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的古董生意

作者:李晶晶

信息时代下的古董生意0( 漆画鎏金铜天王像 )

每次去文荣轩古董店,总能看到人扎堆、货扎堆,有时连个下脚的地儿也没有,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即便是在刚过完年,很多古董店还大门紧锁的时候,文荣轩也已是人声鼎沸、货进货出了。这与其他装饰雅致、环境幽然的古董店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不仅如此,文荣轩的古董经营模式和理念也是一反常规。

传统的古玩生意是这样的:清末民初,古玩买卖都是在窜货市场里进行,成交价钱都是在袖筒里来去,旁人很难晓得一个真实的价钱,讲究的是价格的隐秘性。如果一件古玩大家都抢,袖筒成交法就行不通了,这样就得“封货”。所谓封货,就是大家写好价钱封于一处,然后当众开封,谁开的价钱高卖给谁,古玩生意靠的是信息的不对称。俗话说古董无价,其实价高价低看的是买卖双方对这件古董的认可度。因此对于古董商来说,通常只要手头有好货,不怕时间长,只要遇见个好主顾,一单生意就可以赚得个盆满钵满,所以古玩行有句老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文荣轩的生意讲究的是速度,“进货快,出货快,薄利多销”。这多少有点像今天快速消费品行业的经营模式。文荣轩出售的古董大多来自国外的各类大小拍卖会或古董店。在美国、欧洲一些中国艺术品集中的国家和城市,均有文荣轩古董店的朋友。每次拍卖前请他们将一些古董的局部细节拍下,发送到国内。文荣轩的几个合伙人,会通过这些图片来辨识古董的真伪及好坏程度,以此决定是否购买。在拍卖季拍卖会繁多的情况下,这样既省去了四处赶拍卖的时间,也能防止遗落拍卖的情况。同样,对于一些古董店里出售的货品,也以同样的方式操作。最后买下的货品,会由这些在国外的朋友们,在当地找到合适的运输公司将古董发回国内。这时文荣轩古董店会在还未收到货品的时候,开始销售在运输途中的古董,买家可通过图片提前订货。以这种方式出售的古董价格便宜,只在购买价格基础上增加10%~15%,文荣轩的古董大多来自拍卖会,价格透明。对于古董生意来说,的确是薄利。

文荣轩古董店有4个老板。他们没有明确的分工,没有等级差别,每个人都会主动承担店里所有的工作。他们独有的南北地域文化的差异,构成了这别具一格的生意模式。

故事先从北京人荣辉与文胜说起吧。这哥儿俩是“发小”,在北京的西城长大。荣辉家住白塔寺附近,文胜住在府右街。学习、生活、工作一起有30多年了。荣辉家是老北京,祖上就有收藏的爱好,家里一直都有古董字画,对荣辉影响深厚。按他的话说,自己从没正经儿上过班,一直与古董打交道,锻炼出了好眼力。文胜早年在汽车修理厂工作,到了90年代,自己当起了老板,他把荣辉也拉来一起干。

信息时代下的古董生意1( 清嵌玉璧八宝银香熏 )

文胜回忆:那时开修理厂,积累了点钱。2003年,荣辉提议买点家具,既可以自己用,以后升值了也能赚点钱。就这样,我们一边开汽车修理厂,一边又陆续买了几年古董。直到有一件事的发生让文胜下定决心投身古玩行:“当时我们在天津买了一批桌子,货发到北京,没来得及拆包装就搁在那儿了。过了两个月,卖主来找我们,全部翻倍加价给买走了。”就这样,荣辉与文胜在2005年开张了他们的古董店——文荣轩。

此时,南方的广州,温州人圣博与其成正在那儿经营着家族印刷生意。圣博喜欢上了收藏古董,他发现这是一个既好玩又赚钱的事。“我们温州人有个特点,什么赚钱做什么,即便不懂也不怕,照样冲上去,冲上去再学。”圣博说自己当时投入了70万元,通过网络购买在国外的中国古董。一转眼钱花光了,换回一堆东西,真真假假都有。当时也没有实体店,于是在一些专业的艺术类网站上注册,进论坛发帖子、开网店。圣博说:“很多东西我是赔钱在卖。比如一件5000块钱买回来的古董,可能七八百块钱就给卖了。”其中原由还没来得及问,圣博已经慢慢说来:“当时我并不是这个行业内的人,谁也不认识,谁会来买我的东西呢!可如果我的东西好,价格又便宜,时间长了,一定会被关注。只有这样才有机会认识朋友,打开局面。这比花几十万元去做广告、硬生生地去宣传,要来得更实惠更有价值。”温州人对生意的敏感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信息时代下的古董生意2( 紫檀木镶玉三层盖盒 )

