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赫的围棋哲学: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冈
作者:李翊( 谢赫 )
以李昌镐的方式终结李昌镐
2月21日,当农心杯世界围棋团体锦标赛中韩对局下至11局,古力惜败金志锡后,中方仅剩的最后一员主将谢赫便面临“背水一战”。这一天,李昌镐放言,希望后辈棋手努力,不用劳烦自己出马。2月22日谢赫对阵金志锡,韩方甚至已备好了庆祝的鲜花。
“金志锡是韩国5名棋手中最年轻、最有冲击力的。抵挡金志锡,是我们教练组的主要课题。古力强烈要求上,考虑到他对金志锡胜率很高,而且针对金志锡的布局做了精心准备,因此我们让古力先出场。”中国围棋男队主教练俞斌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古力开局不好,棋至中盘已经扭转了形势,但在死活的一个地方没经过细致计算就发动攻击,最后没能成功。“古力输棋后,中方面临谢赫‘以一敌三’的尴尬局面,我们当时只希望谢赫至少能拿下金志锡,逼出韩方副将元晟溱,也算挽回一点颜面。”
谢赫和金志锡的对决,形势一度极其不利。谢赫向本刊记者回忆这盘棋:“下得很艰苦,开局落后不少,一直苦战。”话说得不疾不徐,却不知道俞斌、华学明在研究室内已经着急万分,但谢赫仍然不紧不慢,愣是等来了对手低级失误。强大的神经由此让领队华学明连连感慨:“真不愧是‘淡定哥’啊,太能忍了。”俞斌说:“拿下金志锡,我们的想法就多了。因为后面两个没比金志锡强多少。”
2月24日再赢下元晟溱,坐到李昌镐面前时,舆论仍不看好谢赫。毕竟李昌镐创造了8次终结农心杯、21胜2负的神话般战绩,而谢赫面对李昌镐似乎办法不多,个人战绩以1比3落后。倒是中方教练组更看好谢赫:“李昌镐毕竟年龄大了,这又是一个快棋赛,尤其到了读秒阶段,必须在一分钟内决断。对于水平相差不大的棋手而言,年轻的棋手会更占优。”
( 2月22日,2012农心杯世界围棋团体锦标赛第12局,谢赫(右)对阵韩国棋手金志锡 )
对谢赫来说,虽然是第三次参加农心杯,但是第一次当“主将”。“农心杯一般分三个阶段,每队有5名队员出场。”俞斌说:“选拔资格有明确规定:当年世界冠军(有严格时间限定),上一届农心杯比赛五连胜以上,上一届农心杯结束比赛者免选。如果免选人达到2人,原本教练组拥有的1张外卡的权利取消。棋手的世界也是黑白分明,不比名气,喜欢法制,只要事先制定好了大家都认可的规则,都会遵守。像去年的农心杯,常昊连选拔资格都没有。”
主将在最后第三阶段出场。“我之前参加农心杯都在前两个阶段出场。”谢赫说,事先也没想到会出现“以一敌三”的不利局面,但真正面对了,就想着一盘一盘去下。
决战开始,双方都按照自己的步调行棋,谢赫面对自己的苦手毫不退缩,相似的棋风决定了这盘棋的格局,双方不见大杀大砍而是寸土必争。谢赫说,开局下得缓,布局结束时虽然没发生明显的战斗,但已经难下了。“所以我选择冲断寻求更好的下法,果然后来黑棋(谢赫执黑)获利比较大。”
整盘棋,李昌镐并没有什么失着,双方收束到后半盘谢赫获得了微弱优势,有很强胜负感的石佛招法强硬起来,但谢赫不为所动,凭借精确的计算牢牢把握优势,最终以3目半优势胜出。
终局时刻,坐在位置上,李昌镐没有抬头。他的眼神略带一点颓唐,失焦地望着棋盘。这个似乎有些虚弱、疲惫、即将成为父亲的36岁男人,在站起身来的瞬间,甚至有些失衡。他的身后,如同落日般的宁静。继丢掉国内、世界大赛所有头衔之后,随着农心杯再败,李昌镐终于完完全全地一无所有了。谢赫赢了,以李昌镐的方式终结了李昌镐。
“从1995到2005年,虽然我们一直说围棋处于中韩对抗,实际上对于中国围棋来说,那是黑暗的10年。中国的世界冠军就我一个,韩国是完全压倒性的优势。那10年,应该说是中日接近,韩国领先。2005年到现在,日本因守旧落后,中韩基本实力相当。”俞斌说,中国在个人不断取得突破的情况下,在用时较短的比赛,尤其是农心杯这样的团体赛上成绩并不好。“农心杯到现在是第13届,之前办过六七届真露杯,这次除外,十几年来我们只拿过一次冠军。有一次,我们三打一围剿李昌镐,最后还是韩国捧杯。这次打到最后,我们只剩两个老将,古力还输了,本以为今年又要完蛋,没有想到最后谢赫能力挽狂澜。只有了解了这个背景,你才能知道谢赫的胜利含金量有多大!”
