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心思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别人的心思0( 尼古拉斯·爱普利 )

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汤姆·奇弗斯写道:“如果能获得一种超能力,你会选择哪一种?会飞有些缺乏想象力,隐身有点吓人。超级力量在知识经济时代用处有限。很多人大概都会选择拥有读心术。它会非常有用。不知道你丈夫为何生气?读他的心灵!不知道老板会不会给你加薪?读她的心灵!不知道你的对手手里还有没有大牌?读他的心灵!可惜我们做不到。”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中,苏格兰国王邓肯说:“世间还没有一种绝技可以从脸上窥透人的心思。”弗洛伊德则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别人的心思。“凡人守不住秘密。如果他双唇紧闭,他用他的指尖说话。每一个毛孔都会一点一滴地出卖他。”达尔文说,“一个人有些愤怒甚至暴怒的时候,他也许能够控制其身体的运动,但是面部肌肉最不服从意志,有时会透露一些信息。”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尼古拉斯·爱普利跟莎士比亚的观点一致:不要高估我们解读他人的心思的能力。

2008年美国大选前,共和党竞选的志愿者阿什利·托德在自动取款机上取钱时遭人抢劫和袭击。她说袭击她的人是四个6英尺高的黑人,他们还在她脸上刻了一个字母B。但警察不相信她的说法。B是倒着刻的,是从托德的视角看过去的写法。因为那是她自己刻的。我们总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世界,我们是自己的宇宙的中心。这导致我们无法像别人那样观察事物。他复述了一则笑话:一个人朝站在河对岸的男子喊:“喂,我怎么才能到对岸去?”那个人回答说:“你就在对岸。”

爱普利在书中描述了一个实验,让受试者观看屏幕上的访谈,关掉声音,只有画面,问受试者认为画面上的人是什么心情。观察者单从画面上判断,跟瞎猜的结果差不多。换言之,躯体语言那一套都是胡扯,我们对他人的了解几乎全部要靠他们自己的表述。这说明,如果有证人要求蒙着面出庭,这并不妨碍陪审团评判他是否在说实话。同理,在用电子邮件、即时聊天和短信交流时,我们就很难判断对方是否说谎,因为听不到他们的语调变化。

人们经常说要换位思考,爱普利证明,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对他人的体察往往是错误的。而且换位思考往往还会降低了解他人想法时的准确性。我们不但搞不清别人的心思,甚至也不理解自己。他说,研究表明,喜欢孤独是一种认知错觉,我们高估了我们对孤独的喜好。问那些乘车上下班的人,他们更喜欢跟旁边的人聊天,还是自己静静地坐着。人们都会说他们更喜欢自己坐着。然后安排乘车上下班的人或自己坐着,享受他们的孤独,或跟旁边的人聊天。最后跟人聊天的人说他们觉得路上更加愉快。这说明我们不仅对别人说谎,还对自己说谎。

别人的心思1( 《洞察心思:如何弄清别人的想法、信念、感受和欲望》 )

我们在形成自己的身份时也是把固定的类型往自己身上套。在尊重老年人智慧的社会,比如中国,跟在美国相比,老年人的智力下降得就比较小。也就是说,关于我们的大脑的错误观念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智力表现。再比如,当黑人和白人学生在斯坦福大学接受智力测试时,测试前在表格上写明自己种族的黑人学生成绩会比较差。相反,如果让亚洲裔美国人写明他们所属的种族,他们的成绩就会更好。

(文 / 小贝) 别人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