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球要刊速览(416)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圣城耶路撒冷
《明星》2006.12.21
这个城市周围既没有河流也没有重要的港口或者商业中心,这个城市甚至也没有什么财富。但是耶路撒冷却是三大宗教的诞生地,犹太教徒、基督徒和穆斯林信奉者一直在这个圣城为争夺谁是最神圣进行着永远的争斗。这个圣城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个典故,上千年来,无数的信徒来到这里寻找圣人足迹,哭墙、岩石大教堂以及清真寺都是人们要顶礼膜拜的地方。
因为是圣城,自从11世纪以来,以“收复圣城”的名义战争发生了很多次,1099年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随后在此建立“耶路撒冷王国”,延续近一个世纪。从16世纪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耶路撒冷一直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
耶路撒冷原来的意思是“和平之城”或“圣城”,现在的耶路撒冷一半位于以色列,另一半位于巴勒斯坦,东耶路撒冷在1967年被以色列强行占领,从此以后为争夺这个圣城一半的战争或冲突几乎没有间断过,在圣诞来临之际,了解以下这个城市的历史或许会让人们变得虔诚一些。■
黎巴嫩人被推到历史中心
《快报》2006.12.20
在黎巴嫩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对局势的猜测。12月3日,2万多名黎巴嫩人在首都贝鲁特参加一年一度的马拉松赛跑,口号是“为了黎巴嫩奔跑,为了生命奔跑”。12月10日,黎巴嫩大规模示威活动在这天达到高潮,近200万抗议者——这几乎是黎巴嫩全国人口的一半——挥舞国旗聚集在首都贝鲁特市中心的两个广场上,大声呐喊着要求总理西尼乌拉选择下台或是重组内阁。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1943年虽然从叙利亚统治下赢得独立,却从来没有过自主权。这片土地给予世人的印象,永远都是冲突和混乱,是鲜血和哀悼,是男人的愤怒和女人的哭泣。有一张摄于2006年8月19日的照片:在被以色列轰炸后的废墟之上,人们在庆贺一场婚礼。黎巴嫩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背景。■
卡罗琳娜公主
《巴黎竞赛画报》2006.12.20
2006年尼金斯基现代舞大奖,12月中旬在卡特蒙罗歌剧院由摩纳哥公主卡罗琳娜颁发给舞者。因为卡罗琳娜一家和政要名流的盛装出席,欧洲各国媒体的记者云集现场,如一场上流社会的华服派对。公主身着Chanel黑色晚装和丈夫恩斯特·奥古斯特一起出场,她的爱子安德鲁和未婚妻塔蒂雅娜穿的是Gucci,女儿夏洛特则选择了和母亲同一品牌——古老王室对于Chanel和Coco永远情有独钟。尼金斯基本人也曾是Chanel的朋友,在上世纪初的美好年代,俄罗斯舞蹈家一度是巴黎上流社交界的波西米亚风景。2006年尼金斯基奖已经进行到第五届,把Chanel和舞蹈艺术的优雅融合在同一个夜晚则是卡罗琳娜对母亲格蕾丝的纪念,她想起了生前一直热爱舞蹈的母亲,她的名字“Grace”就是“优雅高贵”的意思。■
年度50张唱片专辑
《滚石》 2006.12.29
在2006年,沉寂已久的音乐人都推出了他们的力作,排名首位的是鲍勃·迪伦,在这张《现代时光》中,迪伦招牌式的沧桑声线,诗化的歌词,以及乡村布鲁斯曲风仍然没有改变,其中的热门单曲《有一天,宝贝》还被选为iPod nano2的广告BGM。紧随其后的则是热红辣椒面的《Stadium Arcadium》,迷幻摇滚、酸性音乐、放克和舞曲风格被奇妙地糅合在一起,约翰·弗鲁斯特恩似乎是在向偶像吉米·亨德里克斯致敬。成立已经超过20年的“音速青年”位居“探花”,他们的《宁愿喝醉》是一张试验性的晦涩唱片,看来是要下定决心在音乐上与离队的吉姆·奥罗克分道扬镳。其他上榜的摇滚老将还包括重组后的朋克鼻祖“纽约小妞”,简洁的歌词再加上些许速度金属曲风的“有朝一日它会求我记得这个”在排行榜上名列12。■
2007年投资新趋向
《商业周刊》2006.12.25
我们是否处于近10年来最好的投资环境当中?表面上看的确如此,根据2006年第四季度标准普尔指数,美国证券投资市场已经连续19个季度为投资者提供了两位数的回报增长。然而在一片繁荣之下,衰退很可能迫在眉睫。全球经济过热,国际投资者热衷于购买美国国债,同时美国国内房地产泡沫的逐渐破裂,以及现金流持续以红利和股票回购行为滞留投资市场,共同构成了潜在的危机。在2007年,许多经济学家建议投资者把目光投向有持续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企业、国防军工企业与大型零售企业,远离建筑、房地产企业与相关联的金融机构,因为他们在房地产过热时期过于优秀的财务报表很可能掩饰了它们长期发展的不健康性。■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