谦谦君子,不疾不徐
对弈时,他轻轻地捻起棋子,缓缓落下,神情宁静,不见尘埃。相比古力的豪迈、孔杰的洒脱、石佛的冷峻,谢赫好似古寺中修禅的僧侣,沉静内敛。
谢赫少小成名,10岁时跻身“晚报杯”业余十强,一度震惊棋界。18岁时,他更是夺取全国个人赛冠军,一举奠定江湖地位。就像其父诗里所寄予的希望那样,谢赫用极快的速度成长为“一个从花岗岩上长起来的男子汉”。当年常昊在一场围甲比赛输给谢赫后称赞道:“棋才很不错,心理素质很稳定,感觉非常老练。”在“80后”小虎辈棋手中,谢赫被公认是位好好先生。“有才气,谦让,涵养极佳,从没看到他跟谁急过。”
“去年世界智运会在北京举行,当时我们有5个参赛名额,教练组有一张外卡,经过综合考虑,我们给了当时各方面都很优秀,尤其团体赛成绩很好的谢赫。”华学明告诉本刊记者,“没想到当教练组通知谢赫时,谢赫却极力推辞。最后经过说服,他才勉强答应。”
这或许跟家庭环境有关。1984年,谢赫出生在青岛。有别于大多数“80后”棋手出身工薪阶层家庭,谢赫的父亲谢颐城是朦胧派代表诗人之一。儿子出世时,谢颐城正在鲁迅文学院学习,远在千里之外的他,用一首名为《你是大海最美丽的景观,孩子》的诗歌表达爱子之情。
谢颐城告诉本刊记者,谢赫自幼善良,从来不给人添麻烦。“两三岁时候,抱着他走累了,我说:赫赫,爸爸累了,你下来走走好吗?他就很听话地自己走,从不哭闹。”谢颐城让谢赫在另一个房间玩,里面有积木,小人书。“一般到中午他实在耐不住了,才会来我房间。”
谢赫5岁时,谢颐城每晚教他认字。教了3个月后,他发现儿子有点厌倦,便停了识字课。意外的是,有一次又只剩父子俩在家,他觉得儿子待的那个屋特别安静,过去一看,儿子找了本书在看。谢颐城告诉本刊记者,开始学棋后,虽然很忙,但是谢赫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有时候死活题做完了,我说,儿子,奖励你几个小时的时间你可以做你愿意做的任何事,结果他全用来读书。”
谢颐城让谢赫走上围棋之路,源于一段佳话。在北大作家班里,谢颐城从上海青年作家傅星那里学会了下围棋,回到青岛,谢颐城热衷打谱,不过棋力进步有限。一次偶然机会看到儿子对围棋表现出了浓厚兴趣,谢颐城干脆带着谢赫一起摆棋。谢赫的围棋之路,就此起步。
谢赫在少年宫跟当时山东省业余围棋高手赵庭学了一年棋,棋力大长,面临无棋可下的局面。“青岛是‘围棋沙漠’,最好的棋手是业余五段,当时也没有道场,唯一的途径是去国家队,但无论年龄还是棋力,谢赫又达不到进国家队的要求。”谢颐城说,最后还是听从了华以刚的建议,让妻子带着儿子辍学去上海学棋。“我的想法是,13岁之前谢赫如果没有表现出职业棋手的能力,就让他回来上学。”
谢赫12岁进国少队,谢颐城说,从没去北京看过他。谢赫有着天生的自我管控能力。“因为围棋,他自觉地把所有爱好都放弃了。以前还爱唱歌,看看电影,喜欢研究电脑。有一次我跟他说,《全唐诗》800多个文本用起来很麻烦,你能否帮我做成一个?结果他给我写了个程序,问题迎刃而解。”谢颐城说,谢赫唯一没有放弃的爱好是读书,尤其最近几年,在他推荐下,谢赫喜欢读《论语》、《大学》这样的古书。
