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仙翁王德顺:玩心书写不老传奇

作者: 林誉

89岁的王德顺,用一生诠释了“玩”的力量。从舞台到天空,从艺术到家庭,他用“玩”定义了传奇。

2025年春节期间,《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上映,连续打破多项纪录,登上我国影史票房榜首。除了影片的故事、特效引起观众的热烈讨论外,该片的配音也是一大亮点。在影片中为大反派无量仙翁配音的演员王德顺,再一次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他凭借深厚的表演功底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成功塑造了一个表面慈眉善目、实则心怀鬼胎的反派形象。

2月20日,王德顺走进影院,观看了这部影片。他说:“相比无量仙翁,其实我更喜欢哪吒。它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台词,像是在说我自己。”

为什么王德顺会说自己更像哪吒呢?因为在电影之外,他的人生同样精彩。他用一生的时间挑战自我,将“玩”进行到底。

很喜欢“玩”的老先生

2021年,因疫情在家久居,85岁的王德顺憋坏了,想找点儿事玩儿。他想到自己儿时的“飞翔梦”—要不就去学开飞机?他把想法告诉了老伴儿赵爱娟。

“老头子,这可不是骑自行车!”赵爱娟的反对声中充满担忧,“以前你学骑摩托车,我不反对。但是飞机不行,这要是出事了,命就没了。”

“不会不会,很安全的,我向你保证。”王德顺安抚老伴儿说,“这是我从小就有的梦想,都几十年了。你知不知道,我最近老是梦到开飞机。”

“我说了,不行。”赵爱娟甩下一句话,没得商量。

然而,儿女们很支持父亲。王德顺的态度也很坚定。考虑到“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在一起,相互理解最为关键,赵爱娟最终被家人说动,松口同意让王德顺去尝试。不过,她心里也暗自思忖:开飞机那么难,不仅需要强健的体魄,还要掌握复杂的理论知识,自家老头不一定能考得下来。

确实,飞行员的考试,对身体素质要求极为苛刻。学飞的第一步便是严格的体检,那是一道道严苛的关卡。好在王德顺多年来坚持健身,身体素质极佳。血液、尿检、平板测试、超声心动等各项指标均显示正常,完全不像是一位85岁老人的身体,他顺利通过了体检。

接下来便是理论考试,王德顺表现得也不错。考试当天,赵爱娟陪着他来到考场。在等候区,赵爱娟看着那些垂头丧气、被刷下来的年轻人,心里期盼着:自家老头一会儿也能像这样走出来就好了。

没多久,王德顺乐呵呵地从考场出来。他走到赵爱娟面前,右手比个“8”,左手比个“2”,笑得像个孩子:“过了,82分!”那神情,仿佛时光从未在他心里刻下痕迹。赵爱娟心中微微一叹,知道再也无法阻止老伴儿了。但转念一想,这是王德顺的梦想,她也为他感到由衷的高兴。

经过30天理论学习和50天实操练习,王德顺顺利考下了飞行驾照,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飞行。驾驶舱里,他镇定自若,熟练地按照流程操作。准备就绪后,他一推操纵杆,飞机一头冲进了蓝天里。

地面上,赵爱娟望着老伴儿驾驶飞机在蓝天翱翔,心中既担心又自豪。王德顺以85岁的年龄顺利完成飞行过程,刷新了中国飞行学员的最大年龄纪录。他爱玩的冒险精神也感染了赵爱娟,她逐渐习惯了这种“不会老”的生活方式。

王德顺飞了一圈下来,意犹未尽,又重新登上飞机。这一次,他还带上了6岁的孙女。小家伙跟着爷爷,毫无惧色。当祖孙二人的欢笑声穿透九霄,在地面上等待的家人们忽然明白:老爷子的青春,原来是藏在永不熄灭的玩心里。

飞翔梦达成,另一件好玩儿的事找上门来。2022年6月,王德顺接到《哪吒2》的配音工作。他没看过剧本,不知道自己要为无量仙翁配音。走进录音棚,配音导演才揭晓谜底,还告诉他,这个角色一开始是位慈祥的老爷爷,后面却变成了心怀鬼胎的反派。王德顺一听,乐了:“这不就是个‘变脸’的角色嘛,挺好玩儿的!”

