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下一个伊拉克?

作者:徐菁菁

利比亚:下一个伊拉克?0( 3月11日,在利比亚拉斯拉努夫港口,反对派武装人员躲避政府军的轰炸 )

连日来,利比亚政府军和反对派继续在利比亚各地展开激战。3月9日,利比亚电视台报道说,政府军已经从反对派手中成功夺回了扎维耶。位于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西50公里的扎维耶此前是反政府武装控制的距离首都最近的城市,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同一天,在本贾瓦德附近地区,政府军展开炮击,反对派武装则使用火箭弹予以还击。本贾瓦德附近的锡代尔石油库房在交火中被击中。在石油重镇拉斯拉努夫20公里处,政府军继续对反对派展开空袭,并在地面与反对派发生激烈交火,双方互相发射火箭弹,四处浓烟滚滚。

但在外交战中,卡扎菲政府已经处于下风。3月9日晚,利比亚派出了三拨特使,分别飞赴埃及、欧盟和葡萄牙做外交努力。同一天,利比亚反对派组成的“利比亚全国委员会”代表已经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与欧盟外长凯瑟琳·阿什顿会晤。观察人士认为,这说明欧盟事实上已经承认反对派的地位。第二天,法国总统办公室就宣布,法国已经正式承认“利比亚全国委员会”,并计划同这个新成立的机构互换大使。

阿拉伯国家联盟也已经放弃了卡扎菲。在3月12日开罗召开的成员国外长紧急会议上,阿盟同意与“利比亚全国委员会”建立联络渠道,提供人道援助。在此次会议前,阿盟内部在是否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问题上存在广泛分歧。以海湾国家为代表的一方主张设立禁飞区,而阿尔及利亚、叙利亚、苏丹和也门等国则表示反对。但在会后的联合声明中,阿盟决定促请联合国安理会采取行动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但由于俄罗斯已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集体军事措施,安理会批准阿盟请求的可能性不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卡扎菲将逃过一劫。从2月27日开始,美国与欧洲各盟国及北约多次举行会谈。尽管目前美国和北约还未公布最终的结论,但早在本月初,英国政府已向位于塞浦路斯的军事基地派出了“台风”战机;美国载有数百名士兵的两艘军舰在利比亚附近海域集结。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3月9日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宣布,北约的预警机将“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在地中海地区进行监控。执行监控任务的E3哨兵式空中预警机监测范围直径达数百公里,不用进入利比亚领空就能对其进行监控。事实上,北约从2001年起一直在地中海地区进行空中侦察,只是此前的侦察并不是全天候的。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司令雷蒙德·奥迪尔诺则表示,如果国际社会决定需要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美国军方可以在几天内就做到。

利比亚:下一个伊拉克?1( 2月27日,反对派武装人员在占领的利比亚布雷加镇的一个油库站岗 )

在华盛顿,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指出,实施禁飞区就意味着宣战。盖茨所言非虚。“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就等同于在它的领空和领土同时展开军事活动。”社会学家、加拿大全球研究中心研究员马赫迪·纳赞罗亚告诉本刊记者,“禁飞区要求针对利比亚的地面目标进行系统部署,打击利比亚空军和地面防空部队。利比亚的国防、基础设施、机场跑道和飞行器都将被摧毁。”

“禁飞区”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1992的两伊战争、1993年的前南斯拉夫内战以及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在介入战争的最初阶段,美国和它的盟友都曾经使用过禁飞区政策。“现在,我们必须细察西方可能对利比亚采取的军事行动。”纳赞罗亚说,“西方国家从来都说卡扎菲是一个暴君,但这并没有阻止他们过去和的黎波里做交易。当媒体报道利比亚的暴力时,他们应该问问政府的武器从哪里来。现在,阿帕奇直升机等美国新式武器都在利比亚露面了。向卡扎菲出售武器,也是推动民主进程的一部分么?”

