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经典的诞生

作者:王小峰

文 / 王小峰

一个经典的诞生0

詹姆斯·布朗去世了,怀念他的文章都提高到墓志铭的高度,但是多年来,他一直是被媒体忽视的。事情总是这样,一个人去世了之后,人们才会去回顾他的成就,然后再把一个人抬到比过去还高的高度。其实,詹姆斯·布朗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在音乐上虽然保持着成功,但并没有什么太多亮点,更多时候,他是一个标志性的符号,在摇滚乐历史上,人们不能不提到他。他真正的光辉,是在60年代,而60年代的光辉,最闪耀的时刻就是在他1962年录制一张现场唱片的时候。《滚石》杂志曾经做过一个专题——《改变摇滚历史的50个瞬间》,詹姆斯·布朗的这次现场音乐会理所当然被选入进去。

60年代是什么情况呢?摇滚音乐会经常举行,60年代早期,唱片界还在为唱片的格式争论,到底用什么转速的唱片才是标准,关系到唱片业的格局。虽然早在1954年就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但是种族歧视象限仍然很严重。在唱片业,黑人歌手成了一支主要力量,所以专门出版黑人音乐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那时候唱片还是以单曲形式出版,能有资格出专辑的黑人歌手,除非名气很大。

同很多黑人歌手一样,50年代后期,布朗录制过一些单曲,但也仅仅停留在区域性成功的范围内。随着他把节奏与布鲁斯的节奏加快,演唱时更加夸张和歇斯底里,使他赢得了不少听众。而他这种改变,使现场演出气氛和效果增加了,在一张中规中矩的录音棚唱片里是感受不到的。布朗知道,舞台才是发挥他魅力的地方。所以,他想录制一张现场唱片,这个想法是他受到另一个黑人歌手雷·查尔斯的现场专辑《个人》(In Person)的影响。但是,和查尔斯相比,布朗的级别差得还远,他根本没有资格去录制一张现场专辑。

当时唱片业的观念是以出版单曲为主,为了避免风险,除非大牌明星可以出专辑,不是在全国有名气的歌星出版专辑很可能使那些底子不厚的独立唱片公司倒闭。那时候,黑人独立唱片公司在发行唱片的时候,有些是开着卡车一个城市一个城市送货,回款也是个问题。另外,当时的录音技术还不能把现场表演的录音完美地复原,这就是为什么唱片公司不愿意录制现场专辑的原因。詹姆斯·布朗如果想录制一张现场专辑,必须说服他的老板打消上面的两个顾虑。

布朗当时的唱片公司叫King,一家颇有名气的唱片公司,在50年代可能就算一家相当成功的独立公司了,它的旗下还包括十几家小唱片公司。当布朗把自己的想法透露给公司后,老板西德·内森立刻拒绝了这个天方夜谭的想法:出一首单曲可以,出一张现场专辑,门儿都没有。事实上也确实这样,人们当时习惯买单曲唱片。

经典的诞生总是要迂回曲折,这就像当年一个人把“披头士”的样带交给Decca唱片公司的A&R部门的工作人员,这个人听了一会儿就说:“像这种吉他乐队已经不时髦了。”然后放弃了亲手让一支横扫世界的乐队的诞生的过程。类似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欧文·索尔伯克说:“关于内战的电影从来就不赚钱。”所以他拒绝为电影《乱世佳人》投资。舒曼听到肖邦的音乐后说:“没有人会把它称为音乐。”数字设备公司创始人肯·奥尔森在1977年说:“没有道理能够说明人们想在家里拥有一台计算机。”

但是布朗没有放弃。他隐约感觉到,他与其他人与众不同的地方都在这张未来的现场专辑里面。于是他自己掏出5700美元,“这是我当时所有的积蓄。”布朗说。几个月后,他把这笔投资赚了回来,并且挣了钱。这张专辑卖掉了100万张。

布朗希望他的音乐能制造出一种仪式感,但是在一首歌里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它必须连贯地、有众多人参与才行。只有现场录音才能实现。1962年10月24日,在1500名观众的目睹下,詹姆斯·布朗在纽约哈勒姆的阿波罗剧院录制了这张专辑《阿波罗现场》。在今天看来,这张唱片里大部分歌曲都是布朗以前的热门歌曲,汇集在一起,肯定会有听众,但毕竟唱片公司以传统的经验判断,这样做仍然冒风险。事后人们明白,这张唱片所包含的不仅是一批热门歌曲,而是一种力量。有媒体这样评论:“这张唱片观众的反应和它音乐本身的反应一样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它是在一个特定场合下通过到场的观众和表演者的应答而产生的反应。”这种反应更多是一种煽动和蛊惑,让1500名观众之外的人通过唱片感受到了,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是,黑人民权运动高涨,他们需要一种集体的声音来鼓励自己,尤其是音乐界。歌迷们,尤其是黑人歌迷需要一个领袖角色。

从此,布朗迈进了巨星行列,他随后被冠以“灵歌之父”、“头号灵歌兄弟”,其实不管怎么称呼他,都希望詹姆斯·布朗这个名字能超越音乐领域,变成黑人民权力量的一部分。

后来,你翻开任何一本《经典唱片指南》之类的书,里面永远都会有《阿波罗现场》这张唱片。 经典诞生音乐唱片专辑发行

上一篇: 开始于1984
下一篇: 怪力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