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铜勺柄变冷

作者: 王小倩

我的老家在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下灶村,这里是我的根,是承载着深厚家族文化与历史记忆的地方。我的祖先王艮在此创立了“泰州学派”,并留下了家规《孝悌箴》。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家族世代前行的道路,指引着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齐家。

“事亲从兄,本有其则。孝悌为心,其理自识……”《孝悌箴》中字字句句,无不在强调孝悌的重要性。孝,是对父母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敬爱,是在他们年迈时的悉心照料,是日常相处中的嘘寒问暖;悌,是对弟兄真诚的友爱,是在困难时刻的相互扶持,是面对利益时的相互谦让。在这一箴规的熏陶下,我们的大家庭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富庶和睦,秩序井然,人丁兴旺,家风昌盛。家族成员们谨遵教诲,以孝悌为本,无论是田间劳作时的互帮互助,还是逢年过节时的相聚一堂,都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与温暖。

我记事后,常听到长辈说“莫让铜勺柄变冷”。初听这句话时,我还不太懂事,尚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随着年岁的增长,当父辈们跟我反复讲这句话时,我才逐渐知道了“铜勺柄不能冷”的真正内涵。

铜勺,这是过去家家户户常见的器具,用于舀汤、盛粥,由生铜浇铸而成,再配上一个木柄。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手握铜勺柄使用时,那木柄隔绝了铜的冰冷,也传递着使用者手心的温度。而长辈们所说的“莫让铜勺柄变冷”,实则寓意深远。一个大家庭共同生活,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围坐在一起,家人之间的亲情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炽热而温暖。不能因为生活中的琐碎、矛盾,或是外界的诱惑、压力,就让这份珍贵的情感渐渐冷却。即便子女长大成人,各自成家立业,不得不分居另起炉灶,也要做到分居不分心,人离心不离。这份温暖,是一家人相处时的相亲相爱;更是一种延伸到社会层面的大爱,表现为尊老爱幼,团结协作,爱国敬业,互帮互助。

我的爱人曾是一名军人,身着戎装,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作为军嫂,我深深明白他身上的责任与担当。为了让他能心无旁骛地服役,我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一边在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一边精心照顾家庭,从老人的衣食住行到孩子的学习成长,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我忘不了,夜晚孩子生病发烧,我独自抱着孩子在医院焦急地等待;更忘不了,节假日别人一家团聚,我只能通过电话与远方的丈夫互诉思念。但我从未有过怨言,因为我知道,我的付出是为了让他能安心守护祖国的边疆。

在去部队探亲的日子里,我也将这份“莫让铜勺柄变冷”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部队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军属们相聚于此,大家有着共同的牵挂与坚守。一次深夜,一名从宁夏来部队探亲的家属,因水土不服,身体突发不适,上吐下泻。得知消息后,我没有丝毫犹豫,披上外套,开车带着她冲向医院。在医院里,我跑前跑后,挂号、缴费,陪着她做各项检查,直到医生说她并无大碍,我才松了一口气。还有一次,爱人单位的一个战士,家中突发急事,需要立刻赶回去,当时已是深夜,打车十分不便。我二话不说,连夜开车将他送到了火车站。看着他顺利踏上回家的列车,我心中满是欣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收获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与真诚感谢。在这个小小的部队家属圈里,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莫让铜勺柄变冷”的真谛,让这份温暖在家属之间传递、延续。

“莫让铜勺柄变冷”,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俗语,更是一种传承千年的家族精神,一种融入血脉的价值追求。它时刻提醒着我,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生活多么忙碌,都要珍惜身边的人,守护好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真情,让社会这个大家庭充满爱与关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份精神,言传身教,让它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都努力成为传递温暖的使者,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源于亲情却又超越亲情的大爱。

编辑 东篱 [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 父亲的幸福
下一篇: 我喜欢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