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狄更斯

作者:王星

(文 / 王星)

寻找狄更斯0( 对英国人来讲,大本钟是他们的骄傲,是他们的精神力量。大本钟曾经激发起英国人无比崇高的爱国热情和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伦敦遭受了1224次空袭,而大本钟始终播送着它那安定人心的钟声。“我的家就是我的城堡。”与大本钟所代表的雄健力量相辅,狄更斯以他的小说为这句英国人的座右铭提供了另一更多温情的版本 )

《双城记》中被后人搞成“万能开头”的开场其实也适合狄更斯自己:“他是最美好的人,他是最糟糕的人;他是智慧的人,他是愚昧的人;他是信仰的人,他是怀疑的人;他属于光明的季节,他属于黑暗的季节;他有希望的春天,他有失望的冬天;他一生在试图直奔天堂,他一直在滑向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他跟我们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他。说他好,是最高级的;说他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此次巡游在伦敦街头,当询问伦敦人他们最熟悉的狄更斯的作品时,我自己被询问最多的是这个问题:“听说狄更斯是上世纪60年代在中国唯一没有被查封的外国作家,真的吗?”也许是真的。自1907年林纾首次将狄更斯的作品译介到中国,它们确实如同交了某种好运一样始终在这片土地上存活着。在“五四”时期,狄更斯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作家们的导师,20世纪50~60年代,狄更斯被定性为:“他虽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但人类的正义呼声却在他作品中得以响亮地喊出。”(孙大雨:《狄更斯和它的“匹克威克书简”》)70~80年代,狄更斯又成为“人道主义思想作家”。90年代后,早在1962年就曾独树一帜地从创作手法上解析狄更斯创作的王佐良在《英国散文的流变》中写道:“狄更斯的尖锐是从他的敏感来的,正同他的写实笔法来自他的广泛的接触和人生经验。在他身上,若干相反的东西统一起来了:他幽默,然而他又富于悲剧感;他使人感到压抑,然而当他走出穷巷斗室,一车飞驰大路的时候,又使人感到精神上的空前解脱;他多次被人贬为庸俗、伤感、夸张,但连最清高的批评家也承认正是他紧紧抓住了真实人生的核心;他是大众的愉悦者,又是社会的良心;同莎士比亚一样,他运用语言是多层次、多方面、多声域的,令所有的学究皱眉,却使英语更加活跃;也同莎士比亚一样,他是最通俗的作家,又是在根本意义上最懂艺术的大师。”

老舍是深受狄更斯影响的中国作家之一。正如老舍与北京的关系一样,狄更斯首先是一个地道的伦敦佬。狄更斯曾经在一封书信中表示,离开伦敦他就没法创作,甚至伦敦街上的噪音也是他创作中必不可少的:“我是多么惦记街道啊,街道仿佛给予我的大脑在工作时不能缺少的某种东西。在偏僻的地方,我可以好好地写作一两个星期,之后,在伦敦待上一天,我就可以再次上阵,重新迅速地拿起笔杆来。但是假如没有这盏魔灯,日复一日地劳累和写作,那是非常可怕的。”评论家阿克罗伊德(Peter Ackroyd)说:“伦敦创造了狄更斯,就如狄更斯创造了伦敦一样。当他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是一个微不足道、对这座城市充满陌生和恐惧的小孩子;但到1870年他去世以前,他已经为他的后代重塑了这个城市。他发现了用砖造就的城市,而留下一个由人构成的城市。伦敦进入了他的灵魂,离开伦敦他就没法创作。”

狄更斯所在的伦敦,是一座正朝着举办世博会的方向而雄心勃勃地迈进的城市。维多利亚时代有一种独特的人生观,如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创立人、1895年的工人社会主义组织“费边社”的成员韦伯(Beatrice Webb)所指出的,维多利亚时期的人们坚信“改善自己的社会地位是每一个人的本分义务;不理会那些低于自己的人,稳稳地以社会阶梯的最高层为目标。只有靠每一个人为他自己及其家人的利益之坚定追求,文明的最高水准才能达到。”两度出任英国首相的帕默斯顿勋爵(Lord Parlmerston)在1850年对下议院所做的一次关于对外政策的演讲中也提到了这种人生观,他说:“我们显示了一种国家的范例,在这个国家里,社会的每一个阶级都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上天给他们安排的命运。与此同时,每一个阶级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孜孜不倦地力图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

然而,是否真的都“高高兴兴”是一个问题。《远大前程》中的皮普也曾经拥有类似的成为“上等人”的理想。从这部小说原本的悲剧结局和狄更斯迁就读者而改就的大团圆结局中,可以隐约看出狄更斯与他同时代人在想法上的差距。《远大前程》是狄更斯作品中被进行影视改编最多的之一。关于这个结局至今人们依旧争论不休,而狄更斯本人如同他去世前最后一次朗诵会结尾所说的一样,已经“从这耀眼的灯光中永远地消失”。狄更斯不常写诗,留下的不多作品中就有这首《不要挤》:

寻找狄更斯1( 狄更斯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是一个对这座城市充满陌生和恐惧的小孩子;但到他去世以前,他已经为后代重塑了这个城市 )

你不要挤!世界那么大,

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

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

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

你可以尽情地追求,

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

只是你得保证,

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感受压抑。

不要把善良从心灵深处挤走,

更得严防丑恶偷偷潜入你心底。

给道德以应有的地位,

给每一件好事以恰当的鼓励。

让每一天成为一项严峻的记录,

面对着它你应当问心无愧。

给人们生的权利,活的余地,

可千万,千万别挤! 文学伦敦狄更斯寻找大本钟文化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