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峰山走笔
作者: 刘洋去一趟北戴河吧!去遇见不一样的秋天。
八点钟的暖阳透过高大的灌木,洒在笔直平坦的滨海大道上,两旁蓊郁的花草,被秋色晕染,渐黄,渐橙,渐红,渐渐斑斓。随着车轮滚滚,车窗外的世界如同一幅流动的沙画,高楼大厦渐渐隐去,迎面而来的是几朵懒散的云,轻纱一般映照出万物澄净的底色。向布谷鸟飞去的方向张望,一行大雁轻展羽翼,划破云霄,或投入青山的怀抱,或隐匿于林海之间,或飞向深邃而高远的秋日时光,成为季节更替的符号。
蓝的天空、绿的草木、黄的落叶、红的果实……这些色彩交织在一起,不仅是大自然梦幻般的笔触,也是心灵的触动。这时,耳边响起导航提示,距离联峰山景区还有十分钟的车程,心头为之一振,不禁对那座山、那片林、那涌泉,充满憧憬。车头一转,我们跟随飞鸟的轨迹,驶入联峰山景区。
联峰山位于北戴河海滨风景区的西部,因形似莲蓬,又称莲蓬山。举目远眺,松林如海,娇翠欲滴。一栋栋欧式别墅掩映在绿荫丛中,别有一番雅趣。沿东路上山,全程两三公里,脚下石径蜿蜒,随着山的走势直冲云霄。山间松柏苍翠,百鸟争鸣,一幅原始生态画卷呈现出勃勃生机。清代诗人慕昌溎在《蓬莱阁观海歌》中写道:“海滨有岭号莲蓬,悬崖削就金芙蓉。海光山势相争雄,怒涛隐隐凌太空。”
在莲花石的西北角、东联峰山的山腰处有一座观音寺,始建于明末清初,因该寺为仿造北京广华寺所建,故又名“广华寺”。东、西配殿均为单檐硬山直柱前廊式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十几根大红立柱支撑着观音寺的历史底蕴,山门上的裂痕尽显岁月的斑驳。
离开观音寺,沿途的奇石散落一地,独尊的、连体的、高耸的、玲珑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宛若一片波涛汹涌的高山“石海”。在联峰山主峰的南坡上,矗立一块巨石,高约五米,顶端平坦,中间有一穴,穴口形似橄榄,拍打内壁,会发出嗡嗡的响声,令人心弦震撼,故此石名曰“翁石”。
在峡谷中行走,常常需要攀爬峭壁,跨越陡崖,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狭长的岩石缝隙中有山泉涌出,水质清澈透亮,好似一条玉带缠绕山间,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掬一捧泉水一饮而尽,顿感清凉爽口,回味无穷。峡谷两侧壁立千仞,山风滚滚,茂密的森林仿佛是一道绿色屏障,深吸一口气,这里的空气都是甜的。每至黄昏时分,归鸟翔集,悠扬的啼鸣在山谷中回荡,不禁让人想起陶渊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诗句。高山仰止,还来不及“坐看云起时”,一面巨崖凌空而起,与溪流、栈道、古刹、廊桥竟成一体,共同描绘出一幅奇绝壮丽的秋色画卷。向下探头,几棵古松镶嵌在斑驳的崖石缝隙中,根须沿着峭壁舒展蔓延,颇有几分“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唯美意境。
山中的声音,是悦耳的回响。啪嗒一声,一枚熟透的果子从枝头掉落,惊扰了林间的安宁。也许欣然跌落的姿态,每一帧都藏有从春耕走向秋收的足印。我们四处寻觅,却不见果子踪影,只留下心中莫名的悸动。不禁闪现诗歌:“冬是孤独,夏是离别,春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唯独秋,渗透了所有的季节。”这时,女儿的小手指向不远处的陡崖坡坎,只见一棵棵枝干虬曲的老树层叠堆垒、冠幅繁茂,偶有几片黄叶从枝头上滑落,空中飞舞的姿态恰似“孤芳自赏”的舞者,无所谓谦卑,亦无所谓出众,每一片都承载着季节的密语,但在我的眼里,它们是孤独的。
地面一层金黄,是银杏树将收藏一生的阳光,一片片释放出来。一层嫣红,是山杨、红杉和枫树的倩影,既有火烧云的奔放,又有火山岩的炽烈。拾一片放在手里,仔细观察,竟与故乡的秋叶一样,都是赋有生命感知的,如诗人罗兰在《秋颂》中所说的:“秋天的美,美在一分明澈……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洒脱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远离城市的喧嚣,在联峰山清秀的山水间驻足,青山、碧水、古风、夕阳……好似画框里的浓墨重彩,一直吸引着我的目光。
联峰山的美,美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在文化与历史相互碰撞,一幅自然山水,充分展现了“绿水青山,天人合一”之境!
悄然别去的脚步,在落叶随风的轨迹中渐行渐远。但最难以忘怀的,永远是联峰山的古韵与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