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冬梅:用美学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 皓衍走进苏州市相城区渭塘镇盛泽荡村,平平整整的道路纵横交错,大小高低的楼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的花草生机盎然,大大小小的庭院整洁有序,成片的桃林、清澈的河水以及粉墙黛瓦的苏州民宅相互映衬,宛如世外桃源。
盛泽荡村不仅是美丽家园省级示范点,也是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这斐然成就的背后,凝聚着盛泽荡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朱冬梅的智慧与匠心。在她的带领下,村两委绘制了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
以点带面,推动发展
谈及盛泽荡村人居环境提升的经验,朱冬梅强调了以点带面的重要性,也就是通过少数带动多数、个别群体推动集体、小块面促进成片区域的发展。
这一经验可回溯至2003年。彼时,朱冬梅担任凤阳村妇代会主任,肩负着带领全村妇女投身新农村建设的重任。面对这一挑战,她果断决定选取小范围区域打造示范点。陆家桥后巷被选定为试点,朱冬梅在此精心规划、全力打造样板,成功摸索出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随后全村推广,成效显著。当年,朱冬梅也因此获评相城区三八红旗手,并入选区“十行百杰”青年典型。
此后,朱冬梅在不同的岗位上持续优化和完善“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
2023年8月,朱冬梅出任盛泽荡村党委书记。面对美丽乡村建设,她再次运用“以点带面”策略。在决策层面,借助老党员朱雪根的“老朱议事室”、妇女议事会等平台,以点带面,构建共治格局;在动员工作中,充分发挥网格员、村民小组长、老党员等力量,以点带面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在建设过程中,建立党员先锋户、清洁文明户等机制,实施“门前三包”,开展“我的门前我清洁”等系列活动,以家庭小美汇聚成村庄大美。
朱冬梅还充分调动妇女力量,带动每家每户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盛泽荡村妇女议事会制订《巾帼惠民积分制管理标准》,并成立评定小组,通过积分激励机制,调动妇女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以“小积分”激活乡村治理新模式。
因地制宜,保障民生
“在基层与群众打交道需要极大的耐心,既要宣传政策,又要确保不损害群众的利益,关键是要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实际的利益和好处。”朱冬梅介绍。
盛泽荡村已完成4000多平方米的地面硬化,创建了68亩菜园、100亩果园和40亩百草园。朱冬梅在项目启动时组织村民大会,邀请老党员和代表监督。她每天监督施工现场,解决问题,并定期向村民报告进度,确保工程透明公开,保障村民利益。朱冬梅表示,“实现基层治理的公开化和透明化,确保村民利益,就是让群众得到实际的利益和好处。”
此前,许多村民的房前屋后是“烂泥地”。村两委采取了统一规划,将这些“烂泥地”改造成了“景观地”,统一种植了花草树木,既清理了不规范的小菜地,还打造了美丽庭院,使得村庄变得更加整洁有序,实现了双重效益。朱冬梅表示,“环境的明显改善,让大家生活得更加舒心。这同样体现了‘利益’和‘好处’。”
“要让群众得到利益和好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朱冬梅认为,基层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方法和策略,这些方法和策略既要得到群众认可,又要能推动当地长远发展。“将‘烂泥地’转变为‘景观地’,便是因地制宜的实践。”
盛泽荡村地处盛泽湖景区西侧。朱冬梅到任后,在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和推动整体发展方面,始终紧扣因地制宜的原则。例如,因地制宜回收废弃船只,打造出集观赏与游玩为一体的船园,既美化了环境,又留住了乡村记忆。
“目前,我们正邀请农业专家深入村庄进行指导,扩大桃园、果园等经济作物的自主种植规模。我们还在持续优化桃花节、采摘节等特色活动,以及将农业土地的对外出租经营模式转变为村集体自营。这些举措都是基于村庄实际情况和长远发展规划采取的因地制宜的策略。”朱冬梅补充道。
阵地建设,丰富内涵
“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不仅关乎自然环境,还涵盖人文环境。”朱冬梅到任盛泽荡村一年多来,通过一系列阵地建设,不断改善村里的人文环境。比如,“田肚浜·幸福家”妇女微家,不仅是妇女儿童的活动场所,还作为巾帼惠民积分兑换点,拓展了村民群众的活动与阅读空间。
2024年5月28日,渭塘镇妇联、镇慈善会联合盛泽荡村党委在“田肚浜·幸福家”共同举办了汉服体验活动。活动特别邀请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廉勤监督员共同参与。大家身着华丽汉服,沉浸式学习茶文化,亲手制作螺钿发簪。朱冬梅说:“有了阵地,我们就可以在阵地里举办更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推动文化艺术下乡,既丰富了村民生活,也吸引周边群体前来体验我们的美丽村庄。”朱冬梅说。
景美、人和,一幅和美乡村的新画卷正在盛泽荡村缓缓展开。2024年,盛泽荡村入选苏州市“走看学做比党建”示范点位。
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朱冬梅有着更为宏伟的愿景。2024年10月23日,在相城区乡村美学比较交流会上,朱冬梅作为代表发言提出,“用美学赋能乡村振兴。接下来,盛泽荡村将运用乡村美学引领村庄设计,并持续加强乡村美学教育,以此奏响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图片由渭塘镇妇联和盛泽荡村提供
编辑 吴元梓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