谢赫学棋的刻苦和努力有口皆碑。当年山东的一位围棋老师去中国棋院探望谢赫,发现早上6点不到,训练室就已有两个人在摆棋。一个是邱峻,另一个就是谢赫。当年中国棋院还需要拉闸的,早上训练室没有电,他们就靠从窗户透进来的一缕晨光,安静地摆棋。
虽然被韩国棋手李世石封为“中国第一人”,但当同时代的古力、孔杰都拿到了世界冠军,谢赫却始终无法实现个人突破。有舆论认为他缺乏王者之气。其启蒙老师赵庭也委婉表示,谢赫缺少霸气,“太内向,太过冷静了。这是他的长处,但走上赛场总感觉他还是缺少一些霸气”。
谢颐城却不这么认为:“外表的静和棋的力量、杀气并不矛盾。李世石、金志锡都曾经说过谢赫的棋有力量。古力曾经在山东一个邀请赛上输给谢赫,当有人问他,在某一个环节为什么不拼,他说,谢赫的力量太大了。”谢颐城说,谢赫曾跟他说过,不喜欢下“很过分”的棋。“一个人一旦心气过分,往往不自觉间越来越过分,占了一点便宜后,便会想在其他地方也占便宜,走着走着,破绽就出来了。谢赫善于后发制人。”谢颐城告诉本刊记者,谢赫至今没有拿到世界冠军,还是和棋力不到有关。“因为自小的学棋环境,他的基本功不扎实。他去上海学棋时候,和邱峻在一个训练中心,当时邱峻在高级班,他在中级班,都没资格和邱峻对局。他一直是一个追赶者。”
“谢赫是一个欲望平淡的人。他下棋向来谦逊,赢棋平静,输棋也平静,从无张扬之气。”俞斌告诉本刊记者,但他仍然是有力量的。“崇尚暴力美的人发力或许是五五开,而对于谢赫这样坚韧的棋手而言,他可能因为暂时看不清不愿意出手而退,但一旦被他看清了,最后发力,无可抵挡,便是无解。”
年轻职业棋手李喆如此评价谢赫的农心杯三连胜:“三局之中,赫哥并无哪一招一式是出人意料的奇想,但在长距离平衡僵持中的精确冷静,往往令对手先露出明显破绽。有人说赫哥力量奇大,这力量恐怕与常人理解不同。古哥之力在于‘疾’,小李之力在于‘诡’,赫哥之力在于‘稳’。”
这或许也是谢赫屡屡能克制李世石,被李世石称为“最讨厌的对手”的秘诀。“小李最喜欢用骗招、怪招,误导对手犯错。但谢赫非常冷静,所以总是能化解掉。”除了李世石,谢赫对韩国棋手的胜率也非常高。对于喜爱暴力作战的韩国棋手来说,谢赫稳健坚韧的风格,让所有人都极为头疼。“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冈。”这句谢赫极为喜欢的话,成了他棋风最好的写照。
别人都说谢赫淡定,谢赫却说,自己离围棋的最高境界还差很远。“置身于围棋这样一个胜负世界中,难免赢的高兴,输的失落。吴清源大师曾经说过,下棋的最高境界是要做到‘平常心’。”在谢赫的理解中,“平常心”需要超越胜负,能放得下。“太在乎输赢,比赛时可能会‘失常’,表现在技术上,技术变形,过程中不能发挥出平常的水平。不常想胜负,或者淡化胜负,反而更容易发挥。”他这样告诉本刊记者。
也许谢赫的棋没有古力那么刚猛,但却足够坚韧。尽管他在“春兰杯”决赛中1比2惜败于李世石,尽管他至今还没有夺得过世界冠军头衔,但是农心杯这样的舞台却再适合他不过。由他破解李昌镐的神话,仿佛上天的安排。俞斌说:“伴随着‘90后’的崛起,留给‘80后’棋手的时间不多了。如果说这一代还有人能拿世界冠军,我比较看好谢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