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楷模”铸就大国匠魂:刀尖镂岁月,柔情刻春秋
作者: 肖琦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的中石化机械四机公司,有这样一位“数控刀客”,凭借着一股子钻研劲,在行业深耕26年,一点点打磨出大国重器,将精益求精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他,就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数控车工技能大师权海峰。多年来,权海峰一心扑在工作上,难免忽视了家人,可他却说,正是因为有了妻子的支持,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刀尖镂岁月:从劳务工到高级技师
2001年春,一头扎进公司的权海峰被父母喊回家,坚持要给他介绍一个女孩认识。权海峰抱怨说:“我正忙着呢,哪有时间?”直到看到张黎的那一刻,他才惊为天人……
时年21岁的权海峰祖籍在甘肃,他的父亲曾是中石化机械四机公司的工人。20世纪70年代,四机公司从甘肃迁到湖北省荆州市,权海峰的父亲也随迁到荆州,并在这里结婚生子。
权海峰出生后,一直在四机大院长大,耳濡目染着机械制造的轰鸣声。他常常站在车间外,看着一个个零部件经过师傅们的巧手被制作出来,再组装成庞大的泵机。
父亲也告诉他:“别小看这一个个小小的零部件,当它们组装在泵机后就能开采石油!”从那时起,那些精密的齿轮、复杂的螺纹,在权海峰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他想要成为那个操控机器的人。
1999年夏,19岁的权海峰从江汉石油管理局技工学校一毕业,就主动申请进四机公司当起了劳务工。
初出茅庐时,师傅告诉他,当车工,感觉很重要,刀具磨成哪个角度才能将零件车削得光滑锃亮,切削用量的选择要根据不同材料的特性不断调整,这些都得自己琢磨。
于是,权海峰每天总是最早上班、最晚下班。盛夏时节,他浑身都汗湿了,额头上大滴大滴的汗往下掉,却浑然不觉。伴随着机器轰鸣,铁屑飞溅,经常忙到深夜才回家。
没多久,四机厂开始引进数控车床。权海峰立刻发现了数控的神奇之处——将数据编程后,庞大的机床就乖乖听自己的话,将一些不规则的钢材完美地转变成了规则的锥体、柱体或是方体……
这太神奇了,他一定要弄清楚这里面的奥秘。于是,权海峰一头扎进数控技术领域,他去书店买回很多书,开始自学机械基础、金属工艺学、刀具的刃磨与使用、数控机床编程等专业知识……
当时,班组上的年轻人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耗在交友、游玩、购物上,权海峰却除了工作就是学习。这可愁坏了权海峰的父母,总是忍不住催他出去玩,交交朋友。
催不动权海峰,父母就开始自己张罗。听说同事家有个女儿叫张黎,跟权海峰年龄相当,两家人又知根知底,双方父母一合计,就想撮合他们。
权海峰一门心思扑在技术上,压根就不知道怎么跟女孩打交道。与张黎见面时,他的心情有些紧张,反而是张黎先打开话匣子,主动跟权海峰说:“我听说过你,你很厉害!”
张黎比权海峰小2岁,也是在四机大院长大的,在公司做行车吊装的工作。因为年龄差距,工种不同,他们此前并不认识,但权海峰在公司的传说总能传到张黎的耳里。
她曾听同事说,权海峰是一个数控迷。当时,数控还是一个新兴工种,他们周围会编程的人几乎没有。权海峰一个技校生,硬是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把关于数控的书籍读了个遍。
不仅如此,厂里新引进的进口数控机床的操作说明书和按钮提示都是英文,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有权海峰没被困难吓倒,没有英语基础,他就拿着英汉词典逐字逐句翻译,试着摸索怎么用编程操作机床,每天与镗床和镗刀相伴,在操作面板前一站就是12小时……
那时候,张黎就在心里想,这样一个能吃苦、肯钻研的男人,一定是个踏实可靠的人。所以在父母给她介绍权海峰时,她的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在涌动……
张黎漂亮活泼,又能说会道,几句话就缓解了初见面的尴尬。面对张黎一再追问:“你真的不认识我吗?一次都没见过?”权海峰完全想不起来,直到张黎遗憾地说:“我每年都参加了公司举办的年会,在台上唱过歌、跳过舞,还有平时各种文艺活动也都有我,你就一次都没有注意到过?”