纳赞罗亚说:“一个清楚的事实是,民主总是美国和欧洲用于反对那些不愿向他们的利益低头的独裁者和政府的方便托辞。美国和欧洲的目标是,让他们在利比亚的利益得到最大化,而利比亚的内乱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在巴林军队攻击和平示威者的时候,美国没有做出任何反应。俄罗斯军方证实,关于利比亚空军在骚乱初期攻击平民的传言是不真实的,那些称利比亚军方处决了大量叛逃士兵的消息也是假的。有关处决士兵的视频实际上发生在反对力量内部。”

利比亚的反对派依然还是一个模糊的群体,设立在班加西的“利比亚全国委员会”赴欧洲寻求军事援助的同时,同样在班加西市也出现了这样的宣传画:“不要外国干涉,利比亚人能解决自己的事情。”“我们必须清楚谁才是反对派。”纳赞罗亚说,“现在反对派的领导人很多都来自利比亚当局内部,他们对卡扎菲的反对并不是人民的胜利。一些体制内官员反对卡扎菲是为了自保,以保证未来能够重新获得权力。与卡扎菲反目的利比亚驻阿拉伯联盟大使阿尔霍尼就曾经是1969年卡扎菲政变时的伙伴,1975年他曾经试图通过政变夺权但是失败了,直到1990年卡扎菲原谅他,他才回到利比亚。他不是唯一辞职的利比亚外交官。这些官员都希望在卡扎菲倒台后成为权力结构的一部分。这些体制内官员和外交人员都有可能或者已经和外部力量进行了接触。”

“我在北非的朋友告诉我,利比亚发生的是一场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斗,反对派在一开始就使用了武器,而不是和平抗议。但这些并没有出现在CNN和BBC的画面中。”《石油战争》一书的作者威廉·恩道尔告诉本刊记者,“目前在中东出现的政局不稳,其实是十几年前布什政府就开始推动的大中东计划的组成部分。这个计划涉及从摩洛哥到阿富汗与中国边界的广袤地区,希望以‘民主’为由,动摇这些地区国家的政权,重新安排地区秩序。必须注意的是,无论是‘大中东’还是后来被改称为‘新中东’的政策,都会为美国银行和石油公司控制这一地区的石油财富和资源打开大门。在我看来,这是长期以来隐藏在美国人权和民主口号背后的真实议题。事实上,一位五角大楼颜色革命战略的制定者曾说:‘非暴力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

石油是理解利比亚政治的原点。“利比亚石油的重要性在于,首先它在地理位置上距离欧洲很近,进口成本低廉。第二,利比亚石油的质量异常优异。沙特阿拉伯和波斯湾的石油可以填补利比亚的产量空缺,而不能弥补它们在质量上的差距。”美国国防大学教授戈达特·巴格特告诉本刊记者。

1969年卡扎菲夺取政权后将利比亚石油国有化,使欧美石油公司和前政府的合同成为一纸空文。在与欧美恢复正常外交关系后,2005年,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对石油开采进行了透明投标,许多美国石油公司借此重新进入了利比亚市场,但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2008年1月,卡扎菲曾威胁说,他要再次将石油公司的资产国有化,同时,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也开始强迫外国能源企业重新谈判合同,要求他们大幅度减少产量与收益份额。这导致包括意大利埃尼公司、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在内的许多石油巨头为了获得续签合同,都将产量收益份额削减了一半。

美国与卡扎菲的“握手言和”只是公众在媒体上看到的一面。4年前,北约高级军事指挥官、业已退役的威斯利·克拉克将军在接受采访时,曾如是回忆阿富汗战争爆发后他在五角大楼的经历:“当我几个星期后再次见到他(一位五角大楼高级官员)时,我们正在轰炸阿富汗。我问:‘我们还要对伊拉克作战么?’他回答:‘是的,比那更糟。’他来到办公桌前,拿起一张纸:‘我刚从楼上拿来这个,今天。’楼上指的是国防部长办公室。这是一份关于我们怎样在5年内清除7个国家政府的备忘录,首先是伊拉克,然后是叙利亚、黎巴嫩、利比亚、索马里、苏丹和最后的伊朗。”

