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风险危及农业未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马长军)
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针对“三农问题”的,新年伊始,我也说说我对农村问题的一个忧虑。近些年常听到有人说,要想确保农民收入增长,就必须提升农民风险抵御能力。我们不能不承认,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滞后,农业生产综合成本上升,种植利润空间微薄,却又必须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内外部环境都十分严峻,风险越来越大。还有人认为,农民所面临的市场风险比自然风险更为重要,因为市场风险对于广大农民来说是难以抵挡的,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干旱洪涝,一般的自然风险农民是能够克服的。
作为常年贴近农村的基层教师,从我的观察和感受来看,我完全同意农民面对市场风险抵御乏力的看法。但是,我想提醒一下,对农民或者农业所面临的自然风险绝对不能轻描淡写。这是因为,多年以来我国农业普遍属于粗放经营,一方面现代化技术利用不够充分,另一方面依赖技术却忽视合理使用的科学原则。比如人们利用了化肥农药这些所谓的现代农业资源,但存在过分依赖和滥用的问题,对土地本身造成的危害越来越明显。尤其令人担心的是,土壤中化肥农药成分越来越高,对农业生产很可能转化为自然风险。还有,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资源,但是,据我观察,很多农村地区的水资源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先不说别的,就说发展农田水利,尤其是在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北方地区,有些地方抗旱几乎完全指望地下水。一些地方水井打得越来越多,钻得越来越深,一些相关报道中还对此大唱赞歌,根本就不认真想想,地下水位越来越深实质上预示着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
对于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现实,许多地方尚存鸵鸟心态。比如,技术让一些人忘乎所以,对眼皮子底下地表水严重缩减的事实视而不见。很多河流的河道变窄,水位降低,谁都看到了,但就是不去跟广阔的农村地区以及山区水资源联系起来,似乎根本就不把农村地区水资源缩减当成问题。很多乡村池塘要么被填埋,要么是臭淤泥比水还深,已经不具有蓄水功能,当然抗旱也就不可能指望得上了;一些小型水库年久失修,蓄水量也只是聊胜于无;曾经长满灌木丛和杂草的“荒地”全被开垦,农村林木被砍伐殆尽,从而导致水土严重流失;本来不多的降水只能任其流失,白白浪费了水资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会不会导致农田土壤失却水分而逐渐荒漠化?这一切都不能不令人担忧。
可是,目前在关心农民重视农业的各项政策中,对抵御自然风险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严重旱涝灾害这种表面现象上,一提农田水利就是打井,这哪里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时政风险三农农村农民未来自然危及农业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