王德顺凭借60多年的表演经验,迅速进入状态,用声音把无量仙翁从慈祥到狰狞的转变演绎得活灵活现。仅两天多时间就完成了配音。他笑着说:“盲配就是一场‘玩乐’,我喜欢迎难而上的快感。”

电影结尾彩蛋中,无量仙翁被“暴揍”时发出的声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玩儿是人生关键词

玩儿是王德顺人生的关键词。他从小就爱玩各种新鲜事物,从游泳、溜冰到摔跤,样样精通。24岁时,他踏上了演艺之路,演过话剧、哑剧,还参与过通过肢体动作讲述故事的“活雕塑”表演形式。60岁时,他正式进入影视圈,成为一名演员。78岁时,他学会骑重型机车,风驰电掣。79岁时,他参加时装周,秀出一身腱子肉。80岁时,他又学打碟,摇身一变成为潮流DJ,玩性不减当年。

在王德顺看来,爱玩儿是天性,能让人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也是激发兴趣和创造力的源泉,让生命充满无限可能。这份玩心不仅成就了他,还像一把钥匙,为整个家庭开启了自由与创造的大门。

1985年,49岁的王德顺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放弃长春话剧院的稳定工作,变卖家产,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奔赴北京,成为第一批“北漂”。彼时,他在长春已经小有名气,生活宽裕,但他为了将哑剧推向更广阔的舞台,毅然选择了北漂之路。

初到北京,王德顺一家人寄居在朋友家中,挤在一张双人床上。他们频繁搬家,没有固定住所,甚至住过地下室。赵爱娟负责编剧和排戏,女儿弹钢琴伴奏,儿子负责报幕和打灯光,王德顺则全身心投入表演。一家人被称作“中国的吉卜赛人”,尽管生活艰苦,但玩儿的热情从未熄灭。他们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虽苦犹甜。

1987年,王德顺应邀参加德国第十二届国际哑剧节,他带着全家一同前往。临行前,他将一台二手尼康相机交给儿子,说:“去玩儿吧,把你看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那个年代,能出国演出的艺术团体寥寥无几。儿子一边玩相机,一边记录下父亲的表演和异国的风土人情。没想到,这场玩儿的冒险竟为儿子叩开了摄影艺术的大门。几年后,他带着这些照片报考电影学院,顺利被录取为摄影系的学生。

王德顺对玩儿的鼓励,也深深影响了女儿的成长。她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并在音乐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王德顺从未用传统的“管教”方式去束缚孩子,而是鼓励他们自由探索,这种教育方式也成就了女儿的音乐事业。这种看似随意的教育方式,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智慧。王德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家长不应过度干涉子女的选择,而应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自由。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而非空洞的说教。

多年后,王德顺那种玩儿的精神,在他的下一代中传承和延续。2016年,尽管女儿已年近50岁,但行事作风和王德顺毫无二致。她在做DJ(打碟师),熟练地操作着打碟设备,散发着“潮人”的气息。

王德顺被女儿感染,觉得DJ这种玩法很新奇,便问女儿:“我能学会吗?”女儿自信地回答:“没问题。”说学就学,在女儿的指导下,他很快掌握了基本技巧。

在一次活动中,王德顺与女儿同台打碟。他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打碟设备,熟练地切换节奏,每一个动作都显得自信而从容。他的手指在控制台上灵活舞动,仿佛在与音乐对话。随着音乐的节奏,王德顺的身体微微摇摆,节奏感十足,每一个节拍都精准无误,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欢呼。

王德顺的“玩儿”,是自由地探索兴趣,他相信热爱会指引方向。子女们在各自领域绽放的光芒,正是对他教育哲学的最好回应。

如今,王德顺的孙女也深受这种“玩儿”精神的熏陶。平日里,他常陪伴孙女玩耍,孙女想骑马,他便陪着去骑马;孙女想骑车,他就陪着去骑车。王德顺用“玩儿”的方式,陪伴她快乐成长。

