文学必不可少的一道风景线,作品序言由西班牙第一副首相玛利亚·特雷莎·费尔南德斯·德·拉·维加撰写。她说:“尽管伟大作品是不能依据作者的性别来分类的,然而性别确实能左右作品中呈现的某种生存方式。这些方式启发读者抵达出乎自己意料之地,从而束缚或开拓我们的个人现实。以往西班牙作品中,女性更接近于那些社会‘定义者’所赋予的形象。最后甚至我们自己也接受了这种被定义的形象,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一面女性自己的镜子,并在看见这面镜子的时候,清楚性别之分无非是一种社会概念。”

克里斯汀娜·菲尔南德斯·库巴斯(Cristina Fernández Cubas)近年创作的《天赐之年》是一则充满想象力的现代语言,可以说是《鲁滨孙漂流记》的当代版本。小说写一个不谙世事的神学院学生达尼尔得到姐姐的资助,可有一年的时间乘船出海漫游。他同老船长和乖戾的埃及水手一同登上了开往格拉斯哥的破船“天意号”,途中,海上骤起风暴,“天意号”被天意打翻,只有达尼尔幸免于难,漂流到一个无名小岛。他的人生旅伴不再是老船长,而是换上了一位形同野人的牧羊人,岛上荒漠般的生态环境和一群变异的绵羊引起他的警觉。在经历了一系列千奇百怪的事件后,他终于明白岛上的生态失衡不是没有来由,而是由于人类为研制生化武器而实施的神秘试验。

库巴斯1945年生于巴塞罗那,曾学习法律和报刊学,记者出身,她最早是以短篇小说创作享誉西班牙文学界。处女作《我的妹妹爱尔瓦》是一部短篇故事集,出版于1980年,受到了意想不到的好评。她的作品注重情节和结构,《魔鬼的亲戚》是她的巅峰之作。在讨论会上,库巴斯在回答问题时说起她的短篇创作,短篇并不需要把很多背景交代清楚,而留给读者敏感体察各种可能性的想象空间,她作为作者很享受那种在浑水里活动的感觉。在谈到虚构的真实性时她说:解决这个矛盾问题的根本就是,既然客观真实十有八九也就是一种主观真实,也就是说真相未必是你眼中的真实,那么作家认为是真实的就是真实的。她的写作,并不是很日常描述,有时候她出发前往探索黑暗的境地,到了丧失理性边缘的地步。因为她相信帕斯卡尔所说的:“获得理性的最高境界,是认识到世界的无限性。”

​西班牙21世纪文学风光1罗莎·蒙特罗

罗莎·蒙特罗(Rosa Montero)是西班牙文坛人气最旺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力著称。她1951年生于马德里,曾经在新闻学学院和心理学系学习,1976年底开始成为《国家报》记者。1997年凭借《食人者之女》获得春天奖,1998年又获得了智利首都著名的评论家协会“智利圣地亚哥艺术评论会”颁发的年度最佳外国作家奖。之后的作品《家有疯女人》、《透明国王的故事》都屡获文学奖。这次翻译出版的她的小说《地狱中心》,描述的是面对当代迅猛发展的社会,得了“不适症”的一群人,背景是当代欧洲,具体说就是当代西班牙。经济复苏并未排除种种丑恶不堪的社会现实,恐怖主义、家庭暴力、黑社会等等问题,蒙特罗截取的正是现代文明华盖下的那个地狱中心。于是必有一位相貌出众,人见人爱的姑娘来包揽所有不幸。从小失去母爱,孪生兄弟作奸犯混,一不小心把妹妹带入风尘,了无情趣地伺候各色男人,还一不小心开罪了黑社会,被生生拔下一颗门牙作为惩罚,岁月销蚀,未老先衰,被好心木匠相救,却已经不再有福消受风平浪静的生活。像极了前两年日本一个电影《松子被嫌弃的一生》,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暗处结下的种种疮疤的揭露和反省。

在讨论会上,罗莎·蒙特罗深入浅出,表述清晰的发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说,写作让她慢慢地了解自己是一个有机的作家,写作对她就像呼吸一样。她不无自嘲地说,“如果失去这个保护套,就无法生存”。她需要读者的理由是,这样她就可以知道她写得并不是令人发疯的东西。她形容在西班牙也是有人的写作像刺猬,有人的写作像狐狸,后者比较圆滑,见弯就拐。写作对她来说有天生的容易性和获得的困难性,一直以来就是个与自己的才华做斗争的事情。她讲到她面对如今的图书销售方式的矛盾心情,以前一本好书的流传是倚靠口口相传,现在则更多是通过攻击性很强的卖书方式,“畅销书排行榜”名单、作者签售、上电视“脱口秀”,写书的人必须把自己打造成偶像,才可能吸引人关注你的书。由此写书人还得知道怎么卖书,在电视上出乖露丑也是一种策略,只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就形成一个悖论,因为本来是因为不习惯在人前耍宝,才关起门来写书。

​西班牙21世纪文学风光2《地狱中心》

无意识写作是蒙特罗追求的境界,谈到本我对本能的摧毁,她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蟑螂和蜈蚣的寓言,蟑螂看到蜈蚣走路,很艳羡地说:“你走路真帅呀,那么多脚还可以走得那么整齐,你是怎么走的啊?”蜈蚣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他说:“其实很简单,我先迈左边的50只脚,然后再迈右边的50只脚。”蟑螂说:“那你再走一个让我瞧瞧。”这时,蜈蚣却待在那儿动弹不得了,因为当他有了意识的时候,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出脚了。莫言接过她的话茬说,这个寓言也很生动地描述了小说家和批评家的关系。他给蒙特洛和库巴斯讲到了社会主义的好处,在中国有些作家,只凭在年轻时写过的一两篇短篇小说,国家的作协就会养他们一辈子,即便此后再无好作品出来,让两位一辈子在跟自己较劲的女作家听得惊叹不止。 读书文学作家21世纪地狱中心西班牙艺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