权海峰连忙解释说:“我……平时不太关注这个,以后我会好好看的。”见权海峰紧张到无语伦次,张黎突然释然一笑:“我现在终于相信他们说你只痴迷于机器的话了。”
权海峰不好意思地抓抓头,张黎却全然没有被忽视的不快,反而觉得权海峰老实本分。而张黎的洒脱爽快,也让权海峰对她好感倍增。两个年轻人越走越近,没多久就恋爱了。
2004年,他们在家人的祝福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毫厘铸匠魂:将精益求精进行到底
婚后,权海峰比从前更加刻苦。2005年,管件分厂加工深孔螺纹时,镗刀要深入到孔下36厘米才能完成加工。当时一个孔的直径是36毫米,孔小且深,刀具在加工时经常震动发颤,导致产品报废,工作一度卡壳。
怎样才能稳定下来?权海峰琢磨了一年多,有一点新的想法就马上实践,失败一次就重来一次……靠着这股韧劲,权海峰终于摸索出深孔螺纹加工的方法,也完成了程序的编制与改进。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07年,江汉油田举办职工技能大赛,厂里各大高手开始打擂。没想到,年仅27岁的权海峰竟成为大赛中的一匹“黑马”,夺得车工组大赛第二名。
次年,权海峰又被选拔出来参加全国数控车工技能大赛。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比赛,现场高手如云,他却是少有的国赛“零经验”选手,内心无比忐忑。
关键时刻,张黎每天一个电话鼓励他,还帮他整理资料,告诉他:“尽力就行,压力别太大了。”张黎的轻言细语缓解了权海峰的压力,最终,他荣获了全国赛职工组第2名,并顺利拿到高级技师资格证,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2009年,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数控车工比赛,权海峰代表中石化再次披挂上阵。每天早上,权海峰5点多就起床,进行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实践找出不足并加以改正,晚上回到宿舍后继续看书学习。
那段时间,张黎见证了权海峰的努力。原本还有些抱怨丈夫不顾家的她,如今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叮嘱他:“按时吃饭,身体最重要。”“多休息,休息好了,脑子才跟得上。”
就这样,在张黎的支持下,权海峰把自己苦练出来的“绝活”带上竞技赛场,最终登上技能大赛数控车工决赛第一名的领奖台,一举夺下2009年度“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的桂冠。
那几年,权海峰忙于参与各项培训和比赛,家里所有的重活、累活都落到了张黎身上。好多次,张黎也觉得别人的老公知道顾家,会心疼妻子,而权海峰却长年累月在外面奔波,夫妻俩很少有时间聚到一起,难免心有遗憾。
有一段时间,权海峰感觉妻子脸上的笑容比从前淡了很多。一开始,他不明所以。直到后来,偶然发现妻子在提东西时动作有些僵硬,一问才知道,妻子的脖颈处总是感到僵硬难受,还提不起重物,怕权海峰知道后担心,一直没有跟他说。
一时间,权海峰特别愧疚,当即带妻子前往医院检查。医生说,张黎因为长期埋头工作和做家务活,已经患了颈椎病,平时要多休息,不能再给颈椎增加负担。
那段时间,权海峰四处打听给妻子买药,买按摩设备,希望能缓解妻子身体上的不适。也是那段时间,张黎窥见了权海峰细腻的温柔和体贴,心中的委屈一下就没了。
修养一段时间后,张黎便怀孕了。权海峰也想尽力照顾妻子,但他实在太忙了。当时,在四机公司的支持下,权海峰成立了第一家职工创新工作室。他集编程设计、加工工艺优化、员工技术培训等技能于一身,成为公司里人人称道的“权大师”。
然而,事业上的成功却弥补不了他对妻子的亏欠。张黎怀孕到8个月时早产,儿子一出生就住进了保温箱,权海峰却没办法一直陪在他们身边。
好不容易赶去医院看儿子一眼,就又接到工作任务。当时,妻子躺在床上看着他直掉眼泪,很想他留下来。权海峰十分心疼,但挣扎之后,还是将妻子交给了妈妈和岳母照顾。
等他回家时,儿子已满月。望着软软糯糯的小人儿,权海峰恨不能将全部的父爱都倾注到儿子身上,但他的工作实在太忙了。关键时刻,还是妻子深明大义,对他说:“你去忙吧,我和妈妈会照顾好孩子的。”
柔情刻春秋:爱是永恒的动力
当时,权海峰和团队在工作中使用的锯齿螺纹是泵头体上最常用的一种螺纹,但在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震动、异响、刀尖崩刃等现象。而螺纹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工人返工,耗时耗力。经研究,权海峰发现问题竟是因为螺纹一侧刀尖圆弧半径只有0.2毫米,刀尖受力偏大便容易崩刃。他突然想,把刀尖增厚试试?
