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非沙漠到钓鱼岛

作者:宋晓军

(文 / 宋晓军)

( 1月16日,法国士兵在马里首都巴马科的空军基地为向马里北部推进做准备 )

1月19日,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但对于已习惯靠“枪长炮短”吸引眼球的国内媒体记者却显得很忙:一是法国出兵马里的战事及阿尔及利亚人质危机都陷入了僵局;二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会见日本外务大臣时发表了涉及钓鱼岛的“强硬”讲话。这天接到媒体记者的电话,几乎是交替围绕着这两则消息的询问。在完成了一系列“问题回答”后,我突然想到了不久前一篇前日本军人写的长文。

一个月前,日本前陆上自卫队少将矢野义昭在日本的《军事研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近万字的长文。在这篇题为《有关2025年中国攻占冲绳的设想》的文章中,矢野义昭设想的大致背景是:2024年秋天,俄罗斯出兵乌克兰打击由北约提供武器的反政府武装陷入苦战,美俄关系恶化。2024年12月,以色列遭到“脏弹”袭击数千人死亡,经分析“脏弹”原料来自伊朗,以色列空袭伊朗,而作为报复,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以色列要求美国出兵打击伊朗核设施并打通霍尔木兹海峡,美国将部署在各地区的军力大部分派往中东和欧洲。在南海,虽然美国在菲律宾和澳大利亚设置的基地极力牵制中国的海、空兵力,但中国以海南岛为基地的新型核潜艇、第四代隐形战斗机和核航母等力量的活动更加活跃。特别是在2025年美国第七舰队调往中东后,中国进一步控制了通向波斯湾的石油航线,使得东盟默认而韩国、中国台湾更加依赖于中国。矢野义昭对2025年初钓鱼岛状况的设想是:日本海上保安厅公务员已经常驻,而中国海监和渔政船频繁出入钓鱼岛海域执法。日本要求美国履行《日美安保条约》中第五条的义务,而鉴于美国经济上还要进一步依赖中国,以及中国应美国要求没有向伊朗提供武器,美国告知日本在中东问题解决之前,日本必须独立确保自身安全。2025年3月,美军对伊朗作战呈长期化。同年4月26日,中国的空中和海上力量开始对冲绳进行奇袭,一周后完成了在冲绳的登陆,同时中国发表声明宣布,在冲绳民众“独立要求”实现之前,中国军队将一直驻守冲绳。

一个月前矢野义昭发表的文章内容,虽然貌似在数据和装备上很“专业”,但在态势发展的判断上还是有些一厢情愿的臆断。可一个月后法国突然“被迫反应”出兵马里,以及在马里参加与法军作战的“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在阿尔及利亚绑架多国人质,却是真实地发生了。在这里不妨借用一下矢野义昭文章中的一个小标题——“美国的反应”来看看。美国的官方反应是在1月8日由国防部长帕内塔发出的,当时他承诺向法国提供运输工具和情报支援,而美国媒体的反应则大都是负面和谨慎的。《时代》周刊甚至用了“吃奶酪的投降派猴子”质疑法国军队能否与有“基地”和北非伊斯兰极端组织加入的叛军长期作战(因为法国人不支持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当时恼怒的美国共和党人曾把当时的法国人称为“吃奶酪的投降派猴子”)。而《洛杉矶时报》则以《马里冲突暴露了白宫与五角大楼分歧》为题,分析了美国在非洲反恐投入上的纠结。《赫芬顿邮报》更直接地指出,这种纠结出于两个原因:一是当下美国在“阿富汗隧道”中刚刚见到光亮时,马里战乱显然构不成重大战略利益;二是马里的部分叛军恰恰是当年美国出资出人培训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随着法国在北非部署军事行动和阿尔及利亚人质危机的升级,与矢野义昭设想类似的另一个版本,会不会真实发生呢?假设法国在是阿富汗面积两倍大的马里陷入战争泥潭,而西非国家的联合部队又不给力,“基地”组织与1916年就抗击法军寻求独立的图阿雷格人在撒哈拉沙漠建立了基地,最终开始向西非和北非渗透,与此同时,伊朗核问题也再次升级,那么美国会不会像矢野义昭设想的那样放弃日本呢?目前虽然出现这样结果的迹象还不清晰,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矢野义昭设想的背景是基于一个现实的逻辑,即在一个“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中,“一超”的实力每下降一份,客观上就意味着“多强”的实力增强一份。从这个角度看,作为由多位日本前战犯、军人后代构成的安倍内阁现在拼命拿钓鱼岛“说事儿”,是要借此解禁集体自卫权进而修宪把自己纳入“多强”,还是仅仅要联手美国彻底搞定钓鱼岛呢?如果是前者,中国该如何应对呢? 北非沙漠钓鱼岛中国沙漠

上一篇: 瓜帅传奇
下一篇: 最遥远的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