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基亚玩Android,微软殿后
作者:尚进(2月23日,微软公司在2014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开幕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媒体记者到场体验新产品)
(诺基亚基于Windows Phone 8系统的Lumia系列智能手机)
按照尼克·谢伦德(Rick Sher-lund)给出的分析数据,2012年第三季度全球大约卖掉了1.225亿部Android设备,微软专利获益约3.86亿美元,2013年第二季度专利收益增长到了4.89亿美元。照此估算,微软在2013财年中仅从Android专利授权上就获得了16亿美元,2015年时这个数字更有可能达到18.2亿美元。
而另一方面看,微软自家Windows Phone的全球市场份额并未显著增长,即便按照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在欧洲主流市场上整个Windows Phone阵营已经达到了8.2%的份额,但其在美国市场份额依旧是可怜的4.8%。智能手机绝对市场份额依旧是Android以高于60%的比例遥遥领先,反倒是苹果iPhone在很多市场出现了微量萎缩,基本维持在15%的份额。尤其是在诺基亚手机业务被微软全资收购之后,如何大幅提升Windows Phone的市场号召力,同时又能顺应微软自身走向设备加服务的战略转型。即便按照微软Windows Phone部门副总裁乔·贝尔费奥雷(Joe Belfiore)的说法,Windows Phone应用数量已经超过24万款,每天平均新增500款应用的速度,正在催生Windows Phone生态丰满程度达到临界数量。
在这种背景下去审视MWC通讯展上诺基亚推出基于Android内核Nokia X三款智能手机的“诺曼底计划”,以及微软与高通在芯片底层架构上合作,让Android手机制造商可以轻松将产品移植到Windows Phone系统上,就不难理解微软和诺基亚结合后的整体长期战略思维。其实再不妨看看MWC 2014通讯展上新加盟微软Windows Phone阵营的9家合作厂商,金立、联想,来自印度的Karbonn和XOLO,再加上重返Windows Phone的LG和中兴,加之诺基亚、华为、三星、HTC的已有四大制造商,为微软制造Windows Phone的这些厂商,都已经涉足了Android设备的开发生产。此外还有专注手机开发设计的上海龙旗和JSR,以及以代工制造见长的富士康。Windows Phone阵营的变化,实际上放大了微软的战略胃口,面对微软在Android专利上的优势地位,Android制造商们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商业平衡,尤其是在Nokia X这样的低价竞争机型出现之后。
而从微软的角度思考,扩大Windows Phone生态的整体份额固然重要,但更关键在于提升微软在移动互联网服务领域的活力。尤其是在微软新任CEO萨帝亚·纳德拉出身于云计算和企业部门的背景下,加速微软互联网服务的覆盖率至关重要,也就不难理解为何Nokia X充分利用Android生态的过度分裂状态,能够给基于Android的Nokia X内置上微软整套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功能。
本刊采访了微软Windows Phone部门的高级主管格雷格·苏利文(Greg Sullivan)。
三联生活周刊:从2010年Windows Phone 7开始至今,微软完全放弃以往Windows Mobile系统而重新构筑一套全新的生态系统。无疑经历了诸多困难,尤其是面对晚于iPhone和Android系统的开发周期上,不过目前Windows Phone系统越来越成熟了,纯粹系统和硬件已经不再跟另外两个生产有明显差距,只有在一些潮流性应用上还有些吃亏。微软未来下一个周期升级的Windows Phone 9还能有多少创新性突破,如何解决目前Windows Phone全球市场占有率略低的遗留问题?
格雷格·苏利文:从无到有,Windows Phone经历了一个重生的过程。尽管相比Android和更早时间优势的iPhone,微软错过了先机,但是我们却坚持着步步为营的节奏。从对影像接口彻底开放到1080P高清分辨率,从取消实体键到应用可安装在存储卡上,每一次重大版本升级和周期性更新,都为Windows Phone生态带来一次次飞跃。目前在服役的Windows Phone 8系统,会经历三次重大升级,然后再递进到下一个新版本。保持一个稳定的节奏,对于整个生态发展非常重要,智能手机领域现在只剩下苹果、Google和微软的三大系统,微软依旧坚持封闭操作系统和开放制造商的商业定位,并且在努力逐步扩展Windows Phone制造商的规模,这次巴塞罗那MWC上我们宣布了9家加盟Windows Phone生态的新伙伴。
三联生活周刊:在MWC上微软正式确认9家厂商将加入Windows Phone阵营,其中包含中兴和LG这类曾经离开Windows Phone又重返的制造商,也包含联想、金立、Karbonn和XOLO这样的新厂家,更出现了龙旗、JSR和富士康这类只代工生产和设计智能手机的公司。微软引入更多元的合作伙伴,试图如何改造目前只有诺基亚一枝独秀的Windows Phone阵营?
格雷格·苏利文:除了中兴、联想和金立等中国制造商外,这次新加入Windows Phone阵营的还有Karbonn和XOLO这两家印度手机制造商,更值得注意的还是智能手机设计厂商作为独立参与者的价值。微软同高通联合推行的高通参考设计(QRD)计划,针对代工制造商开发基于高通芯片的手机设备时,可以利用QRD来大幅简化主板设计的繁琐流程,也有利于目前生产Android平台智能手机的制造商快速更迭出基于Windows Phone的版本,从而有助于制造商扩展产品线和优化产品组合策略。QRD和更多来自亚洲的手机制造商的加入,肯定会丰富Windows Phone产品形态,由设计公司和代工厂参与到协同性创新中来,更能满足运营商的细节需求。
诺基亚无疑是Windows Phone阵营最紧密的合作伙伴,在微软宣布收购诺基亚后,曾经担心其他Windows Phone生态合作伙伴的看法,目前看问题不太大,大家意识到诺基亚可以帮助Windows Phone生态更快地补充功能和优化细节。目前诺基亚和微软的相关手机部门都还是独立运作,除了Windows Phone,在2014年MWC上大家也看到了Nokia X的三款新机型,并不是运营Windows Phone或者S60系统,而是基于Android底层,且预设微软的互联网服务产品。这样我们看到了很有意思的交叉尝试,Nokia X可以满足Windows Phone目前难以覆盖的150美元以下手机市场,同时又有助于微软云加端的服务战略转型。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知道每台Android手机都应向微软缴纳几美元的专利费,而中国本地Android制造商往往并未支付这笔全球市场通行的费用,并且中国本地智能手机即便是Android系统,也并不采用Google Play上的互联网服务套件,而更多采用中国本地移动互联网服务的封闭生态。Nokia X的出现,无疑在有意打破这种中国特有的移动互联网温室,同时一些定制Android的刷机ROM组织也盯上了Nokia X,是否可以理解Nokia X和Windows Phone借助高通QRD的组合交叉战术,有可能改变微软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服务端的战略格局?
格雷格·苏利文:软件许可授权模式是微软已经采用37年的成熟商业模式,随着设备加服务的微软战略转型,商业模式肯定需要发生一步步的演进,但并不是说否定授权许可的模式,而应该更有前瞻性地推行更符合全球价值判断的合理商业模式。中国移动互联网生态是值得研究和学习的,Nokia X就是由诺基亚中国团队开发的,从专属应用市场到内嵌的微软互联网服务,有很多独到的设计逻辑。而微软与高通合作的QRD项目,更从另外一个产业角度,让Windows Phone同Android设备制造商能产生更多交集,毕竟QRD可以让两者硬件的兼容性大大提高,更容易让Android制造商与微软产生共赢的合作机会。 移动互联网诺基亚微软智能手机微软收购诺基亚高通android架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