感谢有你陪我玩儿

如果说儿孙的成长是玩儿的果实,那么王德顺与赵爱娟的故事,便是这颗果实得以生长的土壤。他们相识、相爱、相伴已经超过50年。王德顺说,妻子是他的“精神支柱”,正是因为她的支持,他才能在演艺事业上勇往直前。

1957年,王德顺来到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剧团里有10名男演员和10名女演员,王德顺和赵爱娟都是其中一员。他们一起学习、练功,朝夕相处。

当时,剧团属于部队,规定严格,不允许学员私下谈恋爱。然而,青春的火花总在不经意间绽放,王德顺与赵爱娟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悄悄坠入了爱河。被压抑的情感让他们的爱慕之心越发炽热,相互挂念之情也格外强烈。

到了1968年,剧团的规定终于放宽,学员们纷纷步入婚姻殿堂。王德顺与赵爱娟也终于修成正果,喜结连理。也许是因为当初结合的艰难,他们的感情越发深厚,越发坚不可摧。当王德顺决定放弃“铁饭碗”工作带着家人北漂时,赵爱娟始终不离不弃,坚定地支持他的艺术追求。

赵爱娟不仅是王德顺的生活伴侣,更是他的“玩伴”。作为编剧和导演,她擅长将生活观察融入剧本创作,为王德顺创作了多部哑剧作品,如《暮年》《死神》《生命》等。后来,她还为王德顺创作了“活雕塑”表演形式,王德顺则用身体完美地演绎了她的构思。

王德顺说:“我这一辈子离不开老伴儿的指导和关照。剧院对我们俩的评价是:一个是智慧,一个是力量。老伴儿是智慧;我用身体来表达她的想法,所以我是力量。”

50多年来,夫妻二人恩爱如初,很少红脸。在生活中,王德顺总是以赵爱娟的想法为主,被许多人称为“宠妻狂魔”。只要出门,王德顺都会带上赵爱娟。两人形影不离,一起游山玩水、一起逛街买菜,就连买一根冰棍,都是你一口我一口地分享。从一穷二白走到今天,他们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传统。

最近几年,王德顺一直居住在海南。他每日坚持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而赵爱娟则陪伴在他身边,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

2023年8月的一天,赵爱娟陪着王德顺下楼散步。没想到,他突然拿出来一个冰尜。他熟练地将麻绳缠绕在冰尜上,手腕一抖,冰尜便欢快地在地面上旋转起来,发出“咕噜咕噜”声。他一边不断抽打冰尜,一边对着赵爱娟露出灿烂的微笑,活脱脱一个老顽童。赵爱娟被逗笑了,拿出手机,捕捉下这充满童趣的温馨画面。

2024年9月,王德顺回到东北参加活动,赵爱娟也陪同前往。在这里,他们与话剧团的同事们相聚。王德顺发现,这群人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依然携手相伴,无人离散。他用一个比喻来形容他们这些人的爱情:“就像原子核的聚变和裂变都需要巨大的能量,我们的感情也一样,结合不易,分离更难。”他表示,现在的年轻人离婚率高,是因为他们的结合太过轻易,缺乏深厚的感情基础,所以分离也变得轻而易举。他动情地说:“上天赐予我一个爱我的妻子,这是我一生的幸运。”

这对艺术伉俪的故事还在继续。2025年3月,王德顺受邀录制有声读物《伊索寓言》。为了此次录制,他和赵爱娟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对原著进行改写,并将其背诵下来。赵爱娟还为他创作了戏剧式的故事讲述。录制中,赵爱娟严格要求,确保王德顺的每一个细节都达到完美,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也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在赵爱娟的支持下,王德顺的玩儿早已脱离了简单的消遣。它是对庸常生活的反抗,是对生命热情的诠释。从年轻时的舞台追梦,到晚年的冒险挑战,王德顺始终以玩儿的心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