这时在北京经营古董生意的荣辉,会通过各种途径在国内买货。就这样认识了在网上开店的圣博。你来我往聊得投缘,荣辉奔了广州。“当时圣博已经通过网络在欧洲买货了,但只是小批量在做,毕竟人手有限。于是他向我提出这种模式——国外买,国内卖,货品快进快出。赚少部分的钱,让资金转起来。”荣辉做了个比方:1万元的货,可能其他行家半年后卖到1.5万元,我们可能货还在运输途中,就已经把它卖出去了,没准只赚1000块钱。但我们可以马上再用这1.1万元去买货。如此循环,半年下来我们可能用最初的1万元赚到了5万元。“我们是商人,自然是要看哪边利润大。对于这个模式大家一拍即合。”那时国外市场还没有被过度开发,东西的确是比国内便宜许多。

圣博说:“温州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缺乏可用来农业耕种的田地,资源相对匮乏,所以大家只能外出经商。通常家里只要一个人出去了,一定会连带把整个家族的人都弄出去。现在意大利、西班牙、罗马这几个地方的温州人特别多,这就为我们在国外买古董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信息时代下的古董生意3( 清雍正黄地矾红龙纹罐 )

北方人有眼力,南方人有理念和信息渠道,看似简单的操作模式,实施起来并非易事。有一次拍卖,本来看好一只花瓶,可拍卖前,拍卖公司临时更改了货号,换了东西。大家英语不够灵光,也没看得明白,东西运回来,花瓶成了塑料盒。“我们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呀。”荣辉说有时因为长途运输,一些瓷器运到国内都是碎的了,像这种事都得由店里承担。“说白了我们干的这活儿,其他很多人不敢做。仅是看看照片,可能10万、100万元甚至更贵的东西也就买了。如果大家都敢做了,我们就没生意了。曾有人和我们学,赔了好几千万元。赔钱和赚钱有一定比例你就不怕,比如你赚10块钱,赔1毛钱,你就不怕。一般大价格的东西我们都还是会去看看。”

网络购买,失望与惊喜并存。曾经在法国有一场网络拍卖,没有现场预展,看不到实物。其中有一只不起眼的木质鸟笼,拍卖到了几千美元。网络拍卖会有一个延时,大概3分钟左右。当荣辉再看到时,已经拍到了1.1万美元。“我当时纳闷,一个鸟笼子怎么就能拍到这么贵?圣博看到了,他说这个我知道,好东西,出价。后来他跟我们说,当时就觉得上面的钩子好。”就这样,花了10多万元人民币买回来。一位杭州的朋友看完图片,加了10%的费用将鸟笼订走了。“东西一回来,我们惊叹还有这么好的鸟笼子。”黄花梨制作,钩盘处是钟馗嫁妹的图案,有款,宣德年制。鸟食罐与站脚架都是嵌金丝的,鸟笼里还有一只丝鸟。如今有人开出七八倍的价格要跟杭州朋友购买。

信息时代下的古董生意4( 绿地斗彩缠枝花卉纹大盘 )

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这种经营模式下显得尤为重要。文辉哥儿四个在网上拍得一件黄花梨的大柜子,拍卖的编号显示只有一只。同样,早早地就被客人订走了。东西到北京后,打开包装看到的是两只柜子。文胜说:“我们当时就愣在那儿了。你是知道,成对的东西价格远比单只的高很多,我们订出去的价格是按一只算的,可答应了的买卖,我们是不可以反悔的。”最终,客人是以一只柜子的钱买走一对黄花梨大柜。“开始时,遇到这种事,心里肯定是不平衡,难受。但生意必须得讲诚信,时间长了,我们也就习惯了,毕竟自己定下的生意模式就是这样的。”

在文荣轩买东西的客人,以收藏为目的的比较少,行业内的客人居多。大家把这作为一个古董批发点,这样可以省去很多麻烦——真伪、包装、运输、保险等一系列问题。荣辉说:“在我们这儿很少有砍价的。常有那种情况,你不买的时候,旁边的人打手势,‘给我,给我’。他想考验我们,说出去再转转,出门转一圈回来,东西已经被人买走了。”在文荣轩的几个合伙人看来,现在单干是很难了,一是东西太贵,另外就是一个人懂的知识有限。集中大家的力量,才可能把事情做大。如今“吃仙丹”的事基本碰不着,去国外淘宝的中国人太多。法国一场拍卖会,38个人参加,只有两个“老外”,而这两个“老外”还是在替中国人举牌。■

信息时代下的古董生意5( 清乾隆螭龙耳景泰蓝海棠洗 ) 文物生意古董荣辉信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