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青年文学家》的成长之旅
作者: 艾莉
时光荏苒,但那个特别的日子—2022年9月10日,我与《青年文学家》的邂逅,至今使我记忆犹新。身为一名教师,在这个充满敬意的教师节,命运似乎为我翻开了新的篇章。
那天,我在微信的世界里遇见了周丹主席,随之步入了《青年文学家》的文学殿堂。这本杂志如同一座文学乐园,令人心生爱慕。每个版块都像诗意的对话,每篇文章都是心灵的佳肴。我将内心的欢愉与周主席分享,他激励我拿起笔,投身创作与投稿。然而,我羞涩地坦言,我虽热爱文字游戏,却未曾涉足诗歌的殿堂。我钟情于阅读诗歌,尤其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那些描绘北国雪景的壮丽诗句,总能唤起我这个北方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但我缺乏诗人的天赋,无法用诗歌的语言抒发内心的澎湃激情。
周主席并未因此而放弃我,他建议我从真诚表达情感和细致描绘画面开始尝试。
于是,我开始沉浸在诗歌的海洋中,尤其是周丹主席的作品。他的诗作《霜降》中,那些描述候鸟离去、窗户失去树荫的片段,触动了我的心弦:
候鸟基本走干净了
没了树荫的窗
显得格外空
呆呆的
想想的某些终于没想
后来不想了
……
这些诗句,仿佛我心中未曾言说的声音。在周丹主席的悉心指导下,我开始尝试写诗。几经努力,我终于完成了几首作品。我对周丹主席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就在今年,我的诗作荣登《青年文学家》。
我的进步不仅仅令我欣喜,更让远在长春的父亲感到骄傲。我将《青年文学家》邮寄给他,他竟主动要成为我的学生,学习写诗,以便将来传授给他的孙子。我向周丹主席汇报此事,笑着说,他已经是我家族的恩师,诗意得以代代相传。
《青年文学家》对我而言,是一片滋养诗意的绿洲。在这里,我的诗情画意得以播种、生根、开花、结果。
衷心感谢《青年文学家》,让我的家庭拥有了诗意的传承,从一代到二代,再到未来的三代。我们会将这份深情传递下去,让成长的旋律在“乡味乡愁”中悠扬,在“行吟山水”中流淌,在“风月流年”中展翅飞翔,也期待着每一次与“哲思小语”的相聚。
这片绿洲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家乡”的象征……