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急于发展“哥伦比亚”级核潜艇

作者: 兰顺正

美国为何急于发展“哥伦比亚”级核潜艇0
兰顺正 远望智库特约研究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会员

美国高度重视战略核力量,将其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石、保持强大战略威慑能力的前提,而生存能力强、隐蔽性好、机动性高、部署灵活的战略导弹核潜艇作为实施先发制人核打击和核报复的最重要手段,一直是美方发展的重点。

尽管现在美国坐拥世界最强核武库,但却并未感到满足。近年来美国国内有不少观点认为美军自身核力量正在面临老化问题,急需更新换代。“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服役以来,一直是美国海基战略力量的中流砥柱,然而随着岁月流逝,这些潜艇逐渐开始老化,无法满足未来战略需求。目前美军还在服役的“俄亥俄”级潜艇有14艘,其中服役最长的已达40年以上,直逼有效使用年限。有美媒报道说,这种潜艇“走廊杂乱无章,到处都乱糟糟的”。

美国国内早就提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更新换代的计划。在海军方面,就是建造12艘排水量更大、更先进的“哥伦比亚”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取代“俄亥俄”级。

根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发布的报告,“哥伦比亚”级由通用动力电船公司设计和建造,长度为171米,宽约13米,载员编制155人,满载排水量20810吨。其核反应堆寿命为42年,与潜艇寿命相同,服役期间无需更换核燃料。据称,“哥伦比亚”将大量采用在“弗吉尼亚”级上得到检验的技术,其无线电电子和操纵观通设备、自卫武器及其作战系统等基本与“弗吉尼亚”级相同,但是信息化、自动化水平更高。

“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将继承发展“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上采取的成熟隐身技术,艇体外表面敷设消声瓦,艇上装备泵喷推进器,艇内采用浮筏式减振的整体模块设计,能有效减少艇上噪声。“哥伦比亚”级采取了全电力推进,省去了减速齿轮箱等机械设备噪声源,可以推测其相关技术应存在较好的技术积累和重大技术突破,如在推进电机尺寸、重量、推进功率以及系统的可靠性等方面。“哥伦比亚”级潜艇装备了美国最新研制的S1B型核反应堆,该反应堆在S9G反应堆基础上提升了功率密度,也极有可能继承了S9G反应堆的自然循环能力,使核潜艇在中低速航行时不使用主循环水泵,降低机械噪声。

“哥伦比亚”级首次采用了“X”型尾舵,相较于传统的十字形艉翼,其舵叶面积可以做得更大,在保证产生操纵力的前提下尽量不超宽,通过对舵叶的联合控制,使得每个舵叶受力更均匀,机动性更强。每个独立舵叶均具有垂直和水平操纵能力,在卡舵等情况下安全冗余度更高。“X”型尾翼的应用也表明美国核潜艇的操纵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哥伦比亚”级战略导弹核潜艇首次采用模块化的通用导弹舱设计,外部管线和接口数量大为减少,可靠性和安全性大幅提高。弹道导弹发射管数量从“俄亥俄”级的24具减少到16具,每艘潜艇可装载16枚“三叉戟”II D5LE型弹道导弹,该型导弹是现役“三叉戟”II D5系列导弹的延寿版本,射程达11000至12000千米,使巡航的“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可实现打击能力覆盖全球大部分区域。“三叉戟”II D5LE型弹道导弹为多弹头分导,采用了最新设计的核弹头,杀伤威力较W76(10万吨TNT)和W88(47.5万吨)这两种核弹头型号有很大提升。据悉,导弹的圆概率误差为90至120米,并具有打击硬目标的能力。

“哥伦比亚”级潜艇的研制进展还算顺利。2020年11月,美国海军与下一代潜艇的建造商通用动力电力舰艇公司签署了价值94.7亿美元的合同,以支付首艘“哥伦比亚”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全部建造成本以及第二艘的预付款。该合同签署代表着美国建造“哥伦比亚”级核潜艇的准备阶段正式结束,首艇已于2021年开工建造,预计将于2028年完工下水,2031年服役并开始作战值班。整个项目计划建造12艘“哥伦比亚”级核潜艇,以逐步取代即将退役的“俄亥俄”级核潜艇,成为美国“三位一体”核战略中新一代中坚力量。

有观点指出,虽然整个项目的总成本将达约1250亿美元,单艇造价更是高达124亿至130亿美元,但对于美国海军来说仍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将提升美国海基战略力量的整体实力,还将为美国海军在未来的战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哥伦比亚”级潜艇的建造也将推动美国潜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未来的潜艇设计提供经验和借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