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亲密关系中破茧
作者: 王荣华在一次精神分析课上,老师说:“如果遇到一段良性的亲密关系,并保持五年以上,对双方的人格都会起到治愈的作用。”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开始思考亲密关系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但,生活中很多人抱着寻找一段“良性关系”的期待,却发现实在太难。
当真正接触心理工作之后,我发现:当一个人带着意识和觉察相处五年以上,对人格都会有治愈的作用。我之所以不需要那么强调选择的重要性,是因为即便是不同的亲密关系,带给人们的自我体验常常是相似的,这已经足够作为自我成长的材料。
比如,某人很容易自卑,习惯怀疑自己好不好,进入亲密关系时就会更容易感觉到被否定、被贬低、不被重视;如果某人有受害者情结,进入亲密关系时就会更多感觉到对方不愿意顾及自己的感受。因为这些心态代表着人们初始关系的模式,人们所恐惧和关注的就是最匮乏的需要。不曾得到满足,在亲密关系里会习惯抑制自己提需要的可能,最终这些部分就永远不会被满足。
留意在关系里的体验,进而解开旧习惯对自己的捆绑,就是疗愈自己的最好入口。
一
无论什么样的亲密关系,在初期,人们常常会带着美好的期待进入,希望对方能够理解和包容自己,甚至治愈自己内心的伤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发现,对方不仅不完美,亲密关系还可能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甚至连一些基本需求都无法满足。
此时,人们不仅会对关系失望,也会对自己失望,这种感觉往往会让人们陷入一种“封印状态”,并封闭情感,不愿再敞开心扉,对亲密关系产生逃避心理,甚至可能会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爱,是否能够找到真正理解自己的人。这种状态,人们通常会选择用冷漠或疏离来保护自己。
曾有一对结婚十年的夫妻前来咨询,女方叫丽萍,男方叫志雄。他们曾经是朋友眼中的模范情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亲密关系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丽萍觉得志雄越来越冷漠,不关心她的感受;而志雄则认为丽萍总是无理取闹,对他要求太高,让他感到很窒息。两人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争吵,甚至冷战数天。在后来的很多次争吵中,丽萍每次都提到离婚,志雄的态度从最开始的认错,到后来无动于衷。这时候,丽萍感到更加痛苦,她本不是真的想要离婚,只是对两人的亲密关系不满,希望通过提离婚来让志雄改变。直到提离婚也不被理会时,她对这段亲密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失望,并对自己失望。
志雄也并不好受,他过去一直在尽可能忍让丽萍的情绪,在很多现实的需要上照顾丽萍,却发现仍然无法让丽萍满意时,他也不知所措,便开始关闭自己的情感。
当志雄开始不回应时,丽萍陷入自我矛盾:他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对他来说我一点都不重要吗?丽萍的内心撕扯,像很多人面对亲密关系问题时一样,进退两难,既有着深深的失望,又有强烈的无力与不甘。
二
很多人之所以无法穿越亲密关系里的伤痛,是因为他们不接受自己在关系中需要对方,并将这种需要当成一种脆弱的体现。对丽萍来说,恰恰是在两人关系中感到最深的伤痛时,才意识到自己如此需要对方。而过去,她总是让自己展现出可以随时离开的样子,不满意时就冷暴力和切断关系,是因为她很害怕如果表现出在意对方,对方就会轻易拿捏或者是离开她。
真正的成长,恰恰来自敢于直面自己的需要,而非费尽千辛万苦通过隐藏来保护自己。丽萍说了一句话让我很感动:“过去我一直把自己的伤口藏起来,很怕别人会碰到它,现在我愿意把自己的伤放在阳光下,不再掩藏,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我想好好照顾它,我也想邀请志雄跟我一起来照顾它。”
在这段关系最痛苦的阶段,也是人们收获成长最多的阶段。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一再压抑、逃避或远离。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它需要小心地试探,一点一点放下多年建立的防御,重新学习新的互动方式。需要承认自己不是铜墙铁壁,更不是无所不能,也会受伤,也会感到无助,也需要被理解和被爱。只有当自己敢于展现真实,才能真正与对方建立深度联结。
三
当人们经历了封印阶段的失望和历练阶段的挣扎后,就会进入关系的第三个阶段——破茧重生。这个阶段的标志是:能够勇敢地做自己,不再被过去的伤痛所束缚。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意识到,亲密关系的意义并不在于找到一个完美的人,而在于通过关系看到自己、成长自己,在其中作出与过去不同的选择。不再总是优先考虑对方的需要,并把所有的期待都寄托在对方身上,而是学会独立为自己的幸福负责。当看到自己那些隐隐作痛的伤口,不会再愤怒于亲密关系里的另一个人做得不够,而是可以肩负起照顾自己和保护自己的责任。
在亲密关系中破茧重生的丽萍,开始主动提出自己的需要,也开始表达在关系里的受伤。与过去不同的是,她意识到受伤不是谁的错,而是她有一个从过去延续至今的挑战。主动表达需要并不是一种委屈,而是她更敢于直接展现完整而又真实的自己,不需要把自己觉得不好的部分隐藏起来。她愿意告诉志雄她的感受是什么、真实想法是什么,并且对一些事情有了她的底线和原则,而不再坐以待毙地等着对方做出很多令他生气的事情。
丽萍说:“结婚十年,现在才感觉和志雄有了真正的亲密关系。”
经过这个艰难的过程,丽萍对亲密关系和自己都更满意,就像从一个曾害怕呛水的人,终于相信自己可以在水中自由伸展,也相信水也可以把她带到更远的地方。
破茧重生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深刻的自我接纳。丽萍开始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也接纳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这种接纳让她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不再害怕受伤,因为她已经学会了如何从伤痛中汲取力量,然后继续前行。
无论是怎样的关系,其实都提供了一个自我觉察的机会,映照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恐惧和伤痛,然后一一接纳这些不被允许的自己。所以,亲密关系最大的意义就是通过关系开启一次深度自我探索之旅。
编辑 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