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要刊速览(417)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环球要刊速览(417)0增兵之困

《时代》2007.1.5

在伊拉克战争进入第4个年头之际,布什总统终于同意向这片远在海湾的战场增兵,数字大约在2万人左右。具讽刺意味的是,包括伊拉克战区总司令乔治·凯西将军在内,以往一直要求增兵的所有战地指挥官都对这个决定反应冷淡,一方面是他们从未与五角大楼和白宫在伊战的最终目标上达成一致,与战争开始时“解放伊拉克”这一单一目标不同,如今的美国在伊拉克负担着一大堆目的模糊而烦琐的工作,包括清剿“基地”分子,维护国内安全,重建经济与构架一个全新的民选政府,并顺带排除伊朗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众多新兵到来可能会使伤亡率继续上升。在美国国内,这个决定引发的争议也一样多,首先布什的贸然决定又激发了民主党新一轮对政府对外政策的抨击,然后五角大楼的许多专家也在怀疑投入寥寥几个师的兵力根本不足以平息伊拉克全境此起彼伏的暴乱和恐怖活动,总之,这些增援太少,也来得太晚了。■

环球要刊速览(417)1情报太多的危害

《纽约客》2007.1.8

国家安全专家格雷戈里·特雷弗顿做过一个著名的区分——难题和谜题是不同的。本·拉登的藏身之所是一个难题,我们找不到他是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难题的答案可能会来自本·拉登身边的一个人。相对地,推翻萨达姆之后的伊拉克问题是一个谜题。它没有一个简单的、事实性的答案。解决谜题需要经验、判断力和考虑不确定性,困难之处不是我们拥有的信息不够,而是拥有太多信息。中情局对伊拉克战后的安排有自己的看法,五角大楼、国务院、鲍威尔、切尼和每一位政治科学家、每一位记者、智囊团的成员、巴格达的每个出租车司机都各有自己的看法。深喉、揭发人和爱寻根究底的记者能够帮助解决难题,但只有懂得税法、能够察觉欺诈的专家才能发现安龙公司的问题。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永远也捅不出安龙的故事。■

环球要刊速览(417)2丁丁

《读书》(法国)2006.12

《丁丁历险记》(Aventure de TinTin)几乎在法国和比利时的每一家书店里都有出售,诞生80年来从未在书架上消失过,而且永远在孩子们最容易找到的位置。好几代人看着丁丁的故事长大,追随他了解世界和各国民族。法语版全套25本,最后一本“丁丁”《最后的历险》于2004年出版,一上市就进入Fnac的畅销书榜。该书只有薄薄十几页,是埃尔热(Herge)1983年去世前未完成的铅笔画稿,潦草得看不出故事梗概,但它仍然成为丁丁迷们最后的珍藏。这套连环画不仅有离奇的探险,埃尔热对历史、社会和文明的反思也在其中。正直、勇敢、聪明的丁丁和他的朋友们走遍地球,从当时还处在战乱的中国到黑帮横行的美国芝加哥,从原始的美洲印加部落到遥远的月球,探索未知世界,挽救文明,他和朋友们那种平等和博爱的精神比其他畅销连环画中的人物更让人亲近和向往。■

环球要刊速览(417)3一个让世界更安全的机会

《经济学家》   2007.1.4

很多媒体都说联合国四分五裂、机构膨胀、腐败无能。它好像无力应付当今世界那些令人生畏的问题。2005年,安南试图改革联合国时遇到了阻碍,但是放弃这一组织并非上策。全世界有50个国家的3000万人靠联合国的减灾部门生存,虽然安理会内部的分歧会让联合国陷入瘫痪,但安理会并不总是意见分歧。现在大国之间并没有多少正面冲突,世界的失序不是来自大国间的冲突,而是来自它们都说需要去解决的问题:恐怖主义、核扩散和混乱的中东。它们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策略,但仍有合作空间。美国过去一直尖锐地批评联合国,但现在它又回到联合国寻求帮助,无论是维持黎巴嫩的和平还是拯救达尔福尔人的生命。今天全球政治的一些方面仍为大国紧密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时机。如果它们抓住这个机会,就能为世界带来新活力,实现其宪章的期望。■

环球要刊速览(417)4一露成名

《体育画报》2006.12.15

完成一个运动员到“明星”的转变,也许就在一瞬间,当你的脸在体育馆、电视屏幕、人群、杂志上被读者、观众、教练清晰无误地“挑”出来的时候。作为记录美国职业体育发展里程的《体育画报》在年底特别选出了历代巨星“脱颖而出”的时刻,包括1955年7月4日,夺取职业生涯第一次赛车冠军的詹姆斯·迪恩;1964年4月,一脸青涩,却能在高中联赛中每场拿下26分,连续3年进入全美高中生第一队的中锋后来以“卡里姆·阿布杜拉·贾巴尔”闻名NBA的卢·阿辛多;1976年11月,用发带束住满头凌乱金发,脾气暴烈的全美18岁以下红土场地网球锦标赛冠军约翰·麦肯罗;以及14岁、穿着不合体的蓝色比赛服、1990年9月在得克萨斯州以70杆成绩拿下全国高尔夫青年巡回赛冠军的老虎伍兹。■ 推荐

上一篇: 尴尬的让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