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青溪听曲
作者: 魏风华王徽之和桓伊相遇于青溪岸边,当时是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
淝水之战后不久,江州刺史桓冲死,朝廷以桓伊代之。王徽之曾为桓冲的骑兵参军,桓冲死后,王徽之赴建康任黄门侍郎。桓伊则因淝水之战功名在身,已经封侯,起程赴江州上任。
王徽之行船至京城建康的青溪边,尚未登岸,看到锦车路过,便问朋友:“岸上是何人?”
朋友答:“桓伊,桓子野。”
王徽之知道他是当世一流的笛子演奏家,于是跟朋友说:“你给我带个话,说王徽之请桓子野吹笛一曲。”
朋友感到为难:“这样不太好吧?您自是高门大族,但桓伊也不是一般人啊,怎么会停下来随便给您吹笛子?况且您跟他并不认识,更谈不上有交情。”
王徽之笑道:“君自可前去传话,其他就不用管了。”朋友只得上岸拦住车队,硬着头皮传话。
桓伊听后,侧目向船,注视良久。王徽之的朋友以为桓伊生气了,吓得一路小跑回到船上。
此时,王徽之已登上船头。
那位朋友还在惶惑间,岸上已有悠扬的笛声传来。王徽之临风而立,闭目欣赏。
只见桓伊坐在胡床上,两手抚笛,神色悠然地吹着,曲调深情忧伤,一如青溪水,流淌在人心间。吹完,桓伊上车而去,王徽之亦未表示感谢,两人没说一句话。
一个提出要求,一个从容应允,弃约定俗成之礼,只由心中性情。一曲终了,擦肩而过,何必交一言?
此时,说一句话,都是多余的。
(林冬冬摘自中华书局《魏晋风华:轻松读懂〈世说新语〉》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