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大妈”和女儿的志愿时光

作者: 阿忠

从1990年鲁桂兰开启义务理发的志愿服务,到2021年耿潇成立枫叶红志愿服务队,三十多年来,母女二人的爱心接力从未停歇。

水库“花木兰”

1958年的8月,19岁的鲁桂兰怀揣着建设祖国的热情来到密云水库修建工地。工地条件艰苦得超乎想象,大型机械匮乏,许多工作全靠人力一砖一瓦、一沙一石地完成。鲁桂兰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她带着“猛虎突击队”三十二个同样热血的姑娘,承担起建筑工地最为繁重的工作。

白天,鲁桂兰总是冲在最前面,紧握铁锹用力地铲起砂石,稳稳地倒入推车中。她的脸被太阳晒黑,发丝被汗水浸湿后紧紧地贴在脸颊上,肩膀也因为长时间扛重物被磨得红肿不堪,衣服上满是汗渍和尘土。夜晚,鲁桂兰还要带着“花木兰”们练习推装满砂石的独轮车,耐心地给队员们讲解技巧,示范如何保持平衡、更省力地推动车子。

工地每个月都会奖励“流动红旗”,“猛虎突击队”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每个月都超额完成任务,那面流动红旗仿佛成了她们的专属。在那连续奋战的四百多个日日夜夜里,鲁桂兰始终以顽强的意志坚持着。最终,她因表现突出,获全国三八红旗手、“五四”银质纪念章等荣誉,还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

1990年,鲁桂兰搬进北京市怀柔区西园社区居住。在这里,她发现很多老年人理发非常不方便。于是,她掏出积蓄,买来剪刀、推子等理发工具,开始义务为身边的老人们理发。

这一剪就是三十五年。在这三十五年里,无论寒冬酷暑,还是刮风下雨,鲁桂兰的理发服务从未中断过。她的家中,经常坐满了前来理发的老人。她一边熟练地挥动着手中的剪刀,一边和老人们唠着家常,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里。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她还会上门服务。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鲁大妈”。在社区里,只要提到“鲁大妈”,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

跟着“鲁大妈”做志愿

2011年,对于鲁桂兰来说是无比艰难的一年,老伴的突然离世给了她沉重的打击。72岁的她一下子垮了,消瘦了很多,头发大把大把地往下掉。那段时间,她把自己整天关在房间里。

鲁桂兰的消沉让女儿耿潇十分担心,她知道,母亲需要一个新的生活目标。“妈,还记得我小时候您给我扎的小辫子吗?那时候您手可巧了……”在女儿的陪伴下,鲁桂兰渐渐恢复,她决定重拾多年来的志愿服务。自此,母女二人的志愿服务团队初步形成。

鲁桂兰没上过学,她敏锐地察觉到许多老年人同她一样不识字、精神生活相对贫瘠,并且渴望陪伴。为了向老大哥、老大姐们展示老年人也能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她拿出了当年“猛虎突击队”的干劲,开始了新的学习。

鲁桂兰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地向女儿学习书法、诗朗诵、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刚刚学会的东西过一会儿就忘记了,于是她把知识点写在小纸条上,贴在墙上,随时提醒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鲁桂兰终于掌握了这些技能。

随后,鲁桂兰带着女儿走进多个社区、养老院演出。她的诗朗诵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收获阵阵掌声。耳濡目染下,耿潇很早就懂得了帮助别人能收获快乐与幸福的道理。25岁起,她一拿到工资就会采买理发工具与所需材料支持母亲义务剪发,只要有时间就去帮忙打下手。?

枫叶继续红

2011年,耿潇正式与母亲一起参加志愿服务。她带着母亲一起学习,一起参与社区各种读书、演出和慰问活动。在活动中,耿潇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活动出谋划策、组织安排。她会提前联系场地,邀请嘉宾,准备活动道具。

耿潇经常把母亲活到老、学到老的例子讲给老人们听,希望更多老年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拥有丰盈快乐的老年生活。王大爷原本性格孤僻,很少参加社区活动。听了鲁桂兰的故事后,他深受触动,主动加入社区的书法小组,跟着鲁桂兰学习书法。如今,王大爷不仅书法技艺有了很大进步,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2020年,耿潇退休,被西园社区推选为退休党员支部书记。次年,她正式接过母亲手中的接力棒,成立了怀柔区枫叶红志愿服务队,希望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

在入户陪伴、义务理发的基础上,耿潇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开展了更加多样的爱老助老服务活动。在一次家庭诗歌会上,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纷纷朗诵自己喜欢的诗歌。有朗诵毛泽东诗词的,声音洪亮,充满激情;有朗诵自己创作诗歌的,分享生活感悟,让在场的人深受感动。

志愿者们会定期去看望老人,陪他们聊天,帮他们打扫房间,给他们过生日。防诈骗知识宣传,提高老人们的防范意识。才艺展示、红色故事宣讲、诗歌朗诵等线上互动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老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参与其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学习拍照、上网,让老人们跟上时代的步伐,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赵奶奶学会用手机拍照后,经常拿着手机记录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还会把照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和朋友们互动,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如今,鲁桂兰、耿潇母女依然活跃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在耿潇的号召下,枫叶红志愿服务队不断发展壮大,共有三百七十二位在册志愿者。先后开展银龄无忧、阅读陪伴等37项志愿服务,惠及市民近八千人次。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曹宏萍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