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语对子

作者: 王丁

《高僧传》和《晋书》里有一段写高僧佛图澄向后赵君主石勒演说征兆的话,表示他有听音会意的异能,神乎其词之余,旁涉一种未知语言,为语言史留下一条难得的资料:

及(刘)曜自攻洛阳,(石)勒将救之,其群下咸谏以为不可。勒以访澄,澄曰:“相轮铃音云:‘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此羯语也,秀支,军也。替戾冈,出也。仆谷,刘曜胡位也。劬秃当,捉也。此言军出捉得曜也。”

“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这十个汉字代表的语言是什么,是问题的核心所在。线索在“羯”上,但这是怎样一个民族,是引起另一个争讼的焦点。据季羡林先生晚年回忆,陈寅恪先生曾与他讨论过“那两句铃音”“是什么语言”(《朗润琐言·德国的考据学》)。这成为国际东方学领域的一个常青树谜题,百年来有志破解者络绎不绝,前后有白鸟库吉、兰司铁、巴赞、芮沃寿、葛玛丽、蒲立本、贝利、舍尔瓦希泽、张昌圣、迪维奇奥卢、耿世民、席慕臬、武阿勒等东西方学者贡献解决方案。因为“冈”“当”押韵,这十个字被读成五言的上下句,竟能朗朗上口,所以,有学者干脆就叫它“羯语对子”。此前,蒲立本在他一九六三年发表的名作《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已经名此为the“ Hsiung-nu  couplet”了,但打了引号,表示并不真的是匈奴语的对联。潘悟云、徐文堪两先生的中译本(中华书局)没有理解couplet 的“对句、对联”义,可能在潜意识里被一个形似的词doublet(语言学术语,“双式词”)干扰, 遂有“匈奴异称”“别称”的误译。

蒲立本此书属于学术著作中难读难译系数的最高级,潘、徐译本的质量很高,二00八年本又做了全面的改版修订,更趋完善。类似小小偶失,实不足令译本减色。

下一篇: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