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的调研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关晓海)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调研这种学术氛围如此浓郁的事情,只会发生在高校象牙塔内,并且还仅限于硕士以上群体。但当下翻开各类媒体版面,你就会惊讶地发现,相比于学术圈,官场反而更热衷于调研。不过现实生活的吊诡之处在于,高校学术调研,担心出不了成果、心力交瘁的往往是调研者,而在官场,如临大敌的反而是被调研对象。吾友阿豪,供职于某市委办公室,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为下来调研的各级领导做好服务。时间长了,阿豪坦言对这份工作虽然已经轻车熟路,但仍然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领导有想法。前不久他接到通知,省里某一重要领导要来市里调研,据说这位领导不走寻常路,对调研工作要求十分之高,坊间流传他偏爱听取汇报人的口头汇报,还时不时地随机提出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如果汇报人不能当即给出让他满意的回答,他甚至会直接离席,毫不讲情面。领导作风如此雷厉风行,市里对此次调研自然也不敢大意。所以省里调研团还未启程,市里组织的规模庞大的调研团已经出发,奔赴领导曾经调研过的地方。阿豪有幸入选这一调研团队,开赴全省各地,甚至远赴外省。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记录领导以往调研时的工作以及生活细节:爱吃什么饭(自助还是酒席)、爱喝什么茶(袋装还是现泡)、爱提什么问题(教育还是就业)、喜欢什么样的汇报形式(念稿还是口头)、反感什么样的措词(农民工还是进城务工人员)等等,不一而足。每到一地,阿豪和兄弟地市的同仁寒暄完毕,自然都免不了一番宴请,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中交流工作心得,虚心讨教,然后奉上若干本地土特产。两个月下来,阿豪辗转数地,“酒精”考验,高标准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收获颇大,用阿豪自己的话说,真正体会到了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的道理。花费了不菲的公款后,阿豪他们终于形成了一份内容翔实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经过市委领导的讨论,拿出了一套完备的接待方案。省里领导调研结束后,据说十分满意,市里领导也很高兴。不过,当忙碌劲一过,阿豪说他回过头来想想,两个月的调研应对工作不可谓不辛苦,但不知为何,自己却无法体会到工作的成就感。他也不知道,随着时光流逝,自己应该如何评价自己这两个月的付出呢?总之,不知为什么阿豪说他总也轻松不起来。 调研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