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数已死
作者:谢九在中国股市十几年历史里,投资者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在炒股之前总是看大盘的脸色行事,尤其是上证综指。在过去十几年里,大盘点位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股市的整体面貌,所以,投资者看大盘脸色行事,十几年来倒也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上市,2006年10月26日,工商银行上市,这两家巨无霸公司登陆A股市场,基本宣告了上证指数的死亡。截至今年1月5日,工商银行的总市值高达18204亿元,而流通市值仅为372亿元;中国银行的总市值为12870亿元,而流通市值仅为264亿元。总市值和流通市值之间的巨大差距,为市场撬动这两家巨无霸提供了巨大的杠杆,拉升或者打压这两家银行股600多亿元的流通市值,就相当于拉升和打压了31074亿元的总市值,而上证指数的总市值也不过84175亿元。某种意义上看,只要能撬动600亿元的流通市值,就相当于撬动了上证综指84175亿元的总市值。上证指数太容易被人为操纵,已经基本失真,不再是能够反映整个市场全貌的指数,而成为反映两家大银行股走势的指数。
在两家银行股上市前,大部分个股都是随大盘涨而涨,随大盘跌而跌,现在这种正相关性已经大大减弱。在大盘连续上涨到2800多点的时候,大部分股票在原地踏步甚至下跌,反而上证指数在1月5日大跌70多点时,却有将近700家股票上涨,只有100多家下跌,而当日上证指数的下跌只是体现了两家银行股的双双跌停。
1月9日,中国人寿上市,成为A股市场第四大股,中国移动也确定了回归A股,如果加上中国石油等可能回归的巨无霸,上证指数更将成为一个大盘股俱乐部,而不是一个反映整个市场全貌的指数。所以,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改变过去看大盘脸色行事的投资习惯。以后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指数上涨,只是少数大盘股上涨,而大部分股票下跌。指数下跌,可能会在短期内带动大部分股票下跌,但很快就会出现分化,大部分应该上涨的股票还是会上涨,不再受大盘指数的影响,大盘在1月5日的走势已经体现了这一特征。
经过2006年的巨大涨幅后,上证指数还有可能在振荡中上行,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上市公司所得税从33%调整为25%,上市公司对管理层开始大规模实施股权激励……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上市公司在未来两年的业绩增长很可能超出人们的预期。在业绩增长的背景下,上证指数的市盈率也将被拉低,从而为指数的进一步上涨提供空间。不过,即使上证指数如一些机构所言冲上4000点,对于投资者而言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如果不能选择正确的股票,依然会像2006年一样,只是“赚了指数赔了钱”。对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看大盘的脸色,而是找准自己的投资对象。
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资产重估成为一条投资主线,金融和地产在2007年依然值得关注,不过一些明显估值过高的股票,已经成为人为制造的空中楼阁,显然需要回避为上。同时,美元贬值的趋势,也使得黄金和有色金属估值提升,虽然有色金属在2006年的涨幅榜上排名第一,但现在看来估值仍然偏低,锌、铅、电解铝等行业依然存在投资机会。全球机械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同时,政府对机械制造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机械行业在2006年从谷底反弹,涌现出大批翻番的牛股,2007年,机械行业依然值得重点关注。随着人们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类行业将在很长时间内成为投资的主线。还有一些走出低谷开始复苏的周期性行业也值得关注,比如电子元器件、玻璃、水泥、焦化等等。当然,好的公司不一定处在好的行业,还有更多有着高增长前景,或者存在重大资产重估的股票,隐藏在1400多家上市公司当中,等待投资者的挖掘。
p.p1 {margin: 0.0px 0.0px 0.0px 0.0px; font: 13.0px Courier; -webkit-text-stroke: #000000} span.s1 {font-kerning: none}
2007年的指数不会像去年一样疯狂上涨,更可能的走势是一路振荡,一路上行,如果能够选择有足够安全边际的公司,而不是那些明显高估的空中楼阁,同时加上一点耐心和定力,大盘指数的振荡终究影响不了股票价值的回归,何况,这个指数早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股票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