权海峰说干就干,开始一点点改进螺纹加工进刀角度。0.3毫米,尝试了,但失败了;0.4毫米,再试,还是不行!“真的是刀尖受力不够的问题吗?”“我们的研究方向会不会错了?”团队里有了质疑声。
“判断不会错的,再试一次吧。”顶着压力,权海峰将刀尖厚度再增加0.1毫米。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直到0.5毫米,竟成了!就这样,权海峰在毫米之间,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一步一个脚印,以常人无法企及的速度攀登领域高峰,并成功申请到特级技师资格证。
工作之余,权海峰一有空就回家陪伴妻子,包揽了所有的家务,用心照顾儿子,却依旧抵不过妻子的付出。
当时,权海峰的父母年纪偏大,难免多病痛。他又是独子,常常顾及不上,所以照顾父母的责任自然而然全落在妻子身上。
那些年,张黎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父母,培养孩子,最终累到颈椎病再次发作,不得不入院治疗。等权海峰得知消息赶到医院时,医院已通知张黎必须做支架手术。
权海峰从医生那里得知,虽然手术比较成熟,但依旧有一定的风险,稍不留神就有可能瘫痪。手术室外,权海峰的心怦怦直跳。这一刻,他下定决心,等妻子好了,一定会抽更多的时间来陪陪妻子。
好在手术很成功。在医院照顾妻子的那些天,权海峰想了很多很多。他深知这些年,妻子对家庭的付出太多,从前热爱跳舞的她已经好多年没参加过年会了,身体也不如从前,还要每天辅导儿子做作业,和儿子斗智斗勇……
权海峰开始考虑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他从不觉得男人只要赚钱就行,将家理所当然丢给妻子。为了多留一点时间给家人,权海峰在工作时恨不得将时间掰成两半用。
让他没想到的是,看到他在工作和家庭间忙得团团转,妻子竟主动提出离职,她对权海峰说:“你安心工作,家里的事都交给我。”妻子的深明大义,让权海峰十分感动。
此后,儿子的成长、学习,公婆的各项身体检查、医院奔波,都是张黎在忙碌……
这些年,因为有了妻子的支持,权海峰相继自制出50余套刀具、夹具、工装,并编制和改进了1000余个加工程序,由他开创的压裂车技术属于国内首创,为公司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做出巨大贡献;他参与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相关压裂泵的研制工作,为石化机械推出世界首台3000型压裂泵、世界首台SCF5000型超大功率全电动压裂泵等标志性成果;他带领团队精心编制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榜样……
从一名普通数控车工成长为“大国工匠”,从攻克技术瓶颈到步入行业领先水平,权海峰带着团队和泵头体较劲,用自己手中的“刀”一点点打磨出大国重器……
他也相继获得“湖北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个奖项。2024年10月,权海峰荣获湖北省第三季度“荆楚楷模”。
不知不觉间,儿子权皓轩已悄然长大。父子俩虽然不经常在一起,但感情却很好。得知儿子喜欢科幻,权海峰总是涉猎这方面的知识,和儿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回过头来,看着一路相随的妻子,权海峰有些感动和感慨。因为他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妻子的倾情付出,而他也会用最真挚的爱回报给此生最爱的人……
深耕
在这个喧嚣与浮躁的世界,总有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如同璀璨星辰散落在各行各业,以匠人之心雕琢着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
青铜器上斑驳的绿锈掩不住匠人巧思,青花瓷里流转的光华诉说着匠心独运。中华文明五千年,匠人精神如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文明之花。
如今的工匠,不再只是“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的传统工人,更是深耕在各行各业的技能人才,也是我们每一个为工作付出汗水的劳动者。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虽然技能和行业不同,但匠心是一致的。他们传承、坚守、钻研、创新,追求技能的极致,打磨完美的作品。他们坚守本分,在时间的淬炼下坚定,在不懈的攀爬中沉淀。让“匠物”化腐朽为神奇。
心细如发,探手轻柔的李峰在高倍显微镜下手工精磨刀具,5微米的公差也要“执拗”返工;心有精诚,手有精艺的顾秋亮仅凭一双手捏捻搓摸,便可精准感知细如发丝的钢板厚度;蒙眼插线,穿插自如的李刚方寸之间也能插接百条线路,成就领跑世界的“中国制造”……
正是有如同权海峰这样一群不平凡的劳动者,在默默坚守,在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才有一个个“大国工匠”的崛起。
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若是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若是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
他们或许平凡,但小到一枚螺丝钉、一块智能芯片;大到卫星火箭、高铁航母,都离不开他们身体力行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份精神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唯有那份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热爱,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
让我们铭记这些匠人的名字,学习他们的精神,在技艺上精益求精,在心灵深处,培养那份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的心灵深处一旦有了源源流淌的“活水”,便有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不竭“源泉”。
让我们去传承这份精神,让每一份努力都绽放光芒,让每一次尝试都成为通往卓越的阶梯,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辉煌篇章。
编辑/包奥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