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中海到波斯湾的“感知战争”

作者:宋晓军

(文 / 宋晓军)

( 2月6日,美国海军举行代号为“勇敢美洲鳄”的大规模多国海军两栖作战演习 )

2月11日,在叙利亚可能爆发“代理人战争”和美、以将攻打伊朗的喧嚣声中,第一个声称英国和卡塔尔特种部队进入叙利亚的以色列情报网透露,2月10日美国与以色列完成了美军的AN/TPY-2 X频段反导雷达和以军的EL/M-2080“超级绿松”反导雷达联合测试演习。一架F-15发射了一枚模拟来自叙利亚和伊朗方向的导弹,美国和以色列雷达对目标进行了跟踪。报道称,虽然美、以官员没有透露演习细节,但这显然是继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本土西海岸进行模拟霍尔木兹海峡的“勇敢美洲鳄”演习后,向伊朗发出的又一个新的战争信号。那么,应该如何解读媒体不断释放出来的这些“战争信号”呢?

其实无论是叙利亚还是伊朗,目前只是通过媒体的报道,给人们传达了一种持续不断的、发生在信息空间里的“战争”。也就是说,鉴于有美国支持的一方拥有武器平台的绝对优势,而对抗双方的意志又处于绝对对立,这就衍生出了一场连续不断的威慑与反威慑的信息博弈。而博弈的终极目标,就是有美国支持的一方通过战争威慑,迫使叙利亚总统下台和伊朗停止核进程。一般而言,威慑的形成取决于三个相互关联的基本要素:一、能迫使对方放弃自己利益的力量和手段;二、运用这种力量和手段的决心和意志;三、双方对上述两点的感知。如果进一步分析这三个要素,前两个要素在真实的战争中同样适用。现在的问题是,媒体往往为了自身的需求,先入为主地忽略或者简单化了叙利亚和伊朗的反威慑信息,进而将第三个要素简单地解读为实战前的侦察、情报、决策等实战战术的运用。换句话说,媒体是在变相地传达给受众一个简单的逻辑,即战争一定会爆发的,而发生在信息空间里的博弈都是为物理空间里的实战而准备的。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之所以忽略了很多直接对抗双方和他们背后支持者的感知表达,主要是直接对抗的双方和背后的支持者们表达感知的节奏差距很大,即有美国支持的一方,拥有比起武器平台还强大的信息传递优势。因此,很多媒体对美国支持一方的力量的解读,往往是以在特定的物理空间里出现双方主力决战、会战为前提的。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美国通过“勇敢美洲鳄”演习,向伊朗发出的霍尔木兹海峡可能出现“决战”的信息解读。

但如果我们从威慑与反威慑的内在机制看,实际上双方都是在不断选择对方的弱点,特别是致命的弱点,有针对性地发出威慑或反威慑信息。比如在以色列发出与美国完成反导雷达联合测试信息的当天,在沙特东部的储油省份发生了什叶派的大规模示威一事,谁敢保证这不是伊朗发出的一个反威慑信息呢?再比如,当土耳其暗示可能更大规模介入叙利亚后,俄罗斯外长和对外情报局局长就访问了叙利亚,谁会保证这不是俄罗斯对可能发生的所谓“代理人战争”发出的一种反威慑信息呢?即如果土耳其一旦在靠近本土的叙利亚伊德利卜省北部建立禁飞区和反政府武装的游击基地,那么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情报人员和军事教官,就有可能向叙利亚军队传授反游击作战的经验,因为苏联毕竟在“二战”期间的白俄罗斯和1979年后的阿富汗积累了丰富的游击战和反游击的作战经验。如果再往前推,以色列媒体释放英国和卡塔尔特种兵已经进入叙利亚霍姆省的信息,怎么保证不会是一种威慑信息呢?因为美国在越南、伊拉克和阿富汗也积累了很丰富的反游击作战经验,只要美国通过西方和海湾国家的特种兵将这些经验反向传授给叙利亚反政府武装,也是有可能的。当然,如果从最近伊朗高层表示坚决支持叙利亚政府的信息中,也可以解读出另一个维度的反威慑信息,即如果有丰富城市作战经验的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在伊朗的支持下介入叙利亚,也是有可能的。换句话说,即便是按照“战争一定会爆发”的简单逻辑分析,其中的“变数”也是很难把握的。

事实上,从威慑与反威慑的内在机制看,目前直接对抗的双方和背后支持者们,还处在对所需支付的综合成本和所能得到最大收益的评估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媒体怎样捕捉直接对抗的双方和他们背后支持者们的感知,进而对“战争信息”进行解读,是一件非常复杂且有技术含量的活儿。也就是说,“感知战争”对媒体而言不仅是个吸引眼球的机会,更是个学习的机会。 感知叙利亚政府军战争中东局势波斯湾叙利亚战争地中海

上一篇: 林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