利比亚内乱发生后,欧美政府和舆论的论调大多集中在内乱对利比亚石油产业的负面影响上,但在纳赞罗亚看来,“以战略的眼光看,西方正在以短暂的阵痛换来长期的利益”。“我们可以以伊拉克为鉴。”纳赞罗亚说,“1958年,伊拉克革命后政府将其石油资源国有化。1979年伊朗革命后,西方通过鼓动伊拉克和伊朗之间战争,同时削弱了两者的力量。战后,伊拉克为了偿还战争贷款受制于被操控的石油价格,并最终导致伊拉克做出入侵科威特的决定。据伊拉克称,在1990年8月,美国驻伊拉克大使曾经向萨达姆的入侵行为开过绿灯。而伊拉克部队跨过边界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战就开始了。美国方面让科威特驻华盛顿公使的女儿扮作科威特医院的护士,假言伊拉克部队将科威特的婴儿扔出摇篮。在海湾战争后,美国和英国持续地用这种宣传削弱伊拉克政府。最终的结果是,通过2003年的战争,西方重新获得了‘失去’的油田。现在,英国石油公司、壳牌、道达尔和雪佛龙都在伊拉克展开石油生意。”

与伊拉克一样,利比亚在中东与非洲也是一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棋子。“它周围环绕着埃及、苏丹、乍得、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尔。所有这些国家之间都有强有力的民族、文化、部落联系。部落联系跨越了现代国家边界,其网络甚至扩展到西非的毛里塔尼亚、马里和尼日利亚。如果利比亚分裂,部落之间发生战争,那么冲突就会波及到邻邦。如果事情脱离控制,那么在卢旺达、乌干达、坦桑尼亚、布隆迪和刚果(金)已经存在的跨边境冲突和不稳定局势就可能爆发。”纳赞罗亚分析说,“不稳定意味着权力真空,也意味着秩序乱套,处在这种状况下的国家和社会更易于被改组和重塑。华盛顿和他的欧洲盟友能够借这种混乱介入自己的力量。在后殖民时代的非洲,这是一种典型的模式,在亚洲也同样如此。”

从目前公开的消息来看,北约内部对于是否对利比亚实行军事干预似乎还存在分歧。英首相大卫·卡梅伦已经命令国防参谋长理查兹制订利比亚禁飞区计划,他称不排除向利比亚派出北约地面部队的可能性。以意大利为首的一些国家则显得十分谨慎。在美国,政客们依然在争论不休。恩道尔告诉本刊:“欧洲思想界的一些人士私下里认为,现在中东和北非发生的事件,是美国支持的非政府组织发动的,这是美国就能源安全问题在向欧洲叫板。英国进口利比亚石油的份额非常小,因此英国能够大张旗鼓地呼吁北约干预。这有助于石油价格攀升,而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都能从中获益。美国也能借此在经济竞争中打压欧洲和中国。”根据2009年的数据,意大利获得利比亚石油的最多份额,高达32%,其次是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和美国所占的总量不到10%。而在1969年前,美国和英国公司才是利比亚石油的控制者。

“欧洲国家单方面地对利比亚实行军事干预是不可能的。利比亚是个大国,设置禁飞区是一项复杂且耗资巨大的工作。”英国杜伦大学教授罗德尼·威尔逊告诉本刊记者。“美国和欧洲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这种竞争是有限的,华盛顿和布鲁塞尔可以通过政策和市场划分降低这种对抗。”纳赞罗亚说,“美国依然是一个决定性的力量。现在华盛顿和欧洲盟友的表现是在给公众出演白脸黑脸。奥巴马政府不希望自己表现得像一个主要的主战者,因为美国的国际声誉已经受到了漫长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影响。现在是由伦敦扮演黑脸的时候了。我相信他们已经做好了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的打算,现在悬而未决的是,怎样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目的。最终的策略将是军事资源、舆论压力、媒体运动和利比亚内部斗争情况相互作用的结果。■ 北约成员国伊拉克战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东局势利比亚石油利比亚战争卡扎菲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