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车的尴尬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2010年12月的限牌令对北京整个车市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且已经波及北京市民的方方面面,我要说的是整个购车人群中非常小众的一批人——留学归国人员遇到车市限牌令的遭遇。

我于2010年10月替同事孩子订了一辆汽车,首先去北京的某免税车专门经销商拿表,准备方方面面的资料,然后是海关关封的申请办理,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因为汽车厂家必须要有海关的关封才可以生产。12月份北京限牌令推出以后,我和买车的广大同胞们一起着急地跟免税车专门经销商和北京交委联系,经销商回答是不知道和等待,交委接电话的同志除了态度友善外,只给了一个建议,上交委网留言,最后当然是泥牛入海,渺无回音。2011年1月初,经销商通知我可以给汽车生产商打款了,还告诉我春节前可以拿车了,且车已经在北京商委备案,应该可以上牌,此时的我庆幸订车的时机恰到好处。但是今天1月24日,接到经销商电话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车已到了,坏消息是车还不能上牌。原因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因为在商委备案的是经销商的名字,可是免税车开出的发票是汽车生产商的,这与在4S店购车不一样,结果车只能停在经销商的车库里。

从1992年开始,为了鼓励海外学子回国效力,国家对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购买国产免税车实行专项优惠政策。该政策推出近20年,这期间汽车已从极少数人拥有的奢侈物品变成寻常百姓的代步工具。遭遇2010年底的限购令后,两个政策发生了矛盾,而免税车的购车模式,导致10月已经办理购车手续到现在还不能上牌。早知这样,不如不买免税车,普通老百姓的购车目标只是10万元出头的A级车,省下的购置税和进口部件的免税额大概在八九千元,而购买免税车要缴纳服务费2000元,加上享受不到的汽车节能补贴3000元,这样算下来,也只能少花4000元左右。实在是在错误的时间(未能再提前一个月)、错误的地点(正好在北京)进行的错误的选择(购买免税车)。据我估计,北京目前至少有几百辆这样交过款而无法上牌的车,真心并焦急地期盼限牌令政策的制定部门能把工作做得更细一些、更快一些,充分考虑国家免税车政策的出发点,早日出台免税车相关的上牌政策,别让这些已经交了全款的购车者等太久!

(北京 一读者